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公告地價等數據製訂出合理的(一般民眾住得起的)價位
買方依相關限制規則(如要有排富條款)取得購買資格方得購買國宅
若要賣出的話,只能賣給國宅局,而該局依GDP等、折舊率等數據制定出收購價格。
例如,買的時候500萬,過了十年,全國的GDP成長了20%,折舊10%的話,國宅局統一以550萬收購。
另外,土地的分只有使用權,不買賣,國家也不得買賣國宅用地。
建築只要堅固,不必用什麼高貴的建材,應該可以省下不少建築的費用。
而國宅用地的地點必須是"不近但是方便"
都已經沒錢買車開車了,再不讓人家有大眾交通公具搭的話就說不太過去了,
不過以台灣來說運還算是奢侈品所以不一定要有捷運車站,不過公車站牌一定要有(步行五分內)。
如果等哪一天台北捷運有十幾條線,車站超過200個的時候,可以再規定國宅附近要有捷運站。
以大台北來說,像捷運土城站那裡就是很適合的地點。
http://tw.myblog.yahoo.com/zaizai_chen
我的前題是以台北市為主, 其他縣市我沒住過所以我不敢講
1) 北市大同,中山,松山,文山,士林, 萬華區 規劃為大型住宅區, 以大批的新建國宅為主
2) 這些新建的國宅統一由政府管理, 除了民眾可以購買之外也可以向政府租賃
3) 每個國宅區都設有當地的小飯中心, 活動中心, 學校, 立體停車場, 有的沒的..
4) 配合新的勞保制度 / 國民年金制度, 人民可以動用那些資金當做頭期款
5) 每位公民一生只有一次優惠貸款購屋限購一間, 若有轉賣記錄者喪失優惠, 曾經有房子也不行
6) 房價以實際坪數, 不計算公設. 並且只有房屋使用權, 開放 100 年.
6) 對於目前現有的私人房屋由市場自行競爭
簡單來說~ 參考新加坡的國宅方式
ysyyu wrote:
因為,只要有買賣,就有房價問題,
有房價,就會有高低
有高低,就會有人住不起
有人住不起,就會來信幹譙...(恕刪)

實在是干預不了,就算是共產輪流住,大家也會爭執憑什麼王某某就住大安區市中心,要輪該怎麼輪,才能平均讓每個人都能住到精華區(上班方便交通便利),又不至於搬家搬到人民翻臉.......
不如政府從建設上來解決
每個縣市都能如同台北市一樣
大家上班就學就不會有區域上的差別
住哪都可以的時候
房價就不會高低落差那麼大了
這全世界都會有的問題啊......
東京倫敦紐約....哪個房價壓得下來呢?
不過要等政府,真的是慢慢等......
我自己則是在想著有什麼賺錢方式是不必非得在台北市生活,又能維持差不多的收入......
這樣整個就能把購屋預算降下來了!!
計畫:
1.階梯制徵收空屋稅...買的愈多又提不出租賃合約證明就乖乖繳更多稅吧!找人頭來租?隨便你...反正被查到逃漏稅我再多罰你滯納金科科...
2.建立公開透明交易資訊平台...交易資料來源由台灣銀行房貸放款部門統計!看仲介業者給的資料保證灌水灌很大...灌不用錢...看銀行願易提供多少貸款給房貸戶最準...
3.建立房貸分級制度...還款能力高工作穩定當然利率優惠多無可厚非...不過名下不動產多表示你資本雄厚比人家多付一點利息也是天經地義!不爽可以不要買...沒人拿槍逼你...
4.規劃區分一般住宅及商用不動產...商辦密集區域管你炒到一坪100萬還是1000萬...自用住宅超過一定比例的區域就是不准你炒到沒多少人認為合理的價格...啥?你說很難區分?要不要做而已啦...
優點:
1.沒有直接干預市場機制
2.政府增加稅收
3.資產階級流動平抑M型化社會
4.避免社會資源過度集中於某些階級或區域
缺點:
1.為富不仁的人會靠夭...
2.愛炒地皮的人會不爽...
3.靠租金在爽的人會很幹...
以上如果會實現...台灣保證會再發生一次經濟奇蹟...(這句是反話)
新三民主義:鄉民,公民,庶民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