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ethe0214 wrote:如果沒記錯的話,台北市現在的垃圾好像沒有在用掩埋的了,連過去掩埋的都在挖出來,不然焚化爐不夠燒了,所以想蓋第三掩埋場的人,可能要先想辦法找垃圾吧。 還是有在埋,燒剩下的渣差不多是原體積的20~30分之1,所以山豬窟一直用不完。不過台北市第三垃圾掩埋場計畫還是有在做,預定地設於內湖區的內溝里。至於過去掩埋的挖出來,只有內湖垃圾山吧,是因為年限到了,垃圾應該都腐敗得差不多了才可以挖出來,主要還是想清空當公園,那個挖出來的土已經變肥料了,政府有在開放民眾索取。
這篇文章到底有啥好吵?公共建設從來不是小老百姓可以決定地方的榮枯也就是世代的更迭而已想搬進來的就來、不想進來的走住帝寶的永遠不會嫌交通不便、要在蓋個「仁愛線」綠地沒有就沒有了,房子可以住就好了我住天母(士林區中山北路六段上)逾40年從遍地農田、農舍到現在磚牆林立還好沒有太多商業行為進來讓我可以回到家清淨一些那些繁華就留給都市中心的人去好了(好像只有嫌住家太吵沒人嫌太安靜的喔)現在的天母我覺得剛好達臨界值了
es4241 wrote:+1近來的台北市建設實在太人工化了...(恕刪) 這或許是兩難的抉擇就好比剛開幕使用的蘭雅公園地下停車場花兩億多.犧牲了大樹成林的公園.地方多了一個149位的地下停車場(車位平均造價約160萬).這個地方建設之前曾引起當地居民正反意見.個人覺得.盡管有一些少反意見及行動.地方也有很多人需求及支持.對最後還是蓋好了.現在免費停車.停車位是滿的!(正式營運後.鼓勵民眾進場停車使用,全日月票以4800元優惠)台北市建設人工化的問題.民眾本身也須省思.
建設與否與後果還是在"人",天母的本質如果沒變,多了捷運也不會商業化如果天母人的本質就是跟其他台北人相同,蓋了捷運就註定更商業化日本鐵路路網密密麻麻,但也可以找到路網中的純樸地方,這根住戶本質有關,而非交通運輸必然的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