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不起的原因?很簡單,台灣廠商擅長的是所謂"Cost Down",
早年興起就是因為便宜的人工成本,十幾年前才會轉往大陸,
現在大陸沿海人工成本提高,工程師薪水比你台灣工程師還高,
所以就只好轉往"內地"去幫忙開發大西部.
(本想轉往越南因為某些基礎建設未完備,所以...嗯...)
另外,政府也幫忙企業"Cost Down",看看薪資結構就知道,
為啥勞保上限就是四萬多?為啥健保上限可以到十幾萬?
(瞄的哩,要你賠錢就用四萬多來算,收錢就記得你是十幾萬的薪水)
然後台灣企業也聰明,明明月薪領了六七萬,但年終紅利通通用"底薪"來計算,
正常情況下,這例子中的所謂底薪也就四萬多.(多好,符合勞保上限耶)
台灣又有很多所謂的"中小企業",所以...也就伴隨一堆奇怪的現象...
吃完飯結帳,加完油結帳,住完飯店結帳,通通問你要不要打統編.
why?就是拿來抵稅呀...
不知你信不信,只要你年薪近兩百萬,你繳的稅可以養兩間銀樓...
(營業稅加上老闆的綜所稅都比你個人繳的綜所稅還少)
滿街名車,上面都掛兩個字母相同的車牌,因為都是"租賃"的呀....(又可以抵稅了)
但薪水族?一毛錢都逃不了,也沒啥節稅名目可用.
現在你知道為啥台灣街角一堆所謂的"會計師事務所"了嗎?
每年花點小錢,請他們算一算,就不用繳太多稅,還會"建議"你多少繳一點,"少報"一些.
現在啊.跟我說每年繳多少綜所稅給政府的人,通常都還有貸款(房貸車貸)
但遇到跟我說"帳目"上顯示符合"貧戶身分"的,通常才是現金在手的人,
而這些人?通常也就是明明是上班時間,卻在逛街下午茶的那些人.
切..M01真是臥虎藏龍,上次貼駕照,這次要貼VIP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