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我的房子有雨遮,我贊成吳敦義說的要計入房屋權狀坪數

ptx wrote:
如果以原本的說法,有...(恕刪)


我也很累! 你真的有看清楚我的問題嗎?......



這位大大再看清楚一點好嗎? 以我的說法應該是一樣!<---說法沒變! 看看前面

但是...假設如雨遮不計價後:

而我是在問樓上那位如是他要接手雨遮又不算錢, 那是室內實坪他是希望會用高價買入? 還是低價買入?

既然不計價沒人會用高價買, 買方的心態應該都想低價買吧!<-變成砍價的理由(用實坪計價雨遮不列入30P當25P談)

我是再問買方當雨遮不計價後實坪要買何價? 低還是高(買方的心態勢是否是越低越好?) 那賣方又要如何呢!

夠清楚了嗎......
羊毛還是會出再羊身上地,我家有雨遮買入價30萬/坪總價1500萬,當我要賣時雨遮不列入計算公設也不算好了我會賣40萬/坪總價1600萬
房價會跌不是雨遮跟公設的問題

我只能跟正股官員說 笨蛋問題在供需
哈哈 個人淺見
難不成你會總價賠錢賣嗎?

怕賠錢賣就不要賣就好了

自住不是沒差~~
你買房了當然站對你有利的角度嘛

這點是人都嘛會

問題是建商利用雨遮早就海撈一票了

ps.那沒買房的就是該死囉~人都嘛是自私的
個人認為與其修改登記規範
不如修正建築技術規則
像以前陽台、機房、梯廳等等也是用來賺錢的一招
現在不都是陽台、梯廳單層10%以下,合計15%以下
機房記得也是10%吧?需能由公共空間進出,再二工成玄關等等
所以不如規範每層雨遮面積百分比還比較實際
對前面已購屋者的權益有保障,也減輕未來購屋者的壓力

腦袋有洞才在搞登記法令......既得利益者怎可能不反彈咧?
小弟也是啊......不過當初在挑選時就有注意雨遮大小
所以影響不算太大啦,但也有一坪多一點了
房地產將來只會漲

現在賣

不如將來漲更多再賣..

所以樓主你就繼續自住下去 .
10年後說不定 漲n 倍了 ..

放心~你房子夠好不會因為雨遮不計算就賣不到好價錢,會這樣只是你房子本身就不夠大不符合別人的需求。
就像新板的房子呀,隨便公設都3~40%,看個20坪的房子只能找到大套房,就算你雨遮要計入房屋權狀
買的人還是會考慮,而且,改不計入建商會1千萬的房子950萬賣你嗎?想太多,總價不會變。

政府應該要確定一個遊戲規則,讓未來有一個範本,不要一直變,像現在變來變去一下子要一下子不要,真爛。
andy2000a wrote:
房地產將來只會漲 現...(恕刪)



房價不會長上天
長上天只能給神住

所以,趁還沒崩盤快賣了吧
哈哈

Tom.Tw wrote:
既然不計價沒人會用高價買, 買方的心態應該都想低價買吧!<-變成砍價的理由(用實坪計價雨遮不列入30P當25P談)
我是再問買方當雨遮不計價後實坪要買何價? 低還是高(買方的心態勢是否是越低越好?) 那賣方又要如何呢!
當初既然你說總價不受影響
當然賣方就得要將單坪數的價格拉升來賣
反正你覺得如何登記坪數沒有差異

後來你又說沒人會高價買,不就是要賣方降價賣嗎?
賣方降了單坪價格,總房價不就得要下降?
這就跟你一開始說房價不會跌到哪裡是相違背

所以不登記雨遮坪數究竟會不會讓房價下跌
照你前一篇的說法是不會跌到哪啊
但這一篇裡你卻覺得買方不會買高價的室內實坪
想要賣掉就得面對買方砍價,而無法賣到原本的價格

會跌或不會跌,選一個就好
如果堅持房價不會受影響,那樓主就可以輕鬆賣房
如果認為實坪計價後的單坪價格不能太高,樓主大概就得要有賠點錢的打算
這樣會很累嗎?幫你把前後矛盾點出來也只是幾句話而已
一個中文,各自表述
問題是 你要買的人 你會接受 馬上漲10萬嗎? 漲幅50%
銀行貸款 看權狀估 會給你貸這麼多嗎?
加上升息... 就是每坪單價一直創天價央行才打房,
這樣算下去 變超高價不打到垮才怪....

沒房子的VS有房子的 一定是意見不同

問題出在雨遮露台不列入容積率但又可以登記附屬建物約可蓋1/8,多蓋多賣錢....

就修法 雨遮露台 需納入容積,(他是有實質面積的)

建商敢蓋雨遮露台 就給他登記, 看誰會跟他買......

2者並行讓市場自由運作 ...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