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米糖 wrote:不好意思,想請教自辦(恕刪) 其實.今年開始獎勵再下修.建商會做的真的更少.雖然我是顧問公司.這方面我還是有點辦法(如果這2間顧問公司算小.那......一家是台灣大概銀行倒光.1佳是全台建案也該垮了).
tzechiny wrote:先讓建商跑一遍,看看(恕刪) 目前建商給的分配表如下↓總樓高10樓,表中只到7樓是因8~10樓歸建商可能為了讓代銷好賣...??鄉野傳說4樓通常因諧音會較便宜,但這表看起來比三樓貴...自家住3是1樓商家,用建商估的價權變計算,總覺得好像哪裡不對以地坪貢獻效率1.5計算(拿4樓基準樓)會出現55分的假象地坪10.08坪~若自建估算約有58坪(含公設&停車位)但和這建商分的話1F是回不去,基準層4F換算回來只有27.2坪(含公設),車位另計中人(危老推動師)說保證1F挑高4米2,以上每層皆3米6,樓地板厚18cm不過都是口頭說,契約(草稿)並未寫上若未來施工降高度變3米4或變3米2,可利用的挑高空間變少好像沒保障?之前發文→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454&t=5973259另一家應該是土地開發,號稱幕後有新莊的鳳凰花園案股東的金援所以可以讓我們選委建或合建這個表看起來若以原地原樓層是標準層...似乎算合理?就是個賭運氣的概念...因負責人資金才5百萬(囧)相關資訊還是不夠,很怕一案建商畢竟附近有實際案例啊...
危老合建,簡單說就是分配比例一樣但分配面積可多最高40%的合建(政府送的財富),而且建商要多花取得容積獎勵的成本(各種標章)。你會說:那建商也多拿呀!可以這麼說,但建商是以出營造款跟管銷費用來換坪數,分配比例對建商投報比較重要,分得面積多寡反而對投報沒啥影響。自己來難度很高,除非共識度非常高,而且所有住戶也要非常理性,還有經濟條件也要夠好才比較有可能。因為跟建商合建還有租屋補貼,自己蓋若沒錢另租房子應該就免談了。更不用說住戶意見整合,興建過程的財務問題、餘屋銷售風險承擔等。若自己社區已100%整合完成,找一家建經公司就可幫住戶們處理所有問題。危老會讓接下來幾年台北市新案爆量,這是真的!真心建議受益的地主們若條件許可,要多加把握政府送的財富...
奈米糖 wrote:目前建商給的分配表如(恕刪) 謝謝~目前第一家號稱地主64,建商32但建商地下停車場要對半方(公設32-35或更高...)第二家就是那2張附圖,大部份住家會有分不回去的問題鄰居土地坪9.08,屋子20.3坪(民國50年代左右好像不含公設?)建商評估公設約32-35屋子直接砍半,一家大小如何居住?←相當苦腦的問題年齡有點大,就醫就是很重要的選擇這邊面公園,到台大約7分鐘、馬偕約4分、聯合林森醫院約6分鐘通常都是馬偕救護車火速抵達(心血管問題或其他問題突然昏倒很恐怖)不要說房價高高賣,搬到便宜的地方光是身體有問題的長輩就很多,自然不肯離開那地震自然都更呢?其實他們會說921都沒倒有什麼好怕?但他們忘了20年了...房子也老~再來一次大震只能賭了吧?以目前鄰居危老初評到8%,而我家評估應該很接近(因10%就是面臨立刻折報的問題)兩難問題...不想因都更被刷出目前方便的生活圈.....自建最好的地方大概不用繳高額土增稅第三張圖是第三家建商因資本額問題,大家都怕怕的自建有些住房因新婚房貸或養小孩花費很大,還有繼承問題萬一家庭經濟支柱突然有什麼意外會很困擾也有房子是老婆的但土地是老公的,意見分歧...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想自建困難重重啊...(紅色高度液化潛勢區高度液化潛勢區)附近前幾年建商開挖直接搞蹋鄰居地板上電視啊~囧)
居民要有共識要看房子的更新後的價值,而不是坪數大小除非當地房價高到100萬,或舊房是3層公寓才能換到室內1坪1換1坪當房價高,建商才能賣到好價錢,才划算若房價低,根本不划算,等於佛心幫住戶換新房,誰要作觀念不改,永遠住老房不想坪數變小的拿錢去買附近中古有電梯,有車位,坪數跟原來一樣大的不是很好嗎?像12樓的表坪數有小有大,就是給不想貼錢換房的選擇沒能力選小的,有能力貼錢,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