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這是打房政策嗎?]舊屋換新屋 北市都更大利多

這是打房政策?
這個政策可能會使老舊公寓身價翻漲,價錢比價目前台北市新大樓,以後影響將是
1.減緩台北市房價上漲,但房價將不會再下修,減低北市泡沫風險,從此台北市房價不要期待回頭
2.未來台北市將無低價的中古屋
3.減少台北市人口的外移,但外人想入住台北市將愈困難,台北市將成為名副其實的富人區
4.獨厚北市民,有買票之嫌
不知這樣的想法對不對?
這樣的政策對房市應該是短多長空吧。
短多指的是舊公寓的短多,長空指的是電梯大樓的長空。

舊公寓由於有這樣的利多會降低未來舊公寓屋主出售的意願(因為未來變成新大樓的機率提高了),供給量減少之下,價格自然有撐。

至於電梯大樓的部分,當未來越來越多的舊公寓改建成電梯大樓,那電梯大樓的供給量就會大增,以台北市現階段電梯大樓至少2000萬起跳的行情來看,未來下修的機率非常的高,因為當供給量增加,高所得者的需求量都被滿足之後,接下來新增的供給量就會面臨到接手無人的情況,所以價格勢必要下修。

至於長是指多長呢?
我想至少也要10年吧,以現在"最高"2倍容積跟670坪的基地來看,能夠符合條件的應該也不多,而2倍容積大概就是建商有利可圖的下限,算法如下:

現在台北市都更最常見的就是建商跟住戶4/6分,以5樓公寓最常見的已建容積是300%(60%建蔽率x5=300%),要能夠達到4/6分,新建容積就要達到500%(建商分200%、住戶分300%),
住3的2倍容積是450%,建商再設法去轉移一些進來湊個500%還OK。

問題是所謂的2倍容積是上限,是一堆容積獎勵的總和,一個非常爛的居住環境加上違建戶一堆加上這邊弄一點、那邊搞一點,說實話要符合最高上限者真的是鳳毛麟角,也就是大部分可以達到1.5倍、1.7倍就很偷笑了,再加上670坪的限制,那符合者更少了,因此未來5年新增的供給量仍是有限。

不過5年後呢?
都市更新是一條是必要走的路,因為老舊公寓是一年一年的變老,可建的素地是一年一年的變少,從郝市長放出這條訊息來看,未來的更新條件一定會再調整,5年後也許會改成,屋齡35年以上、容積獎勵2.1倍、基地面積500坪等等。

之所以不能一開始就把條件弄太寬是為了控制供給量,不過長遠來看,以後台北市的舊公寓會越來越少,電梯大樓會越來越多,所以現在20年舊公寓的價格在20年後應該可以買20年電梯大樓,所以電梯大樓的價格長遠來講是要下修的。

所以這條政策的受益者台北市政府(房屋稅增加)、舊公寓的持有者跟20年後要買房的人,受害者是現在買新電梯大樓者,因為新電梯大樓之所以價格高出舊公寓一大節(土地持份可能還比舊公寓少),是因為供給量實在太少了,造成價格居高不下,不過20年後可能會豬羊變色。
總算看到一個"釜底抽薪"的政策了
土地取得不易=高價標地 養地=新建案超高售價=建案周邊土地 建物 跟著飆高無限回圈
都更大利多 舊屋換新屋
其實目前台北市最大的地主正是為數眾多的三十多年屋齡的四'五樓公寓屋主們,
只要過半數(還不是全部喔 民主政治的可怕之處)的屋主同意"舊屋換新屋 樓梯變電梯 搶車位變有車位"更吸引的還是室內坪數不改變
那麼"都更"將讓建商的土地取得來源找到新方向 當土地供給的取得不再是"困難重重"時
我想 房價就該回歸到真正的合理水位吧
各位手中握有大把不動產的投資朋友們,要把握住八月實施前這關鍵的逃命潮吧
同意....這項政策其實對住在台北市的市民但是收入不高的一群人是有好處的,又可以提高太過老舊的公寓更新成功的機會。至於限制基地面積要大於670坪我也覺得必要,一開始先從大面積的舊公寓開始做起。而且以前台北就是舊房子多新房子少才會新案子一個比一個還高,以後舊公寓改建新大樓供給量就會慢慢變多....
ejan1969 wrote:
所以這條政策的受益者台北市政府(房屋稅增加)、舊公寓的持有者跟20年後要買房的人,受害者是現在買新電梯大樓者,因為新電梯大樓之所以價格高出舊公寓一大節(土地持份可能還比舊公寓少),是因為供給量實在太少了,造成價格居高不下,不過20年後可能會豬羊變色。
都更到底有多少案子能成當然要打問號.
即使這是重看不重用的虛招, 也佩服好先生這招高, 至少也是緩兵之計.

