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ops.twse.com.tw/nas/t06sa18/200802/A01_5522_200802.htm還迷漫大陸客買房的氣氛, 及金融危機惡化前的第2季財報. (第三季尚未公告)現金及約當現金剩兩億四千五百多萬.存貨三百多億.流動資產三百多億, 我想這部份應該是指未出售的房子.負債比例超過60%, 幾乎比現在狀況最慘的DRAM產業還差.數據不是很漂亮啊.尤其是現金部位, 兩億多的現金部位, 玩三百多億的"存貨"稍有閃失........
M25 wrote:本房地產討論板,...(恕刪) 難道你買房子完全不會考慮到房子未來房價的問題假設一個很極端的問題當你的房子買的時候是一千萬賣的時候只剩一百萬可是其它地區還有八、九百萬這時候你心情爽的起來的嗎?只會打嘴炮買房子是很重要不小心很有可能你努力辛苦付的房貸會變流水當你要賣房子時..賣不到好價格....無法為你的家人買下一個更好的住所如果買房子只是聽從了不良建商和仲介的"自住沒差"買貴了心裡淌血....然後心中接受自我安慰仲介說的鬼話"自住沒差"這種人也不值得憐憫
建設公司介入金融保險業向來就不是好消息,以前的台中商銀跟華僑銀行都是例子!基本弊病模式如下:1.建設公司因購入的土地套牢導致現金不足,這是就把土地過給同集團的金融保險業(對外宣稱以建設公司出錢方式跟金融保險業出土替共同開發-統稱合建分售),換取現金給建設公司,如果開發成功,兩家都賺錢,但如果開發不成功,金融保險業就會倒大楣2.建設公司把房子蓋完後,進行銷售,如果銷售情況不佳,將導致存貨大增,建設公司現金流將受影響,於是將房屋存貨賣給同集團的金融保險業(對外宣稱購置自用行舍或投資用不動產),於是建設公司取得現金,不動產交給金融保險業傷腦筋3.建設公司賣不動產(真買賣或假買賣),客戶有貸款困難,建設公司請同集團金融保險業協助放款,於是現金就流入建設公司,風險由其金融保險業承擔4.建設公司土地套牢,缺乏現金,於是將土地賣給另一家公司(配合單位),成交價拉高到不合理價位,再由金融保險業配合放款,此時建設公司售出土地取得現金,金融保險業放款後承擔風險,配合單位的公司可能沒多久就倒閉以上是過去幾年台灣建設公司介入金融保險業後產生的弊病,敝人僅將過去在AMC工作時遇到的經驗概述一下,並不表示目前哪家公司會這樣搞。
ANTARCTICA wrote:兩億多的現金部位, 玩三百多億的"存貨"...(恕刪) 厲害 厲害 連這個都找出來了看了一下 短期負債兩百多億, 財報裡面有說利率在 2.x ~ 3.x一年光利息也要五億之前賣出去的交屋後 會有一些收入不過如果一兩年內業績不好 就很慘了 應該會跳樓大拍賣吧同樣是營建股的冠德 現金六億 八十八億存貨 流動負債六十六億遠雄算玩大的喔 引述一新聞報導存貨最多者,以遠雄建設為最,達316.9億元;其次,是皇翔建設236.13億元;排名第三是華固,約21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