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

想真正了解房市走勢的人進來吧!


pengkuofeng wrote:
嗯..版主..我有個...(恕刪)


>參考時間點從前幾年油價破百元價位時起算

首先,我要先強調的是,最近這波油價其實是非常缺乏支撐力道的,因為他只不過是"心理"因素所導致的人為炒作而已,並不是真實的需求所支撐起來的~試想,日本大地震後,很多工廠仍然處於停工狀態,又加上歐美經濟尚未恢復到2008年的水準,現在真實的需求根本還沒達到當時的水準,油價卻漲翻天?

雖說美國印了很多鈔票,導致以美元計價的商品價格全面上揚,但是試想美國是印了很多鈔票,但理論上美國政府是增加了美國國內的貨幣供給量而已,理論上應該只會影響美國國內物價,結果卻導致在國際上交易的商品全面上揚?(美國印鈔票,關其他國家什麼事情?特別是商品出口國什麼事情?)你覺得合理嗎?其實,這主要是歐美印出來的鈔票,有很大部分都離開歐美,跑到世界上去炒作、追逐投資標的了~

我相信央行有看到這個現象,因此暫時僅以放手讓台幣"暫時"升值,以抵消部份輸入性通膨~等到歐美經濟慢慢恢復元氣後,這些國際熱錢因找到更好的投資標的後,逐漸消退後,理論上應該能慢慢恢復到依據供需來決定商品價格,而不是單純資金行情~

談到這裡,我要再次強調,說黃金可以對抗通膨,其實也是沒根據的講法(除非是像辛巴威這種鳥國家政府,在印鈔票上根本是毫無節制,才能對抗通膨)~因為,在世界上任何一個角度,不管該國是否通縮或通脹,黃金價格漲跌都是一致的~

試想,每個國家的貨幣供給量增漲或減少的情況不盡相同,某些國家處於通縮,某些國家處於通漲,但現在黃金價格卻在每個國家都是上漲,而且還是飆漲,你覺得這個說得通嗎?理論上,在通縮時,黃金價格也會跌呀?為什麼明明2009年,台灣的CPI是下跌的,黃金價格卻悄悄地漲?

其實,同樣地,這波黃金價格上漲有很大的程度都是人為炒作的,歐美印出來的鈔票流入很多商品市場中~

只是,到底能炒到什麼程度,由於國際上流通的資金太龐大,而且具體的資金量又很難衡量,恐怕沒人說得準~

>1.油價走勢 2.台灣貨幣供給量 3.利率
>討論題目:油價及房貸利率(3.0%)必過前高且佔穩...甚至有可能創>歷史新高...
>理論基礎在 貨幣供給量及利率的位置點和油價比較

由於目前國際上的商品價格,目前都是受到國際熱錢炒作,而不是基於需求所導致的上揚,因此國際商品價格可以視為只是暫時性的價格,又加上央行放手讓台幣升值應映下,影響程度有限的~
因此,在考慮房價時,只需考慮投資與消費信心,貨幣供給量變化~
因為,國際上的變化,對台灣房價影響是會很慢傳遞的,因此如果國際上的變化只是"暫時"性的,那我們可以大膽假設,國際商品價格的標準對台灣房市根本毫無影響
stanphill wrote:
家庭償債壓力 10年...(恕刪)


同樣地,所謂"可支配所得"其實有很大部分都被隱藏起來了~

政府統計的綜合所得有75%來自薪資所得,但完全忽略資本利得所得的部份(例如買賣房屋的鉅額價差、股票價差等等)~又加上,現在連遺產與贈與稅都被大幅調降了,也就是說,實際上很多收入都被忽略了

