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2011!台北房市「200萬元年」真是個聳動的話題?

rogerkuo2001.tw wrote:
我們從報導可知:



購置成本: 36.8億, 約2628坪, 每坪140萬元

容積移入成本6.5億元

容積移入率:約為28.246%

總樓地板:約1萬1952坪

造價每坪25萬

------------------------------------------

我猜地應是225%的容積率

公設係數1.6

所以應是2628x2.25(容積率)x1.6(公設係數)x1.28(轉移容積)~1.2萬坪(細節稍有出入)

每坪可以蓋: 1x2.25x1.6x1.28=4.6坪

轉移容積28%才花6.5億就買到了,相當於多了1.2萬坪x0.28=3360坪,每坪成本19萬(轉移容積的成本比購置的成本便宜太多了)

每坪成本:

1. 地價: (36.8億+6.5億)/11952坪=36萬/坪

2. 建造成本: 25萬/坪

所以每坪成本=36+25=61萬,就算加上管銷20%=73萬

每坪要賣200萬,成本73萬,實在太扯了!!!


R兄心思縝密,邏輯正確,但卻忽略了一點:數學上的必然,並不等於人性追求最高利潤之必然,無論建商或個人自售房屋時都一樣。

以此案而言,2004年時的購置成本: 36.8億,但建商此時計算價格時,不會以6年前的成本計算。就如同民眾於六年前在台北市精華區以每坪40萬買入的中古屋,此時也會以市場價70~80萬出售。

換言之,假使建商的這塊地不拿來自建,而是轉手每坪520萬賣出(兩年前信義計畫區A1土地,每坪698萬賣出),則建商馬上獲利100億。因此,此時建商會以土地出售的利潤做為基本點,計算自建的利弊,而非以6年前的購入成本計算(全台灣沒有這麼憨直的建商)。即使民眾自售自己6年前購入的房屋時,也只會比照市價,而非以6年前的購入價加個兩三成賣出)。

房價一直漲是好事拉 別一直擔心
漲的時候 有點錢的人就一直買

等金融危機等等事件發生時 買越多的賠越慘

什麼政策阿 法令阿 根本無法拉近貧富間的差距
最好的方法 就是金融危機

60萬 80萬 100萬 甚至200萬
買不起的還是買不起

就等著看戲 等著上天幫忙拉近貧富差距吧~
先不參與討論了!謝謝!!先不參與討論了!謝謝!!
沒錯,皇翔買這塊地F4時就是140萬入手的。
當時是被人笑到大牙,懂房產的不懂的都笑皇翔是個大潘仔。

事過境遷,現在這塊F4不要說用140萬買不到,
就算把140萬變成410萬也買不到,
足以證明皇翔有遠見真會買地,
當時的笑話,如今沒買到的建商也大嘆不如。

1000W/P以上的房價在香港的天匯,
還是中國大陸人開的價碼。
dulinsu wrote:
R兄心思縝密,邏輯正...
以此案而言,2004年時的購置成本: 36.8億,但建商此時計算價格時,不會以6年前的成本計算。就如同民眾於六年前在台北市精華區以每坪40萬買入的中古屋,此時也會以市場價70~80萬出售。
(恕刪)


這我當然知道!
我家還有成本幾乎為0的土地,祖先留下來的,怎麼賣都賺!
10年前的大安區舊公寓,每坪才20萬多一點
10年前我姑媽從美國退休回台置產,買在新北投公園正對面的舊大樓,我家人幫她看的,一坪10萬多一點

10年前是新房子貴,老房子便宜!

只是市場有行情價,200萬一坪要突破行情,則要與現在的豪宅比地段,建材與稀有性,有錢人也不是笨蛋!

這塊地容積率225%,要轉移容積比較容易,東加西加總共一坪才蓋4.6坪,算少的了!
地沒有同地段的商業區值錢,商業區容積率560%,隨便一坪就可以蓋9坪,地目不同,價值也不同!
若全是商業用地,則賺更多!

------------------------------------------
台北人有置產經驗的都知道
當年買的都不便宜,但多年以後還是賺很多
所以台北人不怕買貴
因為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即使回檔,也會一次一次的墊高

現在游資多,各國在亂印鈔票,政府說今年經濟成長率又很好,台灣對大陸的經濟依存度又高,大陸房市還沒崩,怎會輪到台灣,但財富集中在有錢人,所以台北市目前要跌還很難!

空方大師都以人口平均來算人民的承受力,但台北本來就不是普通人能買的,就算房價跌一半,年輕人還是買不起~

但把時間軸拉長,會回檔也是遲早的事,對於一直都沒有買賣的人來說,都是紙上富貴
要有買賣才會有賺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我還以為是什麼政府要出200萬賣房給我們這種低下層小百姓,原來是…200萬買一坪,果然有錢人想得和我很不一樣
過去不執著,未來不妄想,現在不分別

融化的雪人 wrote:
我還以為是什麼政府要...(恕刪)


快了...
我家這裡已經喊到90了
上下交相賊,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盡力的吹,終有一天會破的。


現在很多人真的都不怕買貴. 因為房價真的一直漲.
今年買貴, 明年是合理, 後年就可以笑人了.
所以, 房價才會直線的上昇.

美國的低谷及高峰都可以差兩三倍.
在台灣, 要漲到兩三倍的都還數得出來. 別怕, 還有上漲的空間.

我只希望, 只要房價能持平個幾年, 就可以把不少人給洗出來.
但還是遙不可及的願望

真無言 wrote:
林學圃信誓旦旦的說,南港舊廠是「台灣房地產市場無可取代的土地」,就像是上海浦東的陸家嘴,隨著南港車站三鐵共構完工後,區域房價跟著水漲船高,南港輪胎豪宅地點比南港經貿園區還好。房地產市場預測,這件個案預計2011將推出銷售,登場的銷售單價恐怕會上看200萬元。
「...(恕刪)

林學圃!哈哈哈,有點股票資歷的人應該都瞭了,果然很像他的手法!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