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

我家也要都市更新....新說法....聽聽建商怎麼想的....(2014/10/03更新在225樓)

harrison_cheng wrote:
根據樓主後來的描述,建商好像提高到了70:30分,這比例是我聽到最好的了.怎麼還會有人不願意,實在想不懂.樓主可否分享一下.,...(恕刪)


因為有些人心中的貪念很深的..
當你給他一塊錢時..他會想要2塊
當你同意給他二塊錢時..他會認為3塊更好
那你真的給了他3塊..那不如你就多給一點..來4塊吧
一直下去..永遠不會有滿足的一天..
那不滿足..又要如果同意
建造成本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高,大概一建坪15萬,要更低的10萬也蓋的起來
你到中南部看看新蓋的大樓一坪才多少

我有個朋友在高雄買房子,搞的像豪宅等級,連室內的電燈開關都選頂級的國際牌 Cosmo系列
2008年初買的,那時候的原料價格是高點,原油一桶100以上...

結果他買的價格一坪才20萬出頭...

所以你的建商真的賺很大,50建坪要收1700萬建築費,一坪建築費要34萬?
改建一般反對最力的 都是店舖..
店舖的成本高.光是改建2年時間的房租就要損失多少了.另外也怕客源流失.商圈沒落...但是別的國家就沒這問題嗎?當然有阿

也面臨開發將進50年的香港.一堆40年的老舊建案.再作改建.面對店舖.建商一般都是用"收購"的方式...建商的 實力很重要.有能力的建商才能作整體開發.改建過後的樓盤.所背的樓戶也增多.規劃也現代.連帶使店舖的價值升值了.這也是香港建商的眼光比較遠.敢於掏錢出來收購.作一個 整體的 開發.

反觀台灣...都是一些想白吃白拿的小建商.再出面遊說.想賺都更補貼.又想賺比例分配.連建築成本都想賺.談不下來就.換目標再談.拖上個 5-10年.等變危樓.再回頭.再來個 大小通吃....
而大建商+保險公司就到處屯地.圈地.賺取暴利...完全不願意儘社會責任.回饋國家.....

問題還是再政府身上.你不逼有實力的財團來出力.....就讓那些小打小鬧.跑龍套的地方勢力.再浪費青春......還拼命賣地.價格越高.越難整合......只會窮搗蛋......


改建....順其自然....不要想太多.......多想多傷心..



人有三種贏家模式無法複製: 別人的出生。 別人老爸有錢。 別人有遺產繼承! 別把老輸當老師
政府之作為與不作為,放任建商與民爭利,都更更可展現出來

如果政府想有所作為 可將都更由政府發包來控管
一個500坪的地原有使用坪數為2500坪 利用都更改為1.5倍為3750坪
統一發包成本一坪十萬元總建造成為37500萬元

其中多出來的1250坪為政府所持有,以台北市市區而這一半(625)賣出去至少一坪60萬就有37500萬元了
至於剩下的625坪,以25坪為單位共有25戶,以一個月一萬元出租給年青人,以十年為限,讓其可以存有頭期款,可以去買房子,期滿之後由其他人可以租用

而原住戶則給予原使用之面積外加一個車位即可,如此亦不影響原住戶權益,又不會把都更利益全給了建商

如果台北市如此作為,會多出很多房子出來可以出租照顧到年青人,而不是任由建商來剥奪原住戶,年青人沒頭期款買房子



furturelife wrote:
如果台北市如此作為,會多出很多房子出來可以出租照顧到年青人,而不是任由建商來剥奪原住戶,年青人沒頭期款買房子


如果都更真的都由政府這樣做 就換附近的住戶出來抗議啦 因為會拖累附近的房價
平價國宅都還沒蓋就被人質疑會變成平民窟
再來就是入此都更做法更容易陷入官商勾結的狀況
商人只要先收購老宅 在疏通政府都更
在不需要付甚麼錢的情況下 老宅變新宅 房價瞬間漲個幾萬
不需要多 一坪漲個四萬我想不為過 一戶25坪的房子 瞬間賺一百萬
好賺呀....政府都更真的有利民眾嗎 只怕是看的到吃不到的大餅而已
現在台北市國宅都四十萬以上了 是平民窟嗎?
如果我是建商 我一定反對的因為沒什麼利潤了 只剩建築利潤而已
誰願意原本35坪 改建後剩25坪 又扣公設 剩多少呀 土地持分又少
商人要收購老宅 就去收購吧,我相信原住戶會賣的只是少數而已

