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台北房市正做頭,再談天價區的"神來之筆,天方夜譚"

stephen02 wrote:
你們不是最討厭投資客...(恕刪)

唉啊...糟糕了...
我又「反諷」的太嚴重,讓你誤會了嗎?
看來文章內容不能太拐彎抹角
不然老是讓你誤會真不好意思...

好吧
那我白話一點

淡江大真是個見風轉舵的人啊
是不是正確的小弟就不多說了
未來的事情沒人拿的準

反正小弟確實也是看空
畢竟作多已經過頭了
至於是不是正確小弟也不知道

這樣stephen02大大應該不會誤解我的意思了吧?
(唉...這年頭寫文章還要下註解...搞的跟寫程式沒什麼兩樣...)
淡江聲 wrote:
近一點的如"知識經濟時代"風潮,宣告除了科技知識,其餘傳統經濟,土地等等已經"沒有經濟價值了".
(對照隨之而來的不動產風潮,實在是極其諷刺)



會嗎 ...不動業者也是知識經濟者啊 ,什麼叫知識經濟 ?? 就是你不相信它的作法你就會死~~
錢就要掏出來給它用 ~~

犯濫的 3C 產品 ,流行文化 ,名牌與包包 .... 哪一項不是 知識經濟的產物 ??
而且知識經濟那麼猛的話 ,為何世界一天到晚都還在打仗 ?

知識經濟者 .....說穿了也只是高級詐欺犯 ,可憐的現在人完全無法擺脫...不然你會中途失業 ,被社會給拓棄 ..........只好在 2 - 8 法則下苟且生存


Helfgott wrote:
台北市就全台灣而言, 當然沒有替代品,

但台北市若放在全世界眼前, 比他好的, performance/ cost 更高的城市, 真的太多了,
,...(恕刪)



更麻煩的是

因為隔壁有一個華人社會的中國

能替代台北的城市,還真的太多太多了

應該不用舉例了吧?


以後中國少子化現象開始(約莫十年後)

就最好祈禱中國不會把台灣的年輕人吸過去工作(尤其是在台灣的勞工生存環境惡劣的情況下)

到時候看看台北還有誰要住


拿少子化城市集中理論來看東京是正確的

因為日本人不會沒事就跑到中國去上班(種族、文化隔閡)

拿少子化城市集中理論來看台北是正確的嗎?

現在在中國打拼的台灣年輕人難道少了嗎?

瞬幻夢影 http://blog.yam.com/hahasue
lucars wrote:
唉啊...糟糕了.....(恕刪)



其實不需要解釋這麼多

見解如果覺得好

那佩服是應該的

佩服歸佩服,不等於喜歡投資客或成為盟友


其實類似多翻空的言論

我在其他地方也有看到類似的說法,說的人同樣也是一路看多之後,最近轉空


不過還是希望提出多翻空的見解之餘,可以說明一下為什麼

就我的看法

最近要翻空比較難

因為歐美經濟不振,熱錢全部跑到亞洲來,搞到連日元都變搶手了

未來就看亞洲各政府要怎樣應付因為熱錢滾滾而引起的通膨

多要翻空,先決條件就是資金行情必須退散

熱錢引起通膨之後,政府為了抑制通膨所進行的措施是否會讓資金行情消去

我覺得這才是觀察的重點

雖然目前貨幣供給狀況持續走軟,什麼時候效果會開始發酵?有待時間來驗證


瞬幻夢影 http://blog.yam.com/hahasue
深有同感, 我過去 20年親眼目睹美國的 2次房地產泡沫破滅 (1990 左右 與 2008 左右)
1993 年我在大紐約買了一個二手房, 原來的屋主是 1988 年買的全新, 賠了 4成 賣給我
後來我因為1996 年搬到加州就賣了, 賺了 3成左右但是跟原買主的差距仍然不小
(如果原價 1000萬, 他賠4成 600萬賣我, 我 780萬賣就賺了 3成)

美國2008的泡沫破後的大跌光第一波到現在就超過上一次的平均 (3-4 成),
而且2012年開始會有第二波的大跌, 因為2012 alt-A 房貸利率上調的房貸數目 還超過 2008 年的 次貸利率上調,
到時又會有一大堆房子沒有人要
所以 我預估 2013 年以後美國大多數地方的房價還不到 2005 的 1/4

日本的 1990 後幾乎連續 20年的年年跌, 紐約時報與 經濟學人都提到 東京的房價許多都從 1990 年的高點跌破 8成,
近 9成的也比比皆是, 也就是說 20年之後的現在房價許多只有 20年前的 1/10 到 1/5


