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enly wrote:不然也可用有無騎樓來判斷.老房子比較有可能出現騎樓.該地區就是市中心.後來房子越蓋越高, 騎樓也越來越少見, 表示已偏離了市中心. 騎樓跟是不是市中心關係不大,鄉下老透天蓋騎樓的也很多。主要的原因是當年沒有容積率管制,只有建蔽率與限高,騎樓又視同法定空地,所以一樓設騎樓,就賺到上面三四層樓的室內面積,當然能蓋騎樓一定蓋。現在各縣市已經全面施行容積管制,騎樓就沒那麼討好了,除非是法定騎樓,不然幾乎沒有人會蓋騎樓。現在的建案,很多有法定騎樓的區域,建商還寧願直接退縮出開放空間,由此來騙取開放空間獎勵容積。
我個人會把樓主的範圍,定義為台北市「市區」。這個區域的範圍太大了,幾乎涵蓋台北市七成人口了。如果要討論「中心」,應以異常繁榮的商圈與街道來說。東方都市無西方都市典型的中心商業區,故在台北市就由幾個分散的多核心商圈為代表。包含西門町連結台北車站站前商圈、復興北路以東的東區商圈、信義計畫區周邊的核心商圈、南京東路的金融商圈、忠孝新生站旁的八德電腦商圈、敦化南路的辦公商圈等。這些商圈的繁榮程度,在比台北市小的都市裡,幾乎任何一個都能當作該城市的中心商業區。也因此,台北市是由多個規模相當大且重要的商圈共同組成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