• 5

房地產問題~如果你是總統要怎麼解決??

從根本下手吧..
救經濟,復甦後自然帶動很多事情..
美國馬都辦不到,台灣馬怎麼辦的到?

怎麼有辦法幫這些小老百姓啊? 又沒有特別費, 有特別費也不敢存到自己私人戶頭, 存到自己戶頭
也不敢申報為自己的財產,申報為自己的財產,也沒有配合的法官,沒有人幫忙扛責任. 房價這麼貴,怎麼幫啊?呵..很難..
可以學學對岸,
執行「選擇性信用管制」,
這招對小資產投資客的信貸來源很有效,
也可降低家用住宅的假性需求。

畢竟,從社會學的觀點來看,
家用住宅,做為生活必需品的角色,應當遠高於金融商品的層次。

現在台灣流行名嘴式嘴炮功,不論是非、不流行政策辯論,
誰知道台灣的住宅政策是什?
不要再用公告現值, 等公告現值調到與市價接近時可能我們已經躺在棺材內, 就改以市價買賣價差來課稅(買價配合物價指數調整), 免得同年度買賣, 公告現值相同, 不課增值稅

年度內應該比照贈與稅, 以累計總額課稅, 現在賣一筆課一筆, 沒有累進, 但所得稅卻是累進

買入後未滿一年即出售課買賣價差100%的稅, 滿一年未滿二年課買賣價差90%的稅, 餘此類推直到最高累進稅率, 若真的急需用錢而立即出售, 就由國稅局去清查財產是否真需賣房來應急; 賣價低於買價, 參考行情價格, 符合行情就不課, 若不正常遠低於行情賣出(地政事務所去判別送交縣級同業公會審察), 搬出贈與稅應付

買賣價均需向地政事務所登記, 若第一手與第二手私自將成交價調低, 當第二手轉賣第三手, 自然由第二手承擔價差, 除非以後各手都這樣搞

至於空屋處理, 應該會比上述更難上數倍, 人頭充斥, 查核極困難

追根究底, 應該是小富由儉, 大富由騙的想法; 想錢想瘋了, 無所不用其極, 這種心態也是政府要救的
之前住家附近一個便當店以為掛了日式兩個字就想賣三位數, 滷的東西明顯深淺不一, 又硬, 菜又有點黃, 排骨麵粉也不均勻, 比小吃賣的還爛, 最後沒開多久就收掉
缺點:
1.為富不仁的人會靠夭...
2.愛炒地皮的人會不爽...
3.靠租金在爽的人會很幹...

以上就是台灣不事生產的米蟲
把這些人掃掉
台灣必定有另一次的經濟起飛
不要讓這些米蟲在吸那些辛苦賺錢買屋的人的血了
但是不論藍綠
這些人有蛋蛋
敢這樣玩媽
還有看過馬英九當總統前的破爛公寓嗎
我們的感覺他應該體會很深
但他敢這樣玩嗎
這讓我想起蔣經國的一連串政策
是個真男人阿
idfour409 wrote:
還有看過馬英九當總統前的破爛公寓嗎
我們的感覺他應該體會很深
但他敢這樣玩嗎
這讓我想起蔣經國的一連串政策
是個真男人阿
...(恕刪)


除了白色恐怖外
小蔣確實做了很多事
遇到不爽.就PO到網路上.有用嗎??
"這問題的根本不在房價, 而是貧富差距過大."

贊成這位大大的說法~
大家知道1960's 亞洲經濟最強的國家是哪幾國嗎?沒錯,菲律賓是其中之一,當時菲幣在亞洲算是
強勢貨幣~台灣七成以上人口還在種田的時候...

那為啥現在會變成最大的勞力輸出國呢?這就是菲國土地政策無法有效實施~八成以上的土地資
源集中在少數人的手裡~加上政商勾結~造成階級無法流動~有錢的越有錢(忙著炒地皮收租~根本不
用花心思開創新事業)~沒錢的只能用"赤貧"形容(垃圾山就是家~是真的),沒有大中小企業支撐~
大家找不到工作~勞力只好外流...

現在的台灣就是菲律賓~不是未來式喔~現在式.(幣值都快一比一了)

跟房價有啥關係呢?大家想想~如果沒有中產階級急速消失,M型社會徹底化~未來的精華區的土地和房產只
會集中在少數有錢人的手裡~到時候......

房價多高干你屁事?(買不起嘛~)越來越多人被洗出精華區~甚至連便宜的郊區房子都買不起(因為大部分
上班族工作都是派遣的)...所以台北市的房價應該是很難降下來的~除非先解決稅制問題.要不然經濟流動
會越來越跟大部分貧民百姓無關.



P.S.越來越覺得現在政府好像二戰前夕的德國威瑪政權.





土地增值稅 增加到百分之90以上
假設農地變成建地

土地增值 200% 其中必買賣後必須繳那 增值90%的稅金

說白一點 原本100萬的農地變成 200萬的建地
成交後變成必須繳那 90萬的稅金 利潤只有10萬元

風險提高,無利可圖下還有人願意讓農地減少嗎?

這樣才能保護農地維護地球的環保!

環保不是說說而已!必須踏實的去實踐!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