這是政府刻意隱瞞真實貧富差距的,並另一方面,用愚民政策,把房價飆漲簡單地推給建商、投資客、房仲~

舉例來說,某某人靠炒股票賺了幾百萬,而且都在配息配股前全部都賣光,在可支配所得中,他賺到的幾百萬根本沒被列入統計的~

因為,政府的統計數據中只會統計"股利收入"而已,至於某某人賺了幾百萬,政府根本沒有資料來統計~政府頂多從該員的銀行存款增加情況來"推估"居民財富變化~

因此,應該從存款比較看得出來,只是像陳水扁那樣藏了幾億的現鈔的人可能不在少數,恐怕從存款也很難全面地看清楚


先炒房 後打房
林進國2011/04/01

台灣四十歲以上的人大多見識過國民黨炒作房市與股市的高超能力,這波的房市炒作起於國民黨執政,金融海嘯過後的二○○九年,一開始執政黨不斷釋放,中國將投資台灣房市,捷運建設,都市更新案,四十年優惠房貸等等利多訊息與政策,另一方面營造業者與仲介商也樂於配合,官商聯合炒高房價,肥了少數的官商口袋,卻苦了普羅大眾只能望房興嘆,以新北市新店、新莊等地為例,一般住宅起價一坪四十萬至六十萬,相較於多數起薪兩萬多元的上班族,想要買一個居住的殼,恐怕得要貸款成為屋奴一輩子。

如果一個民選的執政黨,沒有能力營造讓人民基本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那麼這個執政黨應該被唾棄下台一鞠躬才是,現在執政的國民黨馬政府,炒房國民黨,打房國民黨,一來一往暴利循環,未來的執政者必須追究現在執政者的政治與法律責任,還人民一個公道。

(作者為科技公司營業部經理)

□ 〔 資料來源: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奢侈稅便宜了誰?
◎ 黃英哲

從房地產交易的本質可得知:房地產的最大特色,就是不可替代性,尤其是地段好的房子,有能力的人,願意付更高的代價來擁有;即使要多負擔十五趴的稅金,仍舊會買。不如這樣講,奢侈稅打擊的是「量」,而不是「價」。

台灣的房地產交易,並沒有一個公開、公正的鑑價制度,常常是賣的人擔心賣便宜,買的人擔心買貴。在這種交易環境裡,房市的「量」與「價」,完全反映出群眾預期的心理;在奢侈稅實施前夕降價求售,並不表示房價已經下跌,祇能評論為對不確定的未來,做一個避險的動作。實施之後呢?再加上通貨膨脹、物價上漲,祇會讓一般收入的百姓更增加負擔。換句話說,領基本工資的人,並不會因為奢侈稅而買得起房子。

再則,為了規避奢侈稅,是否又會出現一些奇怪的交易現象,影響房地產正常交易?諸多問題,實在值得深思。

本人認為,平抑房價,是必需的;但是,影響房價的因素實在太多,奢侈稅,並不是唯一的選項。而且台灣的房地產交易,南北懸殊;北台灣的德政,是否南台灣之福?

(作者為房屋仲介)
dr.meredith wrote:
不會 我就買其它國的...(恕刪)

這位小姐(因您自稱小妹),後學猜想,您應該是財經經濟相關出身,從事相關產業吧?但後學引用有位博士部落客的想法來與您分享...
分析經濟,固然經濟學是最重要的依據,但國際經濟已經不能純以經濟學的理論來加以探討,而麻煩的是,許多經濟學者的說法,常常沉浸於理論而不自知,棄外界變動因素於不顧(事實上怎麼顧?這就像叫李遠哲去挑戰溫布頓公開賽,但會打網球,跟專業是網球,差距之大....更不可能每次接發球都等李大師用物理推算一下落點吧?),結果就是市場"失靈"。
例如,金本位固然是相較於其他貨幣發行與準備的良好制度,但某些經濟學者忽略了黃金本身的開發可能性與最大值,根本無法因應國際經濟的需要,將導致絕對的通縮,大聲呼籲回歸金本位的聲音,當然會被現實所淹沒...
中國大陸是沒有任何非買不可的產品,但姑且不論產業鏈的關係錯綜複雜,事實上這個議題恐怕也是跨領域的範圍;簡單的說,光只是家電產品與3C,如果不想買MIC的產品,還真不知道去哪買價格低廉,有"可以接受"(為何框起來?因為有些人就是認為所謂的品質就是當年的日本品質...有點天真無邪)的品質的產品。
ginth wrote:
這位道兄,可...(恕刪)


跟你說吧!

