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批評北市的做法不切實際,但郝龍斌強調,他在空總精華地段蓋公營出租住宅,就是要「去標籤化」,北市的公有出租住宅,不再和低價、低品質劃上等號。市府指出,出租宅的平均坪數,在20坪以上。
-------------------------------------------------------------------------------------
經過一段時間的與論探討後,這是今天最新的談話了,現在再提就代表是台北市政府已內定好的政策了,
現在就看換不換得到空總這塊地了!
問題是: 咱社會需要社會住宅的無殼或中產(收入中下)階級, 豈止2000戶, 誰是幸運兒? 誰來定標準? 值得深思...
---------------------------------------------------------------------------
小帝寶不符社會公平、經濟效益
2010-10-25 中國時報 【本報訊】
:
換句話說,社會住宅是有整個社會的力量去支持、挹注的政策;因此,它除了要注重社會福利的目標與效果外,也要考慮經濟效益,更要把整體的社會公平放在心上。以此觀之,台北市政府堅持要在這塊地興建青年住宅與社會住宅,不僅在經濟效益上明顯說不過去,更違背了整體社會公平意義。
我們用一個簡單的數學計算,就知道市府官員是多麼沒有經濟效益概念了。位於信義路、建國南路口的信義聯勤土地,與「小帝寶」相近,土地面積約二千五百坪,二年前的成交價約一百億,平均每坪土地超過四百萬元;雖然因為空總尚無都市計畫分區管制的使用強度可供推算,但粗略的以信義聯勤的土地價值推估空總素地市價,至少達八百多億元,以今日市價估,則當在千億元以上。
請問,社會各界會認同、民眾會支持,以千億元支持二千戶人家去住小帝寶嗎?當然,這不是說市府要在此興建社會住宅要花千億元,市府只要支出興建經費即可;但不要忘了「機會成本」也該計入。政府因把此地作社會住宅,無法釋出,國庫少賺的千億元,在算這項「德政」的成本效益時,絕對是該列入成本計算。
如果,不要那麼奢侈、不要非在台北市菁華區中的菁華區蓋社會住宅,尋找其它交通便利、但地價遠低於空總之處興建,千億元可嘉惠的中低收入戶、需要社會住宅者,至少是二千戶的十倍以上吧?市府堅持要在空總蓋社會住宅,不是完全缺乏經濟效益觀念,就是只為沽名釣譽,可以用「市府在最菁華地區蓋社會住宅」來對外說嘴,顯示郝團隊重視中低收入戶權益。
甚至,換個角度看,「小帝寶」計畫也有違社會公平。大部分民眾或許支持政府挹注補貼中低收入戶的住宅需求,但如果補貼幅度高到離譜、受惠者又是少數,則支持度必然下跌,同時形成另一種畸形的不公平。由以上述數據計算,卻是形同政府對每戶補貼五千萬元,讓他們去住小帝寶,離譜吧?難道,這就是市府口中的社會公平嗎?
並不是中低收入戶不能、不該住菁華區,我們更反對政府找地價低,不過卻偏僻、交通與生活機能皆不便之處興建社會住宅,因為後者等同放逐經濟弱勢者,使其更立於不利之處。但如考慮各項因素,期望以有限資源造福最多需求者,同時兼顧整體的社會公平,政府該考慮者,該是在交通便利的捷運沿線,尋找適當的土地興建。由於捷運路線仍不斷擴張,許多捷運經過地區地價仍不算太高,又有捷運的交通之利,平均在三十分鐘內都可進到台北市中心,政府應以在這些地區興建社會住宅為優先考慮,如此方能兼顧需求與經濟效益。
: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