我個人是認為美國許多城市與東京的居住環境大多遠勝台北, 而房價卻便宜多了, 我是絕對不會為虎作倀搬回台北的
(收入不如美日高, 房價卻高出不少)
只是認為房地產泡沫對經濟的傷害太大, 而且也會造成一個沒有公義的社會, 所以希望台灣的早日破,
早日渡過陣痛期, 經濟才有希望, 越晚破, 泡沫越大將來的陣痛期越長 也越痛





淡江聲 wrote:
上帝要毀滅一個人必定...(恕刪)
rinconj wrote:
深有同感, 我過去 ...(恕刪)


房地產下跌這麼多不見得是好事, 你看日本經濟沉寂了這麼多年, 年輕人失業, 低薪, 也不見得就買得起房子.

台灣的房地產如果持續下跌的話, 一些有存錢的中產階級或許較容易買房子, 但是獲利最大的恐怕還是有錢人, 可以低價搜購精華物業. 過個十年, 房地產上揚的時候, 大家又都是他們的囊中物了.

PS: 把台北跟外國都市比本來就是不切實際的. 台灣人不會因為美國房子物美價廉就去買, 買房子又不會送綠卡.
TC
美國 2000年到 2008 年的房地產泡沫是 Bush 政權為了掩飾實體經濟下滑
卻無能為力振興而以長期低利率等手段製造出來的, 結果美國政府白白浪費8年的時間不好好搞實體經濟,
只靠吹泡泡來製造經濟好的幻境, 才有之後的經濟崩潰
2005 年 Greenspan 還公開讚揚次貸
那8年的平均收入幾乎年年下滑, 大批人力進入房地產相關產業,
不需要甚麼學歷就能夠當房貸中介而年薪數十萬美金以上, 比許多科技業博士還賺得多,
所以 2000 到 2005 年 光矽谷 就有15% 的員工放棄科技業而進入房地產業,
美國當時進入一個 好像大家互相抄房就可以個個變成大富翁的時代 ,
所以對國家經濟真正有幫助的實體產業一直萎縮 被轉移到中國或印度等國家,
如果泡沫沒破, 美國未來會更悲慘, 泡沫的破滅反而代表美國未來的復興


其實經濟陣痛期向來是 生產力跳升的動力與主要時期, 所有不合理或浪費的政策都會被清除,
許多人失業是因為那些行業本來就不需要那麼多人, 那些人應該轉業到更有需要的產業上
沒有陣痛期, 那個國家就只會因循而不可能有像美國 1990年後的科技大跳躍,
1990 年時日本第一的聲音響徹雲霄,但是也正是 1990年後美國的陣痛期讓美國
把人力轉到最有需要的產業上才又緊緊的抓住科技業的龍頭寶座

其實日本的失落的 20年也是好事, 東京的平均工資仍然是台北市的4-5倍,
更多的年輕人不再進入做一輩子僵化的職業,而是更有創造性的為了日本的將來再起打下基礎
他們不必為了房貸而成為房奴, 一輩子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
大跌的房價讓他們 輕輕鬆鬆的低薪就能夠住上一代拼死拼活還住不起的房子, 所以可以把眼光放在更長遠的未來

台灣越晚進入陣痛期, 將來的經濟就越糟






8859K wrote:
房地產下跌這麼多不見得是好事, 你看日本經濟沉寂了這麼多年, 年輕人失業, 低薪, 也不見得就買得起房子....(恕刪)
rinconj wrote:
美國當時進入一個 好像大家互相抄房就可以個個變成大富翁的時代 ,
所以對國家經濟真正有幫助的實體產業一直萎縮 被轉移到中國或印度等國家,
...(恕刪)


說到這點

嚴禁炒房的德國

似乎製造業也都還健在,沒有大量移轉至他國(例如雙B)

有錯請指正
瞬幻夢影 http://blog.yam.com/hahasue
8859K wrote:
房地產下跌這麼多不見得是好事, 你看日本經濟沉寂了這麼多年, 年輕人失業, 低薪, 也不見得就買得起房子....(恕刪)


的確不是好事!
但是造成的原因就是炒做得太高的房價! 這些促成這樣炒做的低利總裁加上相關業者真是該下地獄呀!
引用的文章我看過@@,真感動

兩者稍微不一樣的地方是.....
台北有人要住,所以還是有需求
鬱金香當時是奢侈品
很多球根只是當成交易品,沒有栽種
所以沒有需求

不過我也不看好房市啦
很誇張,但是又無力阻止....
就看他會漲到什麼地步囉
我是水瓶子,請叫我瓶子,英文是叫不出來的啦,我什麼都沒掌握好,如今我能做的就是抓住騎單車的這快樂時光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