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都吃不飽了還買房?

bravon41866 wrote:
我看了你的薪水約莫2...(恕刪)



特別註解一些[憤青]的意思

憤青是在描述一種「憤怒的類型」,即青年人特有的憤怒時的狀態。
其特點是:價值觀強烈,情緒化表達。
我們也會稱很多成年人為憤青,是因為他在憤怒時的狀態很「青年人」。
而成熟會帶來平和,這種平和不是因為事事順心滿意,不是因為看慣了世態炎涼而變麻木,而是學會了多角度的思考和看待問題。不再那麼愛憎分明、立場先行。

所以有句話叫:二十歲不憤青,這輩子就廢了,三十歲還憤青,這輩子也廢了

勞煩你因為一個我的不經意的留言還要扒一扒我的身家背景,還挺精準的一個月兩萬五人民幣,最近升職加了一點點,在北京多個三千五千,並沒差,畢竟房價均價快十萬一平方米了。

你憤不憤青無所謂,這並不影響以後你達到什麼樣的成就,或者過得怎麼樣。其實就一句話,順其自然,心平氣和,不給自己添堵,不給別人添麻煩,不要讓自己後悔,就好了。
dayikimo wrote:
是要買房沒錯, 只是...(恕刪)



不知你當初是否知道利率在降低,你是否有跟進大舉買房呢?
聯準會升息七次,是你說的,還是葉倫說的,甚至是川普說的?
你說的都是未知數
就算很順利的每季升一次利率,也要21個月,這中間再等市場來反應,也需要好一段時間
我希望房價跌,只是我不知道我要等到什麼時候




bravon41866 wrote:
我看了你的薪水約莫2...(恕刪)

不要把大陸想太好
北大念大數據.打工還比台灣還少
油飯柯 wrote:
不要把大陸想太好北...(恕刪)



你真的去過大陸嗎..你真的是IT業內人嗎

你這回答真的會被笑 無知就算了 連常識都不知道
要不?! 我結圖幾個薪水給你看 ?

還是你要不來群組問一下5000多人給你的答案?


如果你沒去過大陸
那我跟你講你估計也說不出所以然,如果你不是業內人我跟你講 也說不出所以然
那討論沒有意義


北大光是資工出來 可以拿到200萬台幣年薪多的是
多半都去阿里巴巴集團了



bravon41866 wrote:
你真的去過大陸嗎....(恕刪)
版主是高薪人才,那怎會買不起房呢?台北市房子比大陸1線城市便宜很多。
leo78788 wrote:
版主是高薪人才,那...(恕刪)



暫不不考慮去對岸 我目前在台灣工作
我女朋友在台灣
但女友分隔兩地非常麻煩

如果過去撈個幾年 大概可以
中國房價我不考慮 更誇張
去那撈錢 回來買房 這作法可以 但不是現在

我沒說台灣房價買不起 也有便宜的當然知道
只是我不想買20年房子還要花七百萬~八百萬
這是事實


撇開房價漲跌,我也覺得版主的邏輯怪怪的,一直貶低台灣褒對岸?真正去過大陸工作的人大多覺得不太OK,薪資根本沒有"聽說"的那麼好,稅也很重,IT也不是獨門獨路的專業.....還有還有,或許你25歲領45000打從心裡覺得很自滿?(一直連續PO幾個主題都有提到),可是離你能夠養家糊口還差的遠,多加油!
還有,給父母的孝親費本來就是理所當然....難不成你都是自己生自己養自己長大??看了你之前發表的那一篇....心裡直覺很搖頭!
不管環境變得如何,每個世代都有靠自己努力成功的人,不要只看到別人的成功,而忘了去了解別人成功前的努力過程~共勉

bravon41866 wrote:
暫不不考慮去對岸 ...(恕刪)
那我可不可以,也說版主,房都買不起了還交女友?我在廣州生活過十年,交過很多女朋友,據我所知沒買房很難娶到老婆,純討論 版主勿怪。你不能用你自己的想法來看全世界,房子的價值你不認同,但市場價格不會錯。
miss5850 wrote:
我七年中班,是個小...(恕刪)

你是我看過最中肯的年輕人.如果現在年輕人能這麼想
台灣有希望了.加油加油
買不買房子不過是價值觀的事情罷了.

有些人拚死拚活可以花超過一半以上的月薪去養一台車, 有些人覺得公車捷運很方便, 錢就拿去做其他事情. 有些人只穿名牌, 有些人地攤貨隨便穿. 買房子沒有對錯, 不想買的就租房子. 買房子有房子降價的風險, 租房子有未來漲租金的風險. 要怎麼決定, 自己去做自己願意承受的風險評估, 就這麼簡單而已.

這部份沒必要扯兩岸.

吃不飽的當然先吃飽比較重要. 但是自己要去思考平時吃東西是要吃飽還是吃好. 我想大多數人對 "年輕人" 有意見就是看到許多都是賺沒有多少錢, 卻要求要吃好用好, 花錢對自己很大方之後再到處 complain 為什麼薪水低, 賺不到錢. 街頭訪問說年輕人薪水低的, 建議以後記者順便看看手機是用多少錢的, 平時多久出國玩一次, 出國玩一次花多少錢...

台灣現在的問題當然不僅僅只是年輕人過於安逸不夠狼性 (但是年輕人自己也推卸不了責任), 而是從當時 "戒急用忍" 這四個字開始, 10 年的戒急用忍, 八年的改朝換代順便搬搬錢, 接著八年的膽小怕事, 到現在的 "轉型正義" 高於人民現實需求.

新加坡專制, 但是執行力一把罩. 現在回頭看來, 台灣為了所謂的民主, 犧牲掉的就是大家現在正在吵的經濟環境. 沒辦法說值得或不值得, 因為每個人標準不同. 有些人為了吃飽肚子其他什麼都好說, 有些人為了理念可以絕食.

人生沒有標準答案, 就這麼簡單.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