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房價問題應提出建設性的想法

mylenehsu wrote:
只想到蓋1坪18萬的平民住宅,或是釋出好幾百億或千億的優惠貸款讓人民去負擔...(恕刪)

噗...逆向思考~~~當時期釋出了幾千億房貸的時候,
"剛好"是建商手上一堆屋子賣不出去的時候吧?(有興趣的去找一下幾年前的資料就知道了)
當時...我心裡想的是...XD,這是要一般民眾去"貸款"幫建商解套.

不過,話說回來,當時期若真貸款買房的人,以現在的房價而言,應該都有賺...(除了買錯地點)
切..M01真是臥虎藏龍,上次貼駕照,這次要貼VIP卡了..

winson681219 wrote:
已經有房子的人~當然不會了解沒有房子人的痛苦


你以為有房子的人,他們的房子都是天下掉下來的嗎?不少有屋者,現在還在背著不少房貸,在房貸繳清之前,都得節省度日。

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力。有些人選擇不買房、或者買便宜、遠一點的老房子,然後常吃大餐、常出國玩、常買名牌;也有人選擇買精華區的房子、背較高的房貸、犧牲一些物質享受。

除了一些含金湯匙出身的人外,絕大多數人,都有辛苦的一面、都有生活上的取捨。歡喜做,甘願受。而非享樂時歡喜,買單時抱怨。

dulinsu wrote:
你以為有房子的人,他...(恕刪)


說的很好

很多買不起房子的人, 想買的房子就是要比照帝寶等級

然後買不起帝寶就說要上街抗議, 說政府無能

我覺得政府有改善的空間, 但話又說回來

如果專心打拼, 說不定很快也變成別人眼中的投資客不是嗎?

Player wrote:
這是要一般民眾去"貸款"幫建商解套.

不過,話說回來,當時期若真貸款買房的人,以現在的房價而言,應該都有賺...(除了買錯地點)
.(恕刪)



這是要一般民眾去"貸款"幫建商解套.

沒錯,這也是為什麼年中哭窮,年底可以發6-7個月獎金的原因


不過,話說回來,當時期若真貸款買房的人,以現在的房價而言,應該都有賺...(除了買錯地點)

這點我倒是有不同的看法,現在人苦哈哈的才能買一間房自住,只有一間自住根本不能賣哪來賺不賺的說法呢?! 尤其最近看樂屋網感觸超大的,從去年年底一堆人買房到現在一堆房子被法拍,大家不覺得樂屋網上被法拍的房子愈來愈多了嗎?!
jztim wrote:
如果專心打拼, 說不定很快也變成別人眼中的投資客不是嗎?...(恕刪)



其實在一般民眾的眼中,應該是以高槓桿去操作房市的人才算投資客吧?!

大家現在厭惡的是一堆人用10塊錢去買100塊的東西,最後再用130或150賣出賺價差炒高房價的人吧

最惡劣的是如果投資失敗,把爛攤子丟給銀行去收,銀行又丟給政府,那政府最後會丟給誰呢?!

winson681219 wrote:
已經有房子的人~當然不會了解沒有房子人的痛苦~你們有殼的人當然希望房價不要跌~因為你們才可以賣個好價錢然後換大房子~總之~只會說風涼話...(恕刪)


房價上漲對87%有房子的人未必識得捯實質的好處
房價漲,如果不賣只是自住,是否是要繳更多的稅給政府?
還有房屋「贈與稅」和「遺產稅」是否也跟著房價大漲而大漲?逼的沒錢的小百姓貸款或賣屋繳稅?
房價漲,通常那區的店面租金也跟著倍漲,店面租金漲通常會讓當地的消費也跟著貴
房價漲,個人表面上身價是跟著漲了,但現金方面的收入要是沒漲,可說是只帶來更重的生活負擔?

雖然87%的人有房,但並不代表87%的人都是住到適合自己或家人的房子
房子會老須換新或改建、居住的地方也會隨著需求改變而跟換
但房價大漲確實也讓有房沒錢的人動彈不得!
房價大漲對有房的人是賺到?還是負擔?
或許因人而異吧?

