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我一好朋友下定決心:放棄台北市買房了!

chou1223 wrote:
我回答的出以上的東西...(恕刪)



台大的建中 ,北一女 幾乎可以開高中同班 ,大學同系 研究所同門 校友會 .
不過人生是長久的 , 不會因為一張文憑 ,一張證照 .. 就可以讓你吃一輩子 ..
最後靠的還是你真正的能力 ...

就如同所有的爭論 .最後都不知道在辨論啥 .

在早期 , 內湖 ,景美 等邊垂地區 都是台北縣 ...
如果在日本統制台灣時代 ... 真正富野人都住在大同 ,萬華 一帶 ..
那時候信義區 .... 是一片荒地吧 ..

早期三重 .新莊 是加工 工廠之所在 . 如果你說素質差 ,那是當然的 ,頂多國中 ,高中畢業在工作 .
但他的下一代 ...很多都讀到碩博士 ,住到台北市來了捏 ~

現在是房價亂吵 搞得大家很不爽 ,但有些事其實是無關的 ..
這個討論也可以吵成這樣

如果你認同樓主這個說法 那就離開台北 享受較低的房價與無負擔的生活 小朋友的學區什麼的又如何

如果你不認同樓主的說法 那就想辦法多負擔一些 擠進台北便利的生活 享受大都市的便利與資源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想法與不同的需求 適合你的也未必適合我

不過很多人說買房以後有保值的功能 這我持保留意見 房價並不是永遠都是向上的 我家在八十幾年房地產大好的時候在山坡上買了大廈公寓 結果過兩年發生林肯大郡倒塌 整個山坡地的房價一落千丈 即使到現在不但沒有漲回當時的買價 甚至連一半都價格都不到 再加上生活條件不佳沒有租出去 再加上管理費等等零零總總的花費 可以說整整賠掉一間房子

當然我的例子可能是特例 但是這的確是要購屋人的考量 投資是有風險的 還好我們並沒有所有的積蓄押在那間房子上 不然可真的要跳樓了 我想說的是 如果你把房子當作是一種投資 那你必須要考慮風險與變現的問題 畢竟就算漲了也要賣掉才有賺啊 如果你只打算要自用 那就去考慮個人的需求與可負擔的能力 至於以後可不可以賺到錢 這是比較次級的問題 不需要特別考量 畢竟一旦住進去了會因為房價高漲還而搬走賣掉的機率實在是太低了

最怕的就是又想要住好的 用好的 最後搬走還可以賺一大票 只能說 這樣運氣要很好啦 真正在房事大漲中賺到錢的通常不是一般老百姓 而是在這邊有做功課的建商或投資客
code_hard wrote:
不過很多人說買房以後有保值的功能 這我持保留意見...(恕刪)

不是故意找碴,不過房屋確實是有保值功能的,除非倒塌毀損,要不然就跟黃金一樣,可以保值。

保值、保值,保住"價值",並非"價格"。

最近正在看貨幣的書,就來講一下這方面的心得。

所謂的"保值"是相對於貨幣來看的,所謂貨幣,就是錢啦,那薄薄的一張紙何來價值呢?中央印製廠要印多少有多少,今天印個1億,假若明天印個10億出來,那貨幣的價值馬上就降低了(因為鈔票便多了嘛!),這就是所謂的通貨膨脹,10年前1塊錢的價值,到10年後的今天可能只剩5毛,然而不管貨幣價值如何變動,房屋或是黃金都可以維持其應有的價值,所以會有買房抗通膨的說法。

既然如此那為何台灣大多數的房屋都是不漲反跌呢?
我的看法是,台灣近10年的通貨膨脹是有的,但是幅度並不大,而多出來的貨幣只集中在少數人手上,也就是有錢的更有錢,其它人手中的錢並沒有增加,這可以從薪資水平倒退回10年前看出來。

當大多數人手中的貨幣沒有增加,那通膨的效果就沒有了,沒有通膨,房屋自然就沒有所謂抗通膨的效果,自然不會漲,加上房屋的折舊,那當然是要跌的了。

集中在少數人的手上的新增貨幣就會流回銀行體系,造成銀行資金過多,利率自然拉不起來,這也是台灣近10年來低利環境的主因。
你說的保值,只有發生在台北地區,離開台北房子可就不保值了!

另外一位網友nuck5857說:
09年的房貸平均利率是1.67%, 小弟今年1月核貸一段式貸款 25年, 1.6%

好像跟我所知相去一段:貸款有一優待期,有一年有三年,優待期完就回正常,據我所知去年正常房貸都在2%出頭!

所謂一段式25年是何意思?固定25年都1.6%?還是基點加碼後1.6%,例如1%為基點,外加0.6%,其中1%會隨利息生往上,0.6%就固定?

利息沒有如此低的!小弟不懂請教我??????
小虎先生 wrote:
你說的保值,只有發生...(恕刪)


一段式利率指的是加碼固定,而非利率固定

如果真是利率固定,至少都是3~4%以上的了,因為他必需要吸收未來20年可能的漲幅
也就是要預測未來的20年的平均利率,當然銀行一定會捉寬鬆一點的值的!