http://money.udn.com/house/storypage.jsp?f_ART_ID=208011
國宅和軍宅這種產品真的下功夫研究
就會知道
他們的容積都是沒蓋滿的
國宅和軍宅的業主是各縣市的都發局或住都局或城鄉局,軍方則是眷服處
他們不是像建商一樣斤斤計較去算容積的,他們是依政策指示、或是原基地上眷戶數等等,把所要的戶數丟到既定的基地(通常土地和建商比起來是不用成本的)去規劃
所以國宅軍宅的地坪持份百分之一千會比建商產品大

採光也是
軍宅國宅最少兩面到三面採光,無暗間是基本的
建商產品就不是了
有看過七十坪做一面採光六併的規劃嗎?有!就是建商案
建材現在不一定輸建商了
民生社區的健安新城,沒幾個建商案比的過他的(豪宅不論)

另外
要脫離平價住宅等於貧民窟的印象
就要以租代賣
租的話政府會增加維護成本,但是居住品質和人流可以控管
也降低對周邊房市的影響

張教授有一點對:
臺北市中心租比買划算
小弟現租30坪正臺北市松山區市中心捷運站口一分鐘二樓公寓,八米巷,無暗間,RC造
月租一萬五
但是房價卻是一千八百萬
原因在於:屋主等都更
以後臺北市的租金會全面被等都更的老公寓拖下去,量太大了嘛!屋主不想住的老公寓,又要降低維持成本,便宜租就是唯一的路
我預計臺北市市中心房價有撐,但是租金會一洩千里
年輕人的觀念只要一轉,住市中心就容易了
以後臺北市市中心有地上物的土地(非素地)會變成負資產,這個時候快到了
建商還可以賺容積轉移,現在法令已變成改用代金來補,好的地段增加容積,賺的更多!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mopher wrote:
國宅和軍宅這種產品真...(恕刪)


小弟有不同看法

租金跌是因為利率很低,基本上租金就等於利息錢
舉例來說月租1.5萬一年18萬,房價1800萬,利息差不多1%,跟台幣定存利率差不多
屋主租給你,只要能Cover利息就可以了

將來利率漲,屋主受不了拋售,房價下跌,自住客會增加,出租供給降低,房租就會長上來
房租長的幅度就等於利率升的幅度
最近天下雜誌有篇文章您實在應該參考一下.....
土地之怒(1)三大怪象!都市更新等於亂拆、賤賣你家?
作者:陳一姍.熊毅晰  出處:天下雜誌 445期 2010/04

有一天,你一覺醒來,你的家被劃定都市更新;有一天,你翻開報紙,你家旁邊的土地標了天價,你再也很難換屋。曾幾何時,我們的土地,變成了別人的豪宅。當薪水不漲,房價節節攀升,我們該向誰發怒?要如何抑制炒地、炒房?


怪象:十年的房子被都市更新

趙醫師:我沒有什麼條件,只是房子不要拆

對台大醫學院畢業,太太還當過衛生署高官的趙醫師而言,活了七十年,從來沒有這麼弱勢過。兩年前,一位陌生人找到他板橋的診所說,相中他仁愛路杭州南路附近的房子要做都更。「我的房子蓋好才十年,兩個小孩住的好好的,根本沒興趣,就不理他。」之後,他收到說明會通知,也都沒去。

直到有一天,他收到通知,十年新的房子已被台北市政府以「建築物因年代久遠有傾頹或朽壞之虞、建築物排列不良或道路彎曲狹小,足以妨害公共交通或公共安全」劃定更新。

過了沒多久,他又收到建商的通知,知道自己雖然沒有出席說明會,但「在律師的見證下,已被代抽,分配到後棟六樓,與地下第六層的車位」。原本幽靜的生活環境,突然變成二十八層住商混合大廈裡的二戶。趙醫師這才知道,即使沒有他同意,五分之三的鄰居就可以決定他的命運。而他的房子,關係到面積可否達一千五百坪,建商能否拿更多容積獎勵。

「我已經老了,根本不在意賺不賺錢,我沒什麼條件,只是想保住自己的房子而已,」已經退休的他,為了保住自己的房子,第一次變成陳情人。在會議上,他得以陳情三分鐘。
  • 2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