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broise wrote:
以我身在電子產業,加...(恕刪)
A大講得好

光看電子業現況
其實台灣只是賺辛苦錢罷了
胖也只是胖高階主管

但我覺得
當工程師滿街走過度供應時
台灣廚師可能有機會崛起
至少傳產與觀光有機會
早期去大陸的台商
存活下來幾家都很強
金融業不必提了
辛苦而且看不到希望
不開放死路一條
開放會被吃掉

我看好台北房市
畢竟是各種新關係發展之處
新北市眼前辛苦
但朱市長企圖心強
將來也不差
Ambroise wrote:
以我身在電子產業,加...
電子業瓶頸,代表台灣過去二三十年的成長動力,未來將會休息一段時間,下一個明星產業在哪裡?
我覺得政府根本沒有想法
(恕刪)
Ambroise wrote:
以我身在電子產業,加...(恕刪)

Ambroise wrote:
以我身在電子產業,加上業餘投資人的觀察
台灣目前實在沒甚麼"國民所得普遍提高"的條件
以前所仰賴電子業出口賺取外匯模式,現在這些主要產業都面臨瓶頸,動能無以為繼
跟銀行借了大筆資金的 面板,Dram,你去看看第一季的虧損幅度,單季虧數百億台幣
從鴻海今年配發的股息,你也可以看出它的瓶頸
我認為他們接下來都會很辛苦,因為原來的路都走不通了,但轉型沒那麼簡單
但也不會倒,因為債多不愁,愁的是那些公股銀行,還有投資大眾
過去明星的 IC 設計業,有幾家打入最夯的 Apple/HTC 智慧手機/平板電腦主要供應鏈?
這也是為什麼股價高不起來的原因
電子業瓶頸,代表台灣過去二三十年的成長動力,未來將會休息一段時間,下一個明星產業在哪裡?
我覺得政府根本沒有想法
也許唯一的希望是陸資,但是對台灣是不是好事,會不會真的實現,我是百分之百存疑的
yunyunhome wrote:
舉例來說,友達的淨值有30多元,但股價早已跌破淨值,而且看起來還會再跌,但我卻等著撿便宜呀~
總之,大家越是不看好,你冷靜仔細分析,正確判斷,並做好長期投資的打算,肯定會有豐厚的回報
你想嘛,面板這種東西需求只會越來越旺吧?現在不但是電腦、電視都大量使用,就連手機的面板也越用越大,Apple還帶動了平板電腦的新需求
...(恕刪)
Ambroise wrote:
從"面板這種東西需求...(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