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ron wrote:呵呵當然要對港澳好一...(恕刪) 這位大大滿樂觀的還認為對岸會在乎台灣,甚至港澳還因為台灣而暫時受惠如果哪天中南海決定,全面對台灣進行經濟制裁取消台商在中國一切優惠,比照"外商",不然你就加入中國籍,給你雙倍優惠什麼讓利ECFA也沒了,觀光客歸0簡單來說,中國拒絕跟台灣進行一切往來再對各國作出一種訊息:要跟台灣合作,你就別想打入中國市場這是國際上很常見,美國也常用的"合法"手段,也沒人能批評我對國際貿易不專精,不過應該還有更多更精彩的合法合理手段可以玩這種壁壘分明的情況,似乎也是台灣某些人想要的但是結果是?我悲觀的認為,中國毫髮無損,無關痛癢就不知到時台灣會變成什麼樣子?2300萬會剩下幾萬?信義區的最高"地價",搞不好有機會回到兩位數
要讓這條曲線往下走,當然不是不可能,但也沒那麼容易.過去50年,房價一直都是貴的,不斷創新高,也造就了這條(台北中古屋每坪 平均房價)上升趨線.還記得教授所說的,房市景氣有循環,不可能永遠上漲高點時如同民國77-79年(教授強調,漲才漲2年)低迷時如同民國80-90年(教授強調,一盤整就是10年)要小心喔~~但似乎台北房市跟股市不一樣,股市會上上下下,房市卻上上上上下.好想問問教授,怎麼現在的房價,還是比上一波高點硬是漲了2倍以上.少子化,會改變台灣人口密度,但不見得會改變台北人口密度.低經濟成長及競爭力,倒是有可能造成持平,甚至緩跌.(暴跌....可能性比較小)畢竟通膨及低利率 還有台北房低供給 還是比較有可能造成上漲的.
單純只"看"日本房價過去十年的變化這似乎是板上許多大大的作法但是時間拉回到1990年日本沫經濟的成因與泡沫崩解後的處理這才因該是需要多留心的部分房價只是反映結果的因而非造成事實的果1985年9月廣場協議後2年多,日元第一輪升值結束,最大升值99.78%日本政府為了降低日圓升值後對於外銷產業的衝擊利用寬鬆貨幣方式 擴大並刺激投資需求可以假想新台幣兌美元升值到1比15 而央行如果還是將利率維持在目前水準必然的結果就是瘋狂借貸與投資不只從最初的房地產->股市->房地產->股市到包含海外的不動產、藝術品和古董、車都是熱錢追逐的對象(這在過去幾年的中國身上似乎又走了一趟)而創造出來的泡破只要有一個環節無法支撐就是破滅最造成線敗象的是股市 1985年底日經約13000點到1989年底高點38000點之後翻轉同時日本政府在1990年3月推出房地產貸款融資管制措施使得房地產->股市->房地產->股市模式瓦解而日本房價正是下跌已經是1991年的事情了所以最近常討論人口的問題 我認為或許是一個原因 但絕對不是主因國家政策對於房價短期的影響遠大於緩慢而長期的經濟因素再來是房地產泡沫崩解後日本僵固的銀行體系才是造成失落十年的大推手換言之是deleverage太慢了 但這跟民族性有很大的關聯反觀美國在次貸風暴後 銀行勇於與快速的面對問題 加上央行的支持(EX房貸利率5-6%,而存款利率0-1%,讓銀行賺飽)所以我不認為美國房地產會看到失落的十年各位大大有時間去參閱目前美國成屋供給、新屋供給與房屋需求數據就會看到美國基本上已經將房屋庫存壓回到2006年水準 離2005年以前正常水準差距很小換言之 美國房地產正常化已經快變成現在式了回到台灣房地產我記得兩、三年前我寫過的報告就提過人口高峰就是當下所以房價大幅上漲空間有限但房價是否會大幅下跌(如日本一樣) 我則是比較中性因為台灣儲蓄率高 人口持續流向北部 家庭人口結構改變(小家庭化) 特殊政治關係(炫耀財) 貨幣實質價格貶值都會是工作人口減少以外對於房價的支撐大大如果長期觀察台北市的房價 不景氣時房價並非崩跌而是持平或小幅下滑如果真的要展現出日本式的崩跌 其時也不難只要政策上面有明顯的打壓 就會看到土地增值稅回到40.50.60去課徵就可以了簡單不費力 只是...不去做而已....不只是行政而是立法部門一樣懈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