我國沒簽署過的國際法,政府想遵守,我沒任何意見,但要用法律來落實;如果簽署過的國際法,當然就不用再立法。


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329號解釋文

要旨︰

憲法所稱之條約指中華民國與其他國家或國際組織所締結之國際書面協定,包括用條約或公約之名稱,或用協定等名稱而其內容直接涉及國家重要事項或人民之權利義務且具有法律上效力者而言。其中名稱為條約或公約或用協定等名稱而附有批准條款者,當然應送立法院審議,其餘國際書面協定,除經法律授權或事先經立法院同意簽訂,或其內容與國內法律相同者外,亦應送立法院審議。

理由書

總統依憲法之規定,行使締結條約之權;行政院院長、各部會首長,須將應行提出於立法院之條約案提出於行政院會議議決之;立法院有議決條約案之權,憲法第三十八條、第五十八條第二項、第六十三條分別定有明文。依上述規定所締結之條約,其位階同於法律。故憲法所稱之條約,係指我國(包括主管機關授權之機構或團體)與其他國家(包括其授權之機關或團體)或國際組織所締結之國際書面協定,名稱用條約或公約者,或用協定等其他名稱而其內容直接涉及國防、外交、財政、經濟等之國家重要事項或直接涉及人民之權利義務且具有法律上效力者而言。其中名稱為條約或公約或用協定等名稱而附有批准條款者,當然應送立法院審議,其餘國際書面協定,除經法律授權或事先經立法院同意簽訂,或其內容與國內法律相同(例如協定內容係重複法律之規定,或已將協定內容訂定於法律)者外,亦應送立法院審議。其無須送立法院審議之國際書面協定,以及其他由主管機關或其授權之機構或團體簽訂而不屬於條約案之協定,應視其性質,由主管機關依訂定法規之程序,或一般行政程序處理。外交部所訂之「條約及協定處理準則」,應依本解釋意旨修正之,乃屬當然。

YTCHOU wrote:
跟你說吧!我國沒簽署...(恕刪)

這位"道兄",後學只能說你我雞同鴨講,說是話不投機半句多亦不為過....
後學猜想您是否取得"執照"的時間過久,亦或是"道兄"僅於民商法界執業,而對公法理論生疏?

ginth wrote:
中國大陸是沒有任何非買不可的產品,但姑且不論產業鏈的關係錯綜複雜,事實上這個議題恐怕也是跨領域的範圍;簡單的說,光只是家電產品與3C,如果不想買MIC的產品,還真不知道去哪買價格低廉,有"可以接受"(為何框起來?因為有些人就是認為所謂的品質就是當年的日本品質...有點天真無邪)的品質的產品


我不是經濟出身
哈 我學的你可能嚇一跳
腦子不好 學不了財金

前面有人是說 中國產品要漲價阿
那我為何要買中國產品?
中國車敢漲到跟德國車一樣
你要買那一台?

中國是船堅炮厲
要不然早就垮了 懂嗎?
ginth wrote:
這位道兄,可...(恕刪)


「華沙公約」跟「蒙特婁公約」,針對航空器失事的賠償金額,兩者是天差地別的,你知道嗎?我國是要遵守「華沙公約」呢?還是「蒙特婁公約」呢?結果答案是自訂!


dr.meredith wrote:
我不是經濟出身哈 我...(恕刪)

唉呀,該不會是"道姐"吧...
中國產品漲價是能漲到哪去?以前賣的太便宜,現在也只不過把"太"拿掉而已...如果中國敢放手讓雙率回歸自由機制,後學才真的佩服他...這才叫真的漲價。
啥?中國車跟德國車?那再中國製造的德國車算哪一種?不過,當然了,純種中國車那種把S320車頭裝上台塑二號的車尾的這種中國車,後學是寧願走路就是。
中國船堅炮利?那一種船?二次大戰的改裝船?這就像佰萬改裝喜美跟正M3的差別;砲利?什麼砲?嗯,有種"砲"確實讓許多台商在大陸受到"迫害"就是...(咳..咳抱歉後學放肆了..)
簡單的說,中國自保有餘,但其餘的...
我的想法和版主有些許出入...

