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ve wrote:只要有颱風來,這閘門...(恕刪) 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鄭明修副研究員於91年12月在「溪流環境會訊 第六卷」撰寫「基隆河整治對沿岸居民的衝擊」一文中,提到5個重點:1.加高堤防和增加抽水站是永遠無法解決水患。2.截彎取直工程已使基隆河防洪邁向不歸路。3.只會築堤,不理會疏浚和生態防洪,基隆河整治會無效。4.生態防洪是未來河川治理的永續根本。5.河川治理應在「國土規畫」下通盤檢討。全文請見http://wagner.zo.ntu.edu.tw/sos/newsletter/newsletter_6_3.htm對於南港四方溪及汐止大坑溪的堤防、閘門及抽水站整建工程,有以下怵目驚心的敘述,這似乎不是危言聳聽,反而讓我們思考如果圓山子分洪道來不及疏洪時,研究院路會有什麼影響,附近包括太陽大帝、大哲悅、中研上哲、御創中研、松石苑、華固文匯、冠德中研及湯泉一號等建案的房價(南港重劃區內建案亦同)有什麼影響呢:納莉風災後,台北市政府下令 91 年 5 月 31 日颱風季節前完成堤防加高工程,南港與汐止交界的大坑溪有三個工程標已用限制性招標完成兩標發包,原定第三標四分溪堤防加高工程即將在一月底發包,從大坑溪口以海拔 13 公尺的 200 年防洪瀕率高度為準,沿溪岸加高 3 公尺堤防,一直蓋到中央研究院院區內。當台北市政府的堤防加高工程完工後,從此汐止人從南港路或研究院路進入台北市,每天都可以看到 3 公尺高的「城門」,而且根據水利工程師估算以後基隆河水水位只能往上游回堵,當然汐止的水患會淹得更高。大坑溪和四分溪沿岸居民從此每天面對高聳堤防,當然房價會下跌,因為有堤防的地方,永遠代表此地曾淹過水,而且不能保証未來不再淹水,堤防的安全和洪水溢流的潛在風險永遠伴隨著。尤其每逢颱風警報,南港路、研究院路和許多橋樑上的堤防閘門必須關閉,若有洪水溢流時如何疏散居民呢?將有許多因堤防所帶來的不便與恐怖永遠籠罩在台北市民的身上,未來的台北市還適合人居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