但我比較好奇的是

1. 新北市的未來候選人會不會有人在最後關頭祭出這類
招術來搶票(呵呵, 希望有, 先叫先贏)
2. 北市另一位候選人相應的政策會是什麼? 會不會去點這個政策的問題?
這或許才是後頭好玩的地方.
不是要談政治, 而是這類住房政策的競相推出,對大家的未來應該都是有幫助的

三十年老房子也該改建了, 希望這類政策,愈多地方適用愈好
這周大跌營建買滿

現在驚得要死

來跟大紅棒吧~
這次北市府是有備而來,準備卯起來幹,所以還主動提供補助 & 諮詢

""只要住戶自組更新會,市府最多還補助520萬,讓您請設計師法律顧問,市府估計這個計畫,可以多出25萬戶新住宅,還能以量致價抑制房價""

如果這次都更效果達到預期目標,將會是另一次台灣奇蹟
這個政策對之前建商不願都更外圍區預算是解套了,可是對中正大安等精華區域還是無法解套,中正大安很多的老公寓其實都是在六米以下的巷道內,這些區域就算是未來的某一時間點給予較高的容積率,還是受限於建蔽率以及其他的建築法規,樓高也有其限制(有其整體市容的考量),較多容積的獎勵也是無用.總部能在六米巷道蓋12樓以上的大廈,這樣東突起一塊西突起一塊的,因此在較多的容積獎勵在大安中正等精華區域幾乎是無解的.因為容積獎勵根本用不滿.所以我認為精華區大面積的電梯大廈供給還是有一定的限制. 價格在未來不一定會下修.

另外就算都更成功一屋換一屋,但是目前可都更的公寓室內面積大多就是30坪以內(權狀面積約50坪),旦以目前建商買土地所蓋的案子而言,這些都是給大部分有錢人來買的坪數大約都是在60坪以上,室內面積都在40幾坪到100坪以上,因此這都有自然的市場區隔.並不一定會產生替代的效果.
chariliu168 wrote:
我非常贊成積極大量的都更,如此一來精華地區的房價會真正的受到壓抑。說真的當都更過的機會大約千分之幾,都更跟賭博一樣,中到的就大發,也無法有效提升土地供給,更提高了炒作的籌碼。大量都更會讓共需達到新的平衡,說真的當到處都是新房子的時候,都更後的房價要提升也有限,大家可以往這方向想想看...(恕刪)


+1,
台北房價為何容易炒作, 主要因為可供開發土地有限,
都更可以釋放許多利用率低的土地, 增加其利用率, 換句話說, 大幅增加可供開發土地,
長期對降低房價應該是正面的,
短期...現在媒體受建商控制的狀況下, 任何因素都會被扯到可以助長房價
20080630 wrote:
這次北市府是有備而來...(恕刪)

只能說郝市長這招實在是高招,尤其在選舉之前拋出來...

不過也打亂了我原本的換屋計畫,我現住是舊公寓,想換有車位的電梯大樓,原本計畫是考慮台北市的中古屋或是台北縣的新屋,先買後賣,但是看到這一條新聞後,不管如何我的舊公寓是不會賣了,而且也不會考慮台北市的中古電梯大樓了。

現在變成是要先觀察看看這項政策實施的效果如何,再來做下一步的評估。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