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現在天母的範圍有多大啊?

happywork01 wrote:
320多年前康熙台北湖崩落後,幾乎整個天母的平地就剩芝山岩尚浮出水面(看下圖)。怎能不把這老祖宗算進去。去看看芝玉路旁還剩一些清朝建築,就知道它其實在日本人開發三玉里之前就已經存在了。

史前時代,臺北盆地仍為一鹹淡水交接的大湖泊時,芝山岩是一個小島嶼。
附近地勢較高後,才有雙溪流過芝山岩旁邊。
人類文明都是由河道往兩旁發展。因此芝山岩有發掘出3000~3600年前的文明。

真要細究,整個天母和士林的文化都是從芝山岩發展出來的。
芝山岩上有和龍山寺一般久的廟宇,有城門城牆。有當年眾多戰死武勇埋葬的同歸所。
還有日治後台灣第一所公學校。後有六位日本籍小學老師遭殺害事件。

德行東路和芝玉路那區並非新天母,他比三玉里的歷史還久。也是天母老三區的其中一區。只是忠誠路附近以前是窪地,根本沒開發。
忠誠路還在整地,尚未上柏油前,我們幾個學生跑去那區撞球恰好路過,就重頭到尾走了一遍。
這是一張日據時期的老地圖。借用自"天母合眾國"。
天母合眾國

以前稱為三角埔。後來日本人中治稔郎者在當地創立天母教(日本人信奉中國的媽祖,母就是媽祖)。也是後來「天母」的由來,
主要開發在三玉里附近。三玉里就是「三角埔」+「玉潮坑」。
之前除了做為台北市的水源地之外,其實沒甚麼人。陽明山開發得還比三角埔早一些。
有些聚落是在芝山岩區和芝玉路上(地圖下方沒顯示出來的位置)。

A. 據文獻,這個發電所現在還在,位於中山北路七段再上去一點點「三角埔發電站」。
B. 上陽明山髮夾彎的道路(畫的角度不太準)。右下角的兩個河道就是外雙溪。
C. 中山北路六段、七段。以前只是台北的引水渠道,應該沒路名。(有可能是天母古道的水管路由七段直下的延伸,過基隆河接到台北。)
D. 玉潮坑溪。被隱入地下箱涵後地面漸成窪地,後來建造為忠誠路。
E. 第二水源地約在行義路土雞城附近。(第一水源地在磺溪的小隱潭瀑布附近)
F. 第三水源地約在紗帽山腳。好像現在也是這樣稱呼。
1. 三玉里附近。
2. 德行東與芝玉路口附近。
3. 蘭雅附近。
地圖可能沒超過90年,有部分是文獻,有部分是個人判斷。所以誤差可能很大。有錯請糾正。

整個天母區塊其實很明確,由磺溪、雙溪和陽明山圍繞。無論發展先後都很難分割。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