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上村 wrote:
先熄火吧態度決定高度...(恕刪)
先熄火吧
態度決定高度,一點都沒錯
但是現在有多少人喊著台北市房價貴,但卻沒看到其他地區相對便宜?
在我之前留言裡都有提過了
為什麼非得一定要置產於台北市?
人口過度集中於都市,造就了這十多年來都市區的房價漲幅
又有多少人喊著年輕人買不起房子?
年輕人當然買不起,剛入社會當然買不起,求職只想擠在22k窄門當然買不起
現階段有很多勞務、技術工作,乏人問津,缺工缺的緊,只好用外勞取代,肥了外勞市場
怨天尤人誰都會
已經知道台北市房價就是這麼貴,也知道不吹冷氣的工作,薪水較高
那何不改變自己的目標與方向?
房價是否是泡沫,或是多少才是合理,不是我們能夠說的算的
這就是我向你提起,你的房子是否願意半價賣出的理由
你的房子會跌價至一半嗎?還是跌更多?還是持平?
但以短期間來看持平是沒問題的,房價有很多支撐點
而這支撐點短期間也是難以摧毀的
我也支持你說政府有責
但他需如何做、正確做、做的有感
以現在推出的方案
一來對有第二間房屋以上的民眾加稅
二來控制銀行的貸款乘數
這兩個方案看起來,也只是讓買不起房屋的民眾看爽的
我(政府)有做為了喔!~
但實質上並沒有幫到想買房的人
多課的稅收來也沒有拿來補貼或用在沒有房想買房的人身上
那這稅收到最後的流向是?
另外你所提到的租金問題,有很多區域已經在調漲租金了
漲幅也幾乎是年年成漲,你不租,後面還是有人排隊租.........
租金跟上房價腳步是遲早的事,只是快或慢而已....
我們的經濟結構是真的出現了很大的狀況
目前製造業裡只有電子業、高科技業能比較無虞的在台灣設廠
其他傳產製造業呢?
明明環評都過關了,養雞場還是不讓人家蓋?
社會民眾環保意識的抬頭這是非常好的
但不是拿著環保當令箭,無正當理由的反對
早從二十多年前拜耳來台設廠被無理的要求後
別說外資來台設廠,連國外台商想回台投資都會考慮再三
很多製造業只好出國深造......
這次越南事件也正好看出一些端倪
台塑在越南大舉興建煉鋼廠,在台灣找不到土地讓他新建嗎?
還是在怕什麼?.......台塑從六輕後,在台灣的投資腳步就放得非常緩慢了
為何寧可投到國外也不願意在造福國內?.....
製造業要回台...談何容易....
現階段服務業、觀光業、電子科技業,實在看不出還有哪些行業有再發展
之前生醫好像明日之星,而現階段呢?
製造業的疲軟,GDP如何提升阿?.....
我贊同光增加持有稅與限制貸款成數事沒有效果也沒有用的
但這就像雞生蛋vs蛋生雞的問題
站在官員的立場
他也會說, 我連把握度比較高的阻力都這麼大, 一些需要改革的項目怎麼可能推得動, 乾脆就不推了
看從哪一方的觀點來看這件事情
如果我們大家都支持政策, 成效不好, 那就很明顯是誰的責任了
到時候沒達到預期目標,就可以用力的罵政府罵官員都沒關係
否則的話, 說穿了, 只是共犯的一員
更可憐的, 我們的政府官員可能連自己的目標是甚麼都不知道(或者假裝不知道)
至於你說租金的問題,我的重點不是有沒有漲
而是漲幅比例的問題
跟十年前相比, 台北市房價平均漲幅一倍有吧
平均房租呢?
不對等的現象,就是你觀察有沒有泡沫簡單又易懂的方法
因為租房子的需求, 是比買房更迫切的需要
製造業的問題, 確實非常嚴重
特別中國政府扶植自有廠商造成的產能過剩問題
確實著實衝擊了台商
我手邊一大堆例子
每天聽到這些好像聽到台灣又一天一天在失血
不只傳產, 電子業在這波產能過剩下, 衝擊也很大
LCD產業在可見的日子裡, 可能會被大陸廠KO
這是我觀察到的現象裡
台商在大陸越南是回不去了
慘的時在大陸還有可能被趕走
台灣到底要何去何從
從產業方向, 民生必須如房價政策等
一直都要擺不定, 好像一切看民意怎麼走
那我們選民調中心總經理還治國好了
離題了, 但目前台灣各項數據來看, 病得不輕
急需多一些敢做敢為的人
也希望有人願意出來做的時候, 大家可以多一些耐心, 多一些包容與支持
最後我希望大家不要在用甚麼要誰房子打幾折賣人的言論
市場自有機制會決定價格
重點在於政策的支持
這樣才是全面的, 健康的
屆時該賣多少就賣多少, 市場自有定奪
這邊就真正可以看出個人的判斷優劣
但請別將這句話解釋成我不願意自己的房子會下跌
我認為價格取決於市場, 但政府政策不應該只偏向其中一方
最後一句話 屋寬不如心寬
勉勵各位屋主, 也勉勵努力打拼希望買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