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臨沂這段的話巷道比較彎曲且狹小.但因為鄰近東門市場與未來信義捷運.市場接受度也相當不錯
而頂新的這個個案位於北臨沂,臨沂鴻禧旁邊,地點相當不錯.我推估預售價格低樓層從230萬起跳.實際成交大概180萬左右. 就先預言看看拉!看小弟我推估的是否正確.
blessme wrote:
嗯嗯,我小時候常常在那邊抓魚喔,還帶來訪的表哥表姐們去,但被人嫌髒
60年代的安樂大廈
可以看到左邊是條小河
前面是敦化南路
右邊是現在的忠孝東路

現在的樣子
也就是一品大廈跟龍門、安樂大廈中間這個現在的廣場是後來把河填起來的
所以安和路斜斜的是因為以前是河道
河道是從通化街趙時機擔仔麵那一路到現在安和路一段過來

5,60年前
台北市還是到處都是小河溝渠
除了臨沂街外
例如延吉街以前也是一條河
只是現在那些溝渠都填起來了
所以街道巷弄不是故意規劃的很小條或歪七扭八
而是以前自然的天然條件
台北市現在地勢是平的
但以前也不是
東南邊是比較高一些
或者有個崙字的都是比較高的地方
50年代台北市有上百座的橋
大安區的橋最多約60座
中山北路也到處是小橋
60年代開始流行三房兩廳的四樓公寓
從最早南京東路的聯合新村、敦化南路的光武新村、青田公寓....
台北市民非常喜歡這種四樓公寓於是開始到處都是公寓
60年代中期開始蓋大坪數的電梯大廈
從敦化南路開始
共和大廈、現敦南誠品後面的幸福大廈、對面現在變元大柏悅的勝利大廈、上面圖片的安樂大廈...
當時敦化南路很荒涼
忠孝東路根本還沒出現
60年代末房子開始從洗石子牆面變為磁磚
樓越蓋越高
地也越來越不夠
池塘也填起來、水田也蓋房子、小溝小溪都消失了
70年代電梯大廈開始流行
七樓蓋到15樓,越蓋越高
台北市開始垂直發展
從此台北市變乾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