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先生 wrote:
吹牛也打個草稿,
如果那時一般人月入還是只有三到五萬,一坪房子賣到1000萬,我猜會革命,任何政黨允許社會發展到那樣畸型,就算不拿刀槍上街,也會用一張票換人!
一坪一千萬的目標客層根本不是月入三~五萬這個族群.
凡事最終還是供需. 所以市場上就會有各種不同的公司, 用不同的商業模式在服務不同的族群.
有人做薄利多銷, 有人攻利基市場, 這叫segmentation.
今天這新聞不過就是某一家公司想要掏某一客群口袋裡的錢, 有什麼好大驚小怪.
事實上, 這叫做資本流動, 就算一戶賣50億, 這50億擺在富豪口袋, 跟拿出來在市場上轉手,
對整體經濟的貢獻度是有很大的差別的.
理性思考, 人, 聽起來總要比猴子厲害點吧.
但是通常是, 朝三暮四在猴子群行得通, 在人群, 還是行得通.
這個案子設定的條件可說是非常嚴峻,非常有挑戰
四十戶,一層一戶
101正對面的信義計畫區住宅用地
簡單的計算
這個案子就是至少四十三層以上了
(超高層建築需要中繼層、另加豪宅必備的地面公設層及空中屋頂公設層)
這代表什麼?
這代表他就是信義計畫區的第二高樓了
這個規劃在台北縣可能沒有問題,你說淡水和板橋都已經有這類超高層高度的集合住宅(案名大家都熟,姑隱之)
但是在信義計畫區就是挑戰了,尤其是面對101的信義路第一排
姑且先不提該基地建築物理環境的嚴苛:嚴重噪音、嚴重風切、嚴重帷幕反射光害、嚴重照明光害、嚴重空污
光要解決豪宅最重要的「景觀」、「隱私」,這塊基地所面臨的難度就已經是100分的滿分等級,更別提每年接受101「膛炸」洗禮的震撼
實在是非常有趣的產品規劃和挑戰啊!
汽車的升降機其實沒有什麼困難
國外已經有這種設計的大樓了
會運上樓的車子至少都是限量訂製的等級,P牌、F牌是上不了枱面的
所以更嚴苛的就是樓板的承載能力
這些種種高難度的條件集合在一起
這個案子的執照我看沒有一年是下不來的
(環評+交評+都審+結構外審+因為太高,所以一定會有周邊豪宅之住民意見公聽會程序)
嗯
國內能處理這種難度的事務所不多
再配上ARUP的concept design,嗯,很精彩
如果真能如建商所設定的條件蓋好,那營造成本一坪破四十萬是確定的
營造成本四十萬和售價一千萬乍看差很多,但是加上土地價值、產品規劃價值、獨特性
這種條件賣一坪一千萬還OK
反正不是我等網民的菜
管人家買多少?
規劃的好,也許還會上Architecture Review之類的雜誌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