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如果四川地震發生在台北,有多少老舊房屋會倒?要死多少人?

要減少釘子戶
原頭還是在建商
建商提出那種二百五的建案 純粹只想靠都更撈一大筆
提出根本不像話的內容
會讚成的人數當然就少了
特別是更新後仍然要自住的住戶 通常都是反對的

以我家那邊為例
總戶數應該差不多100上下
原為4樓無電梯併排式住宅 每樓層只有左右兩戶
大約為三條併排

建商打算弄成24樓 地下4樓型
號稱1坪換1坪 不過內容大有來頭
前方的1坪是現有坪數扣去公設 後方的1坪是前方扣完公設後 新建含公設
等於是公設就拔兩次皮
40坪變2x坪 且原住戶只能選擇4~7樓 其它樓層含一樓店面建商要自己賣來賺
一個電梯門打開將會有8間住戶為同一樓層
建設時建商可依當時材料價格做材料選擇變動

光這樣就沒人想都更了
政府提都更算是好事 不過目前建商都只想趁機咬一口
也難怪目前成功案例數量極少
小弟12年10月剛好有到汶川游玩
看了一下他們施工中的大樓,鋼筋用量大約是我們30多年前的水平
不過現在的鋼筋抗拉力好多了.....
他們都沒再怕 我們台灣因該還好吧

lyp1972tw wrote:
我家的透天老房子已經...(恕刪)

四川這次地震不過7級
還小過921的7.3
以921中寮的例子來看
台北發生同級地震
應該至少有一個區接近"半倒"
離得遠點的可能好些
不過以日本的9級來看
也沒要求房屋要耐震到9級那麼誇張
台灣目前的最新要求是5級
應該還有向上提升的空間

登入失敗 wrote:
房子老不一定會倒
看看921
倒的房子也不是最老的大同、萬華

反而是松山 新莊的新大樓
倒下來壓死好多人

房子會垮和老舊沒有直接關係
和建材、結構還有有沒有偷工減料比較有關係...


沒錯, 921 台北才五級,東星大樓就垮了, 新莊博士的家也倒了, 那時後台北有老公寓倒嗎??
台北市的老公寓

如果沒頂加

一樓的結構都沒破壞

重點是當年不偷工減料

其實很堅固啦
如果發生在台北市,房價應該會崩盤


lyp1972tw wrote:
我家的透天老房子已經...(恕刪)
如果在台北市先不用擔心死多少人的問題

先要考慮的是多少有貸款的房子倒掉

因為銀行逾放會跑出來.政府非救不可,至於是救銀行還是救貸款戶,這不一定

如果剛好比較集中在少數銀行,這些銀行就慘了,不一定會救

中的銀行多一點,或許政府就開倉賑災

但是前提是要夠大..........
政府把所有資源投在台北
各項機能都好
房價炒的漫天高
有房有錢的每一個都在等

之前內政部長也說過台北地下水位等種種問題
在我看來這都是醜話說在前面,後面哪是有個萬一,不是他的錯

平衡南北發展,遷都中部
台北慢慢少了炒房的動機,自然就會好
不過,難,既得利益者是不會放手的,只有等到真的萬一,才會大舉撤退

lyp1972tw wrote:
我家的透天老房子已經近五十年了
附近都是這樣的房子
這種房子不要說七級地震
連五級地震都撐不住
但地點不錯


一定會死很多人~

我看你家付我一坪十萬~

過戶給我~我幫你處理好了~~
兩到三座核能發電廠,出事情之後就很棘手了。

因為就算房子沒倒塌,要撤離方圓最少三十公里內的人,
不只會讓大台北地區崩潰,台灣其它地方更沒有能力突然負載數百萬的人湧入。

之後會衍申極大的社會問題,範圍是全台灣而不只有台北。



撇開核能發電廠不談,這串討論是在問:多少老房子會倒?

不如問:哪些房子會倒?為什麼會是這棟房子倒?這房子怎麼蓋的?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9_pR8NepgQ

其實從國民政府遷台之後,大地震不只有921而以,
而且現在存在的台灣建築,還是有日本時期所建造的。

經歷大大小小的地震,為什麼有的房子還是沒倒?有的卻倒一整排?


原因很多,地質、地震強度、斷層,也可以會讓最新的房子倒塌。




而我觀察台灣的建築,發現有一個時期的建築,約15~30年前建造的,
是所有台灣建築最醜陋、最粗糙、最膚衍隨便的了。

日本時代建築技術低,不過日本人嚴謹和細節的堅持,影響當時的建築,
總可以感覺到那個時代的建築品味,和體貼入微的心。

國民政府來台後初期,建築不太重視美觀,但也算很符合當時的需求。
有去鄉下、山區和眷村看見老水泥房,素面粗糙水泥,加上簡單油漆和鐵欄杆的,
狹小簡陋脆弱,其實非常能適應地方氣候,又和環境相互協調。

這種破舊水泥建築,空間狹小了點,
也能感受到物資貧乏時代,精明節儉、單純樸素、追求實用的態度。

之後是貼馬賽克磁磚的建築,
馬賽克的配色協調自然,讓單調的素面水泥多了點變化,
同時不會過於花俏,拿捏恰到好處。





接下來,這段時間建築物的尺度突然比之前變大許多,
不管是透天厝、公寓、辦公大樓都是。

這些建築是用方塊磁磚隨便貼上去的,
給人的感覺只有一個:倉促,沒有準備好。

此時生活水準沒有以前那麼困苦,
建築物傳達給人們的訊息卻是:施工的人省了應有的材料、建築物大而不當、做事情敷衍了事。

它可以在陽台做出四不像的歐洲鐵欄杆,很不協調的奇怪曲線,
有貼磁磚和沒貼一樣,貼了反而更凸顯沒貼磁磚的醜陋,
也可以把很長的一段鋼筋露在外面,馬虎到這種程度。

也是這類建築,鐵窗最醜、玻璃最多、搭上塑膠遮雨棚.....
整個格局和建築方位,也和環境最格格不入。

風水更差勁到:靠迷信和擺設也說服不了自己,陰森到比鬼屋還反感。

論鐵窗,連在這之前的鐵窗,也遠遠比此時哦鐵窗好看多了,防衛效果也不算差。

很奇怪,倒塌的房子有不少都是這個時期、有這些特點的大樓或平房。





當然,之後一段時間的房子,磁磚整齊一致,建築格局和方向也比較和環境搭的上。

直到最近十年的建築水準,極起直追。

雖然少了過去的樸素,也多以模仿歐洲風格為主,
這個時期房地產的火熱,更讓建築的量多得好奢侈、大得有點浪費了。

除此之外更嚴重的問題是:近十幾年來的建築,百分之百為了現代生活行態為設計。



但是,這段時間建築的進步非常大,至少建築最基本的水平都有達到,
建築技術本身也比過去更先進,可以更耐震、更堅固了。




其實,建築本來就是社會的縮影,可以反映這個社會的狀況是什麼。
反之,社會的狀況,大眾的心態和意志,也會塑造出建築的樣子。


房子不倒不代表沒事,不會倒的房子也不一定真的適合住人,

而房子不能輕易倒塌,卻是最基本的要求。

抱著散漫、馬虎、隨便的態度,蓋出來的房子,萬一碰上災難,十之八九會現出原形的。


如果不是只看建築最表層的皮,其實哪些房子會倒塌,有心人可以大概有能力知道了。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