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2009年3月內湖基河一期房市分析報告

我也來說說我的心得
.
基河一期我住了5年, 在94年把它賣了, 搬到市區來
.
會買這裡的原因是便宜 + 離市區近,
當初是買2手屋, 買價是NT16萬/坪.
後來馬市長時代有退款, 印象中原分配戶大約退了一百多萬
詳細數字我就記不得了,
原分配戶如果現在拿出來賣1千萬的話, 那真的是''賺很大''.
.
我會搬離這裡的原因:
+房子太小, 雖權狀有35p,但室內只有23p, 不過有抽籤車位.
+交通不方便, 除非自己開車或騎車.
+超高壓變電所預定地離這裡很近, 這個話題炒很久了, 我搬離時台電因住戶抗議還不敢動工,
現在的發展我就不清楚了, 不過當時台電還滿堅持的, 我覺得蓋的機率滿高的,
另外以前在麥帥公路旁的電塔, 雖然已拆除, 但全部地下化,
也就是說電磁波還在, 只是你看不到, 雖然有些研究說電磁波對人體沒影響, 但我不敢拿健康開玩笑.
+學校離這裡太遠
+生活機能差, 雖有大賣場, 但買個東西還要逛賣場一圈, 真的很不方便
+住戶太多, 素質不一, 好的很好, 但怪的也很怪, 我樓上那一戶就特別喜歡在半夜穿高跟鞋走來走去
.
對於建築品質我沒甚麼意見, 921時我就住在這, 房子沒甚麼損傷,
牆壁還滿硬的, 自己DIY時斷過鑽頭
不過廁所通風不良, 常會聞到樓下住戶在廁所抽菸的菸味.
.
對於房價, 我不知該如何評論, 我只知94年賣NT20萬/坪, 前陣子看到接手的人拿出來賣, 開價NT:28萬/坪
.
以上 提供小小心得供參考, 如有錯還請指正

WEDDER wrote:
對於房價, 我不知該如何評論, 我只知94年賣NT20萬/坪, 前陣子看到接手的人拿出來賣, 開價NT:28萬/坪



16萬買入 20萬賣出 後面有人接手 越堆越高

投資房子就像投資股市 有時候就是沒辦法賣在高點 眼睜睜看它越跑越遠

明明晶華以前20-30元 怎知道衝到六百 大家也都看這個產品沒那個價值 但是大家就是越堆越高

mobilesmith wrote:
樓主您分析的很好但是...(恕刪)


照常識,有沒有VIEW;是不是靜巷等因素,應該都會影響房價。

只不過我在統計基河一期歷年來的數據時,就有限之資訊所得之判斷,特別是這一二年,成交價之差別不大。
影響因素反而是當時的「房價高低」,而不是「地段優劣」。

畢竟資料有限,僅能就能力限度內做判斷。如果房屋價格資訊可以更透明,應該可以做更詳細的分析。只不過在當前的時空環境下,很難囉!

GMC66 wrote:
照常識,有沒有view 是不是靜巷等因素,應該都會影響房價。

只不過我在統計基河一期歷年來的數據時,就有限之資訊所得之判斷,特別是這一二年,成交價之差別不大。
影響因素反而是當時的「房價高低」,而不是「地段優劣」。

我想您還是誤會我的意思了
我的相對值指的是說

以相同國宅來比較
基河二期、松山新城、南港國宅
這幾年的漲幅多少,公設比如何

以相同地段來比較
ICRT、附近新建案、內湖五期(離譜的開價)
這幾年的漲幅多少

未來這一區的題材如捷運機廠
民生汐止線與捷運南北線交會在新湖一路
我想起碼要十年以上才會完工

這些第一手的屋主除了拆遷戶外入手價應該是在400-500間
應該沒有200 300 的這種行情
而基河二期的入手價應該是600-700左右
把這些都考慮進去才會有沒有七折理論

台灣房屋的成交價資訊真的不夠透明
政府應該要成立一個公信平台供民眾查詢
我是87年的原始承購戶,扣掉北市政府退還的溢收款,實際承購價大約在500~550之間(一樓因土地持分較多,所以較貴)。
2~3百萬的我沒聽過,我想可能是北市政府有部分補償吧或是有其他特殊原因的,但我們沒有,大多數的也沒有。

至於現在行情,我聽到的成交價都不會破千,大概都是900~950左右,價差不算大。
便宜的物件,大都是在地人買走了,只要開價在900以下的,在地的土財主就會買走。
外流出來的價格不會太便宜。

所以大大希望800以下出手的,我個人認為現階段很難買到。
因為投資客總是比你早一步,再加上這裡近內科,出租率也高,所以投資意願也相當高。
所以嘍,理論與實務還是有點距離的,祝各位順利置產,發大財。


innovation wrote:
我是87年的原始承購...至於現在行情,我聽到的成交價都不會破千,大概都是900~950左右,價差不算大。
便宜的物件,大都是在地人買走了,只要開價在900以下的,在地的土財主就會買走。
外流出來的價格不會太便宜。(恕刪)


1.感謝補充!我只不過就仲介商的成交價格做一個統計,至於有人賠本出售,可能有其他原因吧。

2.針對您說的開價九百以下,以我的觀察,這一兩年幾乎都沒有碰到,這可以從小黃小綠的網站得知。現在小綠小黃的優惠價,還停留在一千以上。不過當然有很多房仲業自己手中的案子,有可能低於九百,只不過這一種資訊我無從從網路上得知。

3.根據新資訊,發現小黃小綠或其他房屋仲介業放到網路上的資訊,通常是有篩選過的。也就是說,他們絕對不會放成交價太低,破壞行情的價格....。(當然我還有聽說有一種作法,他們是會把實際成交價,灌水加上個幾十W或幾百萬........)也因此,我的平均頂點930W,其實是有高估的現象。....

mobilesmith wrote:
我想您還是誤會我的意...台灣房屋的成交價資訊真的不夠透明
政府應該要成立一個公信平台供民眾查詢(恕刪)


1.那一個地段,基河一期因推案大,相對「抗漲」,不像ICRT或達永wish這些推案,最高價,曾漲到六十幾萬一P,真是誇張。

2. 推建立公信平台。
ehouse真的還是不行
一大堆成交資訊都不在上面,在上面的筆數真的是少之又少....甚至比房屋仲介的還少,真的是XD

照道理政府對於這些成交資訊,只要「去識別性」應該就不會產生太大的問題吧
可見建商的勢力真的超大,阻礙了政府推動這些資訊公開的努力吧

WEDDER wrote:
我也來說說我的心得....基河一期我住了5年, 在94年把它賣了, 搬到市區來
....(恕刪)


其實我從小到大都是住在市中心,捷運旁,家裡附近就有三個夜市,生活真的是超方便。
只不過發現這一區,比較買的起,且以我的上班地點來說,交通不至於構成太大問題,才決定鎖定這一區。

看來這一區有許多不小的問題(如電磁波、地處航道下...等...),未來也會好好考慮考慮囉



GMC66 wrote:


1.感謝補充!我...(恕刪)


補充一下,我說的900以下接手的案例大概是在兩年前,有鄰居在內湖另外買了新房子,所以要把基河的房子脫手
出價880,不到一週就被其他鄰居買走了。而這樣的訊息是不會公開的,所以到不了仲介那裡,消息很封閉。

而這兩年來有聽過成交的,大概都是950,再高就沒聽過了。

我知道樓主想買這裡的房子,所以會有一畨研究,我只是提供在地人的訊息而已。
至於那些電磁波、航道下…的問題,對這裡的房子影響真的不大。
但學區的問題,就有頭大,是不能跟明星學校相比的。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