我是認為有二年空間會是長多走勢...我看法就像去年年初台灣房地產的走勢一樣...可以說是總共走了六年長多格局..如今國際商品我也認為會未來趨勢還是漲...

版主認為暫時...我認為是佔穩(一路創高回測..再創高再回測的走勢)...我目前還無法預測高點...

黃金已創了歷史新高...還在持續往上測試...為什? 單純炒作?

大家一定知道炒作一件商品...不是一個人或一個團隊可以決定的...而是環境造就趨勢...投機者及投資者

必然不會放過...順勢而為....而且是不論多空都要做...都要炒...

黃金現在就像去年年初的房產一樣....前二年都說房價很貴...去年年初就說房市不合理會崩盤...

那如今黃金的走勢代表什麼呢? 決非單一炒作可以解釋的...

1.油價 2貨幣供給量 3利率 這只是簡單函數參數而已.....

另外也可以比較 黃金 石油 美金 的走勢比較...(彼此之間的關係我就不說明了)

你會很容易發現是符合理論的...因為資金必非你所想像的單純控管在某一區域裡...

只要全方面的把幾個重點龍頭參數捉出來分析就可以發現...資金行情的強度已惜非今日....

美金弱勢到什麼程度...我不知美國政府想要打什麼主意...但歐洲己經升息了....美國依然不動...

所以黃金不衝出去才有鬼...

現在世界各國已經走到升值貨幣己不足應付物價的走勢....開始配合升息來壓抑....

但我認為亞洲升息及升值對世界是好事...因為美國佈局就是要亞洲買單....美國吃香....

我們只能期望美國及歐洲能夠恢復健康...因為他們的經濟才是我們的投資信心...共生共存...

在這環境中...不要想亞洲物價會回跌了...不可能..除非有意外...要不然....難啊

到目前為止還是健康的環境....."穩定中求生存"...來形容吧...

但未來有一點要特別注意...."美國開始升息後...的趨勢" 這時候發生時我會先認定為"短多長空的開始"

只要美國不升息....我的看法是物價不會只跌的...

我的看法不是一定對的...只是提供大家參考討論....也許大家提出的看法是我沒注意到的...

各位大大..版主無私分享他的研究心得, 你可以發表不同意見..提出或任意猜測或推論結果
但猜測或推論之前,是不是應該..用謹慎的態度 , 先求證或檢視一下相關資料佐證你的推論.

忽然看到有人說"存保"是銀行隱藏負債 , 擔心銀行萬一因為將來房市崩盤 , 發生啥狀況, 要全民買單 ..我只是想, 目前國際對銀行因應風險有規範. "台灣銀行業"不可能不理會國際規範
那規範叫"巴塞爾協定" 用這個檢視一下銀行目前體質如何? 不然要用啥來檢視?

如果有興趣請上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銀行局 裡頭有國內各家銀行的資料 (逾放比 資本適足率等)
就算某位指""X信銀行或....等""其他有嫌疑" 資本適足率起碼都有8%..

國內金融機構資本適足率2%以上未達6%,金管會就可派員監管資本適足率低於2%者,就可接管,接管後1個月內,該金融機構股票就得下市(櫃)
....目前有哪家銀行被監管??


巴塞爾銀行監理委員會於1974年由全球十大工業國(G10)的央行共同設立,每年定期集會四次,屬於國際清算銀行轄下, 截至目前為止,巴塞爾銀行監理委員會已制訂出許多相當重要的金融控管規範


因為雷曼倒閉引發全球經融風暴 ,而制定新巴爾塞資本協定, 對銀行資本適足率有新的規定...
過去是8%,為了健全全球金融體系, 要求銀行應該提高資本, 但如果馬上要全世界銀行調高資本額 ,實際面有其困難度, 也因資金過於龐大,所以巴塞爾銀行監理委員會在去年9月宣布新巴塞爾協定時,給予長達8年的時間讓銀行進行調整...

alina58889 wrote:
確實不是台灣政府說了...(恕刪)
確實不是台灣政府說了算了, 講難聽一點台灣不理別人也不行 , 那叫""巴塞爾協定""

台灣目前存款保障是300萬.. 擔心那就不要存同一家銀行, 分散存降低風險.

