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今年買房子以屋內實坪計算的話房價會比較低嗎?

台北市的預售屋公設比還是一樣落在30%左右
實施以後會分二種:一種是除消防、梯間等之外無其他公設->維持原價
另一種是除上述之外還會有游泳池、健身房、電影院……等真正公設->建商會把成本再加上去,所以價格會往上再調

建議最近想買新成屋的大大,趁這段期間盡量買有真正公設的社區,否則就乾脆買沒公設的公寓
買一樣30%卻沒有真正公設的案子蠻吃虧的
orislin wrote:
台北市的預售屋公設比...(恕刪)


最怕買到雨遮很大的房子~~~~
感覺這個方案是脫褲子放屁的感覺~本來買房子就會告訴你室內坪數多少~陽台幾坪~公設幾坪~如果還有停車位

~也會寫停車位幾坪~~

立下這個規定~也只是要提醒人家要注意你買的有哪些~公設佔多少等等~~

簡單一句~應該不會比較便宜!!~


剛看到新聞~某台北市老舊公寓~45年錢買~14.5萬~五年後都更之後~分到55坪+1車位~~4700萬~~

真的不知道為啥會漲成這副德性!比扯鈴還扯!!

45年前一碗陽春麵多少錢呀??~~

又是個白痴官員的濫提案.
整天沒事幹, 只會想如何沒事找事幹, 不然會被說話.......

fdarren wrote:
感覺這個方案是脫褲子...(恕刪)
請問一下版上的達人
同樣區域同樣屋齡同樣樓層
同樣屋況同樣坪數的公寓(公設7%)和大樓(公設30%)
一坪的價格該如何計算?
是一樣還是有不同?
最大的效果,
可以讓趙藤雄跟一堆所謂說台灣房價低的專家閉嘴
整個實坪價格往上拉高,讓大家知道你的所得不比人家高
但是你所購買的實際空間並不比人家便宜.

馬賽克 wrote:
最大的效果,
可以讓...(恕刪)


趙大老闆會說他們的豪宅有超級無敵豪華美麗大公設,所以當然要賣得較貴…
還可以拿政府規定來做擋箭牌並將成本加給消費者看
感覺此一方案只會助漲房價
o9s8z2t5 wrote:
請問一下版上的達人同...(恕刪)


房價沒有怎麼算的問題
同個區域,隔壁棟的大樓價差都可以很大的情形之下
更別提公寓和大樓的差別

所以所謂合理價是建立在買的人願意,賣的人同意的情形之下才會產生
一個建物的價位合不合理不是完全由買方來定價
只要會成交,就是合理
就算別人成交40,你成交50,如果你覺的這間有不可取代性
那就算是合理!

房子的差異太大,沒有完全一樣的房子
更是很難用定價去說明他的價值
你只能用最近大區域的成交價
加上最近那個社區的成交價
再比較他的樓層、面向、屋況等加減分後
去算出你自已心中的合理價

如果你算出來的數字和屋主相同
那你就會成交了!
至於有時為何會有屋主願意比較低價的成交
因為也許他需要錢
所以賣方就需"合理"的為可於短期拿到價款而付出代價

有些人為何會買高?
因為優質的社區、屋況、面向、樓層人人愛
有時只要一錯過,就再也很難入手時
買方就必需付出更高的代價以拿到別人拿不到的東西!
這也算是一種"合理價"
但常常由於實在等待過久
所以就常常會發生成交價遠遠脫離應有的"正常加價"的範圍

一旦這個成交了,就會又變成了那個社區的比價基礎
就又再墊高!


既然愛說沒影響, 甚至會漲房價.
為何看到一堆出來消毒?
100坪房子,一坪20萬,公設比25%,賣2000萬
實坪75坪,一坪賣26.67萬,總價還是2000萬
朝三幕四換湯不換藥

短期內
大家對價位的計算方式都不熟悉敏感度也不夠
可能會造成成交量降低
要直接漲到26.67萬..不可能..
但慢慢的還是會拉近..但是總價不太會變….然後就是照實際的市場機制走
公設比的低房價單價漲得比較少
公設比高的房子單價漲得比較多
以後每個地區價位因為還要考量公設比
所以價位會更亂
要比較、考慮的更多….
??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