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故事是這樣
有一個老闆, 之前是業務, 沒甚麼技術, 但是有人脈,
於是他拿了錢出來先開了個公司, 剛開始就是拿A家的東西賣給B家,
生意越做越不錯, 加上有的客戶會請他找他手邊沒有的東西, 於是他就想那我自己找人來做, 於是他就去找了之前公司五個有技術的人
但我知道的, 這個老闆絕對不是個吝嗇或者小氣的人, 他對於這五個人, , 這個老闆是真的想要一起分享, 但是這個公司不是新開的公司, 原本就已經成立好幾年, 有資產, 有現金, 還有既有的客戶, 他自己覺得公司應該走制度, 這樣比較長久, 於是他就請會計師計算了一下淨值, 然後提供部分的股份給這五個人依照淨值來認股, 甚至有的員工說..沒有現金, 他也願意個人依照房貸利率借給他
結果有4個人認了股票, 但是有一個人擔心萬一公司垮了, 他會血本無歸, 不想冒這個險, ..所以他只想拿薪水...
結果三五年過去了, 這個公司原本營業額兩三千萬, 後來居然變成將營業額將近兩億, 老闆當然賺得飽飽飽, 其他四個員工因為持股也分了不少...到了年底, 就算裡面持股最少的, 不計算本薪也可以分個將近四百萬, 最慘的就是那個當初不認股的, 他的職位可以拿的薪水雖然不少, 但比起當初這幾個人, 那真的小巫見大巫了, 但是老闆對他好不好? 這段真的很難說...員工的分紅是依照章程來發的, 老闆也不可能多給, 但是老闆有的時候想想..他是真的拿到比較少..就用其他的方式給他獎勵, 像是..我的重機才騎一年, 半價賣你好了, 或者你要買車, 那我的BMW大5便宜賣你...
結果這些老闆自以為的美意, 在這個員工的感覺都像是施捨, 像是汙辱, 結果有一天老闆買了新的保時捷, 因為老闆的家就在公司旁邊, 那天這個員工心裡越想越不爽, 加上喝了一點酒, 就偷偷拿老闆抽屜裏面的鑰匙, 開著他新買的保時捷出去, 一路狂飆, 結果撞毀在山路上, 員工受了點皮肉傷, 也沒跟老闆講這個事, 就裝傻回到公司, 後來因為警察通知才知道車子被撞毀還擱置在山路上, 調了公司的監視器才知道是這個員工幹的, 結果員工在警察局筆錄的時候講的理由就是...."老闆對我不好, 所以我故意撞爛他的車.."
散彈槍 wrote:
有老闆嫌公司錢賺不夠...(恕刪)
只怕沒工作~~怕沒錢賺~~~
所以很多人都會屈就錢少但是有錢賺!
所以惡性循環阿~~~
很多房東也是~~常常說一句~~反正我這房子"一下"就租出去了
是阿~~~小弟看他3個月了~~還沒租出去!
所以我都會鼓勵朋友~~~別向低薪工作低頭!!!
一個朋友的小孩在某家做"吃"的相關公司工作~~先說這是一家大公司(每個人一定聽過)
大學畢業 21K
看清楚~~是21不是22
是阿~21還要扣勞健保阿!!!
尤其技術指標較低的服務業,從夜市到高檔餐廳,從大賣場到精品店,無一沒有工讀生的存在。而這些工讀生正是造成這些老闆們有恃無恐的最大靠山;相對的,這些工讀生付出了原本應該在圖書館、實驗室..等學習或者進修的時間換取與付出勞力不對等的薪資.也少有人意識到自己的努力無形中助長了老闆剝削正職員工的情形。更進一步的,這些人離開校園之後,部分由於在學時未能專註求學,造成進入工作職場銜接上耗費更多時間與成本,形成企業不願付出更高的薪資聘用與培養這些人,造成就業市場的惡性循環。
以激進的觀點,政府必須要做的,應該是提出限制企業聘用工讀生的比例、工作內容以及每周工作時數的政策,如同歐美日對於外籍留學生的限制一樣,減少低價勞動力對勞動市場的衝擊。另一方面,保障臨時工或約聘人員所得必須高於正式員工,減低企業主的僥倖心理,自然會提高薪資與福利來留住員工。
貧困車手 wrote:
政府炒政策政黨炒選舉...(恕刪)
thunmol wrote:
試問如果全台灣現在都沒有外勞了 大家可以想像會發生什麼情況?!
1. 企業用更高的薪資聘請台灣勞工? 但是較高的人資成本造成公司獲利衰減甚至虧損,倒閉的企業增加,就業機會也變少?
2. 企業用外勞的新資聘請台灣勞工,但是沒有台灣人願意屈就低薪結果公司關門大吉?
3. 企業將製造移往海外,用更低的薪資聘請當地勞工?
我個人覺得3的機會比較高,畢竟商人無國界,自己賺飽飽比較重要...(恕刪)
另一個選項是
不想升級的廠商全逃出台灣
留下的產業被迫都升級了(因為不升級不轉型就無法生存)
台灣因為升級成功所以超越韓國
或是台灣因為升級不成就往下掉(但是以台灣的韌性機率相對應該小)
因為產業被迫轉型或升級,員工必需要跟著轉型升級無法勝任的自然就被淘汰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