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iacat wrote:據中央通信社新聞報導...(恕刪) 可以參考一下這個新聞http://udn.com/NEWS/LIFE/LIF1/7841253.shtml以及捷運工程局的這個問答集http://www.dorts.gov.tw/ct.asp?xItem=50308670&ctNode=64022&mp=115001就應該可以比較清楚
新店接淡水衝擊確實較小,但我還是覺得這次捷運局的決策確實有問題。新店到復興剛以北的人有佔往台大醫院以北的50%或40%以上嗎?假如沒有,為什麼不新店改接北投,先讓淡水信義線串接?至於乘車習慣,反正這些人若沒要到復興剛以北,那終點為北投和淡水根本沒差,紅線好不容易花二十多年才完工(從台鐵淡水線停駛改建開始算),好不容易可以全線通到底,但是只因為不想被罵就搞了個被截斷的怪路線,到時候外國或外地旅客一定會搞得霧煞煞。而且這樣還可吸引那些紅線在台北車站轉蘭線到市府附近的人改搭信義線去101附近辦公區上班,這樣才是有效紓解藍線壓力的方法吧!這次真的覺得市府是怕被罵才維持淡新直通。
Lake Shore wrote:淡水信義也會串接,只...(恕刪) 感覺這次就只是純粹想把問題延後到明年一起處理,如果是我的話我會趙上述先通紅再通綠的方式,這樣讓民眾慢慢習慣,我相信等到明年這個時候,一定會有人說「幹麻不在去年就先改好?現在要我們大改,擾民!」如果是我我也會覺得非常擾民,捷運局真的是該提早出來宣導明年的完整模式了,這次市府不僅決策有問題,就連和民眾溝通的能力也有很大改進空間。
而且捷運局的規劃模式可能會讓古亭擠爆,現在從中和方向往北投,在古亭還有北投-台電車可以選,以後古亭變成新店-淡水+台電-西門,中和往台大醫院等可到東門轉,但信義線才6分鐘,在淡水新店也是六分的情形下,多數旅客會寧可在古亭換車,這樣就等於古亭將有更多人等待六分一般的新店-淡水列車,且此時列車內可能會更擠,因此還要考慮上不去的風險。這樣有可能出現轉兩次比轉一次快的情形,也就是說從古亭先搭台電-西門列車到中正堂,然後再到對面轉新店-淡水或象山-北投的車,但這方法就得看運氣了,假如到的時候來的又是新店淡水,那就失去轉兩次的意義了,除非北捷能夠嚴格控制時刻,例如台電-西門列車到了中正堂以後,對面進來的一定是象山-北投,否則乘客會無法確定該轉兩次還是劉在古亭等。若到時候大家都寧可呆再古亭等而不願意撘區間車到中正堂轉,這樣開區間車就沒啥用了。總之這種模式對於中核線的人真的非常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