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終於有建商說實話 :面對低迷的房市直言「榮景已過」

M6R wrote:
面對低迷的房地產市場...(恕刪)


去年底房市消息
http://www.tiec.tp.edu.tw/lt/post/1955/34199

王應傑:房仲成交量萎縮,恐怕爆發店頭頂讓潮

央行數據: 貨幣供給量的M1B及M2年增率形成「死亡交叉」

蔡鎮宇:房市泡沫3至5成

張金鶚:選後房市下修2年

台灣不動產投資協會:明年房價可能下修5~20% 成交量縮


類似的話有沒有很熟悉?
Leica M240,21/1.4,28/1.4,35/1.4,50/0.95,90AA

有張教授在我就放心了

房市明燈指引著我

讓錢工作,讓愛自由
其實我也在等待"房價報復性上漲","陸客掃貨","奢侈稅課越高,房價彈越高","實價登錄,只漲不跌"
.....等等的實質大利多.
建商,投資客,.....一定都跟我一樣很期待的說.

嚴禁唬濫 wrote:
其實我也在等待"房價...(恕刪)


若覺得台北市好,不要賣就行了~
嫌貴也不要買
看未來是走跌還是會漲~

連空頭總司令張金鴞大統領都說,10年漲一倍是合理的....
10年後,大家來看張統領是對還是錯~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rogerkuo2001.tw wrote:
若覺得台北市好,不要...(恕刪)

你是學理工的 ,自己去內政部找相關統計資料分析看看吧 .
其他人可以隨隨便便說話.
但你不行..
因為你是訓練有素的專家.

七月份有些上市營建公司, 營業額才五千多萬 這是只賣掉一至二戶嗎 ?還是之前完工比例的分攤? 雖然那間先自殘的公司營收爆大量. 不過整體來說..狀況跟我們目前景氣一樣的慘澹

大可不必 wrote:
你是學理工的 ,自己...(恕刪)


我是以長期的角度來看的
短期漲大修正
也很正常~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房仲只在意成交量 漲跌他們才不管
房仲手法主要兩種:

A 刺激買方追價
B 說服賣方降價

哪種省力就選哪種
以目前市況來說 當然是B

至於用仲介說法預測房市走向或幅度?
建議還是算了
就算準也是短線
你我都不可能像投資客那樣殺進殺出

如果您有長期觀察營建股的話,就知道就算沒有IFRS,除了少數建商,營建股的入帳本來就極度不平均...就像皇翔,前兩年入帳極慘,股價還是漲,但今年因為建案完工,結果就爆量入帳,但股價並沒有隨之暴漲,是因為大家知道營收代表的是"過去",而非其他上市櫃公司的"現在"


大可不必 wrote:
七月份有些上市營建公司, 營業額才五千多萬 這是只賣掉一至二戶嗎 ?還是之前完工比例的分攤? 雖然那間先自殘的公司營收爆大量. 不過整體來說..狀況跟我們目前景氣一樣的慘澹
blessme wrote:
如果您有長期觀察營建...(恕刪)


營收只是其中一環..還要算成本與費用才能看出獲利 .
EVA 我目前還在研習中..
股票最常見的還是資訊不對稱(本夢比也算其中一種)..不會看財報只看技術分析的大眾占多數..
就算懂財報..也是可能會被錶的..事實上IRFS對投資者而言.不見得是比較好的. 您知道嗎???
若說到長期觀察的話...當初金融海嘯5522 股價跌到剩20 ,一堆可轉債發行不了..
求助政府..活了下來..變成指標性建商(被空方狂攻擊得指標性建商)
而且一堆外國壽險公司在台灣活不下去..為何..因為法規外國人不能承作土地..不是國外壽險業者精算能力較差.業務能力很遜 (事實上正好相反 )

故~不管你的身分為何.. 能活下來才是硬道理..
所以 ~ 國難當頭..各自努力吧
大可不必 wrote:
故~不管你的身分為何.. 能活下來才是硬道理..
所以 ~ 國難當頭..各自努力吧


小弟入手的第二檔股票是華固(2006, 價位36),從那時4X~5X P/E的營建股看到現在,財報/分析到實際工地考察都看過...

不知指的是經濟衰退/資產泡沫?或是政局的變遷呢?
若是前者,小弟認為景氣循環的一環,皆屬正常,稱不上"國難"兩字...若是後者,真在意的人,就備好方舟門票,時機到了就乘船遠離吧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