其實有時挑選銀行時,不要只是挑短時間利率低的,如果有熟的人在銀行,挑選一個未來可以調整加碼數量的人,也是不錯的選擇

ejan1969 wrote:
不是故意找碴,不過房屋確實是有保值功能的,除非倒塌毀損,要不然就跟黃金一樣,可以保值。

保值、保值,保住"價值",並非"價格"。

最近正在看貨幣的書,就來講一下這方面的心得。

所謂的"保值"是相對於貨幣來看的,所謂貨幣,就是錢啦,那薄薄的一張紙何來價值呢?中央印製廠要印多少有多少,今天印個1億,假若明天印個10億出來,那貨幣的價值馬上就降低了(因為鈔票便多了嘛!),這就是所謂的通貨膨脹,10年前1塊錢的價值,到10年後的今天可能只剩5毛,然而不管貨幣價值如何變動,房屋或是黃金都可以維持其應有的價值,所以會有買房抗通膨的說法。

既然如此那為何台灣大多數的房屋都是不漲反跌呢?
我的看法是,台灣近10年的通貨膨脹是有的,但是幅度並不大,而多出來的貨幣只集中在少數人手上,也就是有錢的更有錢,其它人手中的錢並沒有增加,這可以從薪資水平倒退回10年前看出來。

當大多數人手中的貨幣沒有增加,那通膨的效果就沒有了,沒有通膨,房屋自然就沒有所謂抗通膨的效果,自然不會漲,加上房屋的折舊,那當然是要跌的了。

集中在少數人的手上的新增貨幣就會流回銀行體系,造成銀行資金過多,利率自然拉不起來,這也是台灣近10年來低利環境的主因。



OK 我的意思不是說房子不會保值 我想說的是房子這本身就只是個物件 應該是要以你拿這個東西的主要目的為考量 如果你自住 那就應該選擇你最重視的那個方向去選

如果你重視學區 那就要選心目中的好學區方向走
如果重視價格 那就往便宜的方向走
如果重視上班花費時間少 就去選靠公司的房子

保值這個選性應該是放在比較後面去考量 因為房子買下去少則五年 長則20以上都會住在這 這麼長的時間裡 誰知道這個區域的會來會發生什麼事 就如同天母商圈的沒落 西門町商圈漸漸移到東區 這些也不過10-20年的時間發生的 當初在高點買在天母的 會想到今天天母的沒落嗎?

太難了 我連明天股票哪支會漲都不知道 更別說5年後的房子哪個會漲 當然拉 除非你有內線...
小虎先生 wrote:
你說的保值,只有發生...(恕刪)


T+0.99, T=0.61

第一年固定 1.6%
第2年~25年 T 值開始變動, 0.99不變

這就是所謂的一段式

這期"傷粥"有提到, 去年房貸利率水準滑落到 1.76%

1.67% 筆誤
code_hard wrote:
這個討論也可以吵成這...(恕刪)




貴站好像沒評分系統 ,不然要幫你加分 .
你的字字句句都講到重點 .

所謂保值的確是有地方住 ,等到哪一天因為要離開原居住地時 ,拿去變賣還可以拿回當初買的價錢 .
再把那筆錢拿去購置新屋 . 繼續茍延的人生

房屋為何會漲 ? 有住屋需求又剛好供給沒那麼多
房屋為何會跌 ? 餘屋過多又剛好附近沒啥人要住

台北房屋會漲 ,主要是太多人在台灣其它地方活不下去 ,所以來台北就職 .
但問題是 ,現在有多人在中國等地工作 ???或者是兩邊,三邊跑好了 .
重點是 , 台灣人平均薪資是節節敗退 . 實在沒那麼多人供的起房價 .

等到台灣大專院校開始關門時候 ,也該是這波房價多頭結束之時 .

利率如何計算 ,都只是小事 ...因為再怎麼會算 . 你也敵不過老天爺的的算計 .
1.謝謝說明,一段式貸款意義!

2.去年我哥買房,為省一點利息找好多家銀行,所謂1.76%是指前幾年(1到3年通常,現在銀行比較不喜歡給你辦前幾年只付息不還本,改用優惠利率方式),正長期後都超過2%

3.台灣因為長天期國債市場不發達,美國連30年期公債都在市場自由買賣,所以銀行可以核貸30years fixed,三十年固定利率,有流通市場自有避險交易方式,就長期利率而言,目前台灣利率屬低區,回復正常向上機率很大,所以前面一段式房貸目前不高未來上揚機會很大,現在買房計算自己還款能力時應注意算清楚!

公教 1.315 的樣子,如果一率到底我前陣子賣房子的買方(夫妻皆老師)問到的是 1.9% 一率到底
一般社會人士就土銀的牌告來說在 3.5%~4%間, 這個利率水準很多銀行都不想做
土銀做應該算是政策壓力吧.

除了這些,行員利率應該算是最低的,內人服務的銀行是 1500萬額度 1.25%,
我們的作法是把自己現在的房子抵押換現千萬,因為是行員,所以利率也是 1.25%,
(沒有超貸,市價從未低於設定金額) 再把現金投入一些海外固定收益的標的
(不投入房市,租金沒賺頭,更何況房價處在相對高點)
所以,利息支出可抵稅,海外所得不課稅(就算明年要課起徵點也是100萬) ...
整體來說,效果還不錯

PS: 因為利率夠低,標的物不難找,如果沒有低利條件,個人不建議
  • 1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