但不可否認,有殼87%相較無殼13%
這也是為何政治人物及財團對房價大漲與論批評,還是有持無恐的一大原因吧!
面對不合理房價,除了考慮無殼一族想法感受,也應考慮到更多的有殼一族想法感受,共同面對問題!
以下我只以我自己的條件及感覺而言:
1.我不是投機客,那不是我的生活內容,縱使投機客大部份有賺到錢,我也沒時間、沒能力當投機客。假設:房價「一定」會上漲,你「現在」買房子未來一定會「賺」,你「要不要」買房子?這問題有一個麻煩,就是「誰要買你的房子來讓你賺錢?」,有人就是買得心甘情願,有人就是期待下一個接手的人,有人就是不願屈服不合理的物件。
2.覺得房價「高」到我覺得負擔沈重;可能的原因包括:自備款不足、年收入在可預期的範圍內是不會有大突破。
3.我在台北工作,搭板南線上下班,所以我不覺得房子要買在台北市,在台北縣板橋附近就能夠解決我上下班的問題。看過附近的房子後,懷疑現在建商建的房子總是「有一好沒二好」,要不然就是碰到現實的「財富重分配」過程,以前住老公寓的人因為房價上漲而能夠住新屋,有人因為買不起新的電梯大樓而買公寓。你要買舊公寓還是租新電梯大樓?
4.我住過桃園,坐火車通勤上下班過,以台北人而言,會覺得桃園等地的房價相對便宜,相對的,就是要有車開車上下班,租停車位,要不然就是搭火車、客運等通勤。政府最近提出的平價住宅政策,恕我住過桃園通勤的人說句話,真的,要在林口蓋,不如就買桃園市吧,我覺得桃園市的交通機能而言不輸南崁、林口。但是,我現在非常討厭坐火車通勤,因為現在坐捷運不用換車。當體驗上下班的方便性後,想要改回麻煩又累人的交通往返,拍謝~~~人性就是賤,得到利益的就不會想放掉。
5.我確定政府一定有能力可以改善房價的問題,可能,建商是衣食父母,沒關係的老百姓還是閃到一邊涼快去。政府推出自以為是平價的平價住宅,對有些人而言,數字是平價,但是放到那個區域後,一點也不實惠。以我而言,我很幸運有工作能力及機會,我不用政府給我房子住,還號稱提供相對便宜的房子,以為是福利,那無助提昇我目前的生活品質。
6.人是有選擇的自由,不過,好像無奈的人變多了,無病呻吟的人也變多了。
dgg wrote:
最近親戚的小孩也在看...(恕刪)


想回應一下這段話…

『最近親戚的小孩也在看房子

只是想到自己理想方子的條件:
要台北市、近捷運、近工作地點、不能小於三十坪、環境要好、生活機能要好、有汽車停車位、不能超過十年』


=>想要台北市,因為在台北市工作,近捷運上下班方便,最好30坪是因為可能有小孩,搞不好父母年事已高,或者要幫忙照顧小孩。住屋附近要好,生活機能要好是人之常情,沒人會故意住在自已討厭或不方便的地方,有汽車車位是不錯,房子愈新愈好也是可以理解的。理想房子的條件本來就是愈接近自己理想愈佳。


很多小孩沒經歷父母早年的辛苦
只知道要買比父母更好的房子
但就是不知從小到大、從普通到較好的歷程
只想一步到位

=>當初父母在買房子的時候也不見得就是從小到大、普通到好的歷程啊。每個人都想一步到位,五子登科,沒有父母與子女的差別。
東森喔 他是報導他自己 東森房屋的房子吧
我講一下我的經驗好了..
大約跟樓主一樣的時間我買了房子..
當時價格我也是全部的資產都進去了+加上貸款也到極限了..
勉強買一間台北市郊區的..
當時我有建議同學身上有錢的也可以買了
可是他們認為股市比較有趣,都在玩股票..

我同學有很聰明的建中到台大研究所,一直是單身..
也到40了,男人的職場精華也差不多了
幾年來我一直都是建議他趕快結婚,生小孩,再不生來不及了.
這麼聰明的人不生小孩對社會也是遺憾..
像我這樣不太聰明的也就算了..

可是這兩年以來,我不敢在建議了.
因為:連他應該也買不起了.
生小孩+買房子,應該無力負擔.只能擇一..

他在公職薪資穩定,同學中也還算不賴的,
除非他放棄公職,出來自己創業有點機會.
可是他的工作對台灣也是重要的,不應該這樣建議.

這下我疑惑了..
連這樣的聰明人都買不起,難道要我建議他出來跟大家一起炒嗎?
CADER 論壇 http://cader.tw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