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台灣人, 從住來看, 知道自己有多悲哀嗎? (全國都一樣)

MICHAELCUB81 wrote:
你了解台灣政府的土地(恕刪)


不了解, 我不是台灣的政府官員
人就是這麼多, 是政策要隨著人口改變, 不是人口跟著政策少一半.....
tony333324 wrote:
不了解, 我不是台灣(恕刪)


看到你有一篇說到,你有朋友住宜蘭,自己有農地蓋農舍.....

我猜測:

依台灣法律對農地的限制:你朋友應該是鑽法律之漏洞,才得以蓋的成農舍。

你應該到過宜蘭吧!宜蘭空地多吧!不過這幾年宜蘭的房子,以當地的薪資水準,也是很難買的起的。

簡單來說,台灣政府土地政策,就是學習日本,實施國土規劃,都市計劃,及土地使用區分。

把大部份的土地,劃成農牧用地,僅留有少少的建地。然後再看人口成長,緩緩的規劃重劃區或擴大都市計劃,配合建商,經精密計算,龜速、緩慢的興建住屋,以饑餓行銷模式,維持高房價。

建商蓋好房屋,就算訂價過高,賣不出去,餘屋仍可向金融機構融資,並不需依市場行情,降價出售。

並且台灣政府,是允許地主及建商,養地、囤房,富人囤房,政府的看法是,富人對台灣有信心,值得肯定。

(台灣經濟發展,創造了很多有錢人,有錢人囤數十戶豪宅,並不罕見,而一般平價的房子,也是有不少人,不斷收購。
而囤口罩、囤大蒜,則視為重罪,出動大批檢調,違者送辦嚴懲。)

在人口增加情況下,住屋的剛性需求,自然增加,台灣經濟越成長,所得越高,房價漲幅越高,房租、店租跟著調漲,且漲幅遠高於所得增加速度。

所以等同,在人口續增情況下,實質購買力是倒退的,一般人民只是瞎忙、窮忙一輩子,完全沒有享受到經濟成長的果實。
(絕大部份的利益被地主、囤屋者及建商收割了)

要改善台灣民眾居住的需求,需要時間,總人口減少,是惟一的方向。
MICHAELCUB81 wrote:
看到你有一篇說到,你(恕刪)


錯誤!
我朋友是職業軍人退伍
家中務農為生, 所以有農地, 婚後原本跟父母兄弟姊妹一起同住, 小孩大了, 居住空間不夠, 所以再次辦理農舍興建!

所以你扯的這一套, 是你腦內杜撰的, 跟實際狀況根本不同
沒有農民身份或是非農民直系家屬, 依法不得建築買賣農舍, 我朋友並沒有鑽漏洞或違法.
tony333324 wrote:
錯誤! 我朋友是職業(恕刪)



我不曉得你朋友的年齡,或是農地面積,繼承...
猜測你朋友是利用其父或其它家人的名義,申請興建農舍,而非他本人。

本人就是宜蘭農地的持有者,你對農地、農舍的興建條件,會比我懂?
MICHAELCUB81 wrote:
我不曉得你朋友的年齡(恕刪)


1. 是他本人, 因為已經退伍, 身份從軍人轉農民, 已經繼承農地
2. 不巧, 我也是半個宜蘭人, 太太家裡在三星天送碑務農, 宜蘭的農舍開發規定已經轉非常嚴格, 已經不像早年那著隨便蓋, 盡量蓋的狀況, 有多嚴格, 我是台中豐原人, 持有潭子的農地, 我並非農民, 這塊農地是長輩遺產, 在我所知範圍, 台中還沒有宜蘭嚴格, 宜蘭必須要農民身份, 台中還不需要, 只要我是農地持有者, 我就可以蓋.
3. 不敢說比你懂, 但你也別嚇唬我, 以為我甚麼都不知道....
4. 我本身在新北市工作從事電子業, 我一度也很想自己蓋房子, 所以我對台中, 宜蘭的農舍興建, 有研究過.
tony333324 wrote:
1. 是他本人, 因(恕刪)


台灣未來人口減少的趨勢,是內政部的估算,不是我發明或幻想的。

你應該看過幾個月前,CIA發佈的2021年全球各國或各地區出生率預測,最低的前五名:台灣、南韓、新加坡、澳門、香港。

這幾個都是東亞人口密度很高,生活競爭激烈的國家或地區,五個裡面有四個是上世紀,頂頂大名,創造經濟高成長的亞洲四小龍,為何不約而同,走向低出生率?
gabbiel wrote:
台灣人口密度高,不可...(恕刪)

你它馬的廢渣 ,爛非你也當寶?你是騙人沒去過爛非喔?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