巴賽爾協定第3版規定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目前國內金融機構資本適足率2%以上未達6%,金管會就可派員監管;資本適足率低於2%者,
就可接管,接管後1個月內,該金融機構股票就得下市(櫃

國內幾家銀行目前的資本適足率
按這裡檢視圖片
請問一下? 從哪裡看出銀行有倒閉的跡象??


我用國際對銀行資本適足率規範標準, 檢視目前國內銀行是不是有倒閉嫌疑?
哪知可以跑出後面....一連串~~~
YTCHOU wrote:
為避免全球信貸危機的...(恕刪)
不是你所謂的「確實不是台灣政府說了算了, 講難聽一點台灣不理別人也不行 , 那叫""巴塞爾協定""」


貼了金管會100年3月28日所發的公文 還貼上網址.. 可是好像沒啥效~~
我只好貼一下 看好日期 中央銀行新聞參考資料 92年8月23日發布 我們其實都遵循巴塞爾銀行監理委員會發布金融控管規範

alina58889 wrote:
中央銀行新聞參考資料...(恕刪)
中央銀行新聞參考資料 92年8月23日發布
<網址: http://www.cbc.gov.tw>
巴塞爾銀行監理委員會發布「電子銀行業務風險管理準則」
巴塞爾銀行監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巴塞爾委員會」)日前正式發布「電子銀行業務風險管理準則」,列舉十四項銀行從事電子銀行業務之風險管理準則,包括:董事會與管理階層之監管、安全控管,及與電子銀行業務有關之法律與聲譽風險管理等(附表)。

還是有質疑...那就用媒體報導...
alina58889 wrote:
這樣不知道夠不夠清楚...(恕刪)
頻果日報的報導

因應巴塞爾 金融股股息縮水
富邦金估1.5元 兆豐金1元 新光金國泰金恐僅發股票股利
2011年 04月05日 【林巧雁╱台北報導】去年金融業獲利轉佳,然而新巴塞爾協定對銀行資本要求提高,

不會吧!!
YTCHOU wrote:
我不會在乎金管會都在...(恕刪)
我不會在乎金管會都在朝向哪個目標走。

所有法律都要明文規定,而不是要人民去遵守國家未簽署的條約或協定。

該函釋開宗明義說明「依據銀行資本適足性及資本等級管理辦法第十二條第二項,規定銀行資本適足性資訊應揭露事項如下:」

看金管會敢不敢寫依據新巴塞爾資本協定,跟你說吧!自己的國家應該要有自己的國格。

唉~~~真的是~~~~那不知道這公文...這樣可否夠明確從以前我國就遵守國際規範...
注意日期及發文機關

摘要: 我國將與國際同步於九十五年底正式實施新巴賽爾資本協定,檢附該協定
內容簡介等,請參考並及早規劃因應相關措施



發文機關: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發文日期: 93/09/21
發文文號: 金管銀(一) 字第 0931000564 號函

主 旨:為使我國資本適足性管理及銀行風險管理能力符合國際水準, 我國將參照
國際規範修訂銀行資本適足性管理辦法,預定將與國際同步於民國九十五
年底正式實施新巴賽爾資本協定
,請貴行及早規劃因應新巴賽爾資本協定
相關措施,並建立妥善風險管理機制,以確保法規遵循及提昇競爭力。請
查照。
完整內容這裡有:
http://law.banking.gov.tw/Chi/FINT/FINTQRY04.asp?N2=&sdate=20010101&edate=20080401&keyword=%22%B1%C2%ABH%22&datatype=etype&typeid=*&page=1&recordNo=75


如果有興趣 那可到""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銀行局
網址:
http://www.banking.gov.tw/Layout/main_ch/NodeTree.aspx?path=512
首頁 > 業務主題區 > 新巴塞爾資本協定 "" 有更完整的資訊可供參考!!


你相不相信..沒關係~~你愛怎麼解讀 請便~~
還好 台灣的銀行都有依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央行的規定在辦事
  • 4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