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

年輕人買不起台北市的房子


fantasy130 wrote:
彭淮南月薪18萬存款只有幾百萬 (這還不包含他老婆賺的)
這說明了他很會花錢
花去哪了...

"夫妻薪水都拿來栽培兩個兒子出國唸書"

然後再來說他買不起

不算年終、績效獎金、他老婆賺的,光是他一個人的年薪就高達216萬

把錢花光了再來說他買不起

笑死人



印象中沒錯的話
現金只有幾百萬
但債券有五千多萬哩

孫運璿先生也是同樣案例,

年薪216萬,要繳稅的,全家用度也要不少,年輕人不也是面對這種情況

小朋友要出生要保母費,家庭開銷也要錢,教育也是錢



當然我也能找到同樣栽培子女出國卻能存款狂飆近億的案例,總統就是了

fantasy130 wrote:
彭淮南月薪18萬存款只有幾百萬 (這還不包含他老婆賺的)
這說明了他很會花錢
花去哪了...

"夫妻薪水都拿來栽培兩個兒子出國唸書"

然後再來說他買不起

不算年終、績效獎金、他老婆賺的,光是他一個人的年薪就高達216萬

把錢花光了再來說他買不起

笑死人

stephen02 wrote:
唉,可惜了原本的工作...(恕刪)

一天不貪心,規矩作不超過三個5分K,應該很難賠錢.......哈哈哈!

fedora wrote:
現在的勞基法最低薪資...(恕刪)


寫的超好+1
其他一堆根本是房仲常用術語...
監察院出版第2期廉政專刊,公布部會首長最新財產申報資料,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被爆多了一項「黃金存摺」,總價1萬2420元,讓彭淮南在4日傍晚現身央行記者室急於解釋,他說,這是他擔任中央信託局(已被台銀合併)理事主席推展的新業務,擁有也是台灣第一本黃金存摺,而且從86年4月開戶至今,裡面10公克黃金都沒動過,也沒打算賣掉,要留著做紀念。

監察院公布部會首長最新財產申報資料,其中央行總裁彭淮南名下財產,有1筆自住的房屋,另外存款從上次申報的663萬元,增加為731萬元,股票、債券、基金依舊掛零,不過,多了一項「黃金存摺」,總價額1萬2420元。




shean9019 wrote:
債券有五千多萬哩
waltersu01 wrote:
烏龜大 沒有炮你拉
只是 我們也是辛苦過來的
缺有人佔 我們當時也一樣
薪水太低 我們當時也一樣
學力不高 以前大學入取好像是3X% (在下只有5專 所以只是憑記憶)
我只是聽到部分人說 缺都被5.6X的佔走 空有學"力"就要領高薪 而跳出來發聲的一個
...(恕刪)


小的沒有說您砲我的意思

我是覺得像您這樣的努力很厲害 , 我該多學學



說缺被佔走的 , 在這討論串應該是我說的


有個朋友 , 也是六年級 , 他也是吊車尾五專 , 一退伍就進威盛

他說那時候只要專科去都上

現在咧?台大研究所要去都不見得收

就算進去的起薪完全也都不一樣



還有一例便是我一個表哥

五專肄業 , 當完兵回來去一間化工的公司上班 , 起薪就三萬二

現在國立大學去 , 沒一個過三萬的



再來一例 , 便是我接觸到的台鐵員工

五十好幾 , 當站務員 , 沒什麼學歷 , 也不會什麼 , 電腦也不會

他也是一退伍就有辦法進去 , 當時他的條件沒現在大學畢業生好


這令我覺得那時候的社會可能是百業蓬勃發展 , 想找個好的工作好像比較有機會

現在的機會 , 變的很少很小 , 可能需要向前輩們一樣有一定的歷練才能有好價位


再來就是以前大學可能很難上 , 可能如您說只有三十幾趴的上榜機會

現在大學錄取率是很高 , 但是前面的反而更拼更競爭 , 很多從小補到大

現在前面三十幾趴的大學生 , 出來也是有很多人沒以前吊車尾大學生的那種好機會



我再舉個實例

我家是做裝潢工程 , 對裝潢工人的薪資有一些認識

像是油漆工約20年沒調過了 ,

民國八十一二年我們給的薪資一天就是2500 , 現在一天也是給2500 , 台北有的還降價

但是一樣台北市的房價呢?

以我知道的台北醫學院那附近的吳興街284巷為例 , 那時候大部份每坪都三十有找 , 甚至有更低的

現在咧?每坪四十萬五十萬的一大堆 , 還有誇張到六十的

再來看看我們年輕人 , 起薪低 , 想爬到向各位前輩一樣的薪資不知道要多久

光頭期款就可以卡很久了


我沒大志 , 從小就希望在家附近買間房子 , 有穩定的收入 , 一個家庭

那時候一千萬在那邊可以買到整戶還不錯的房子

現在一千萬我想在家的附近不知道剩下可以買什麼? 套房+車位?


所以我覺得環境有差 , 現在我們年輕人遇到的窘境 , 不能完全只怪年輕人不努力


特偵組 wrote:
監察院出版第2期廉政專刊,公布部會首長最新財產申報資料,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被爆多了一項「黃金存摺」,總價1萬2420元,讓彭淮南在4日傍晚現身央行記者室急於解釋,他說,這是他擔任中央信託局(已被台銀合併)理事主席推展的新業務,擁有也是台灣第一本黃金存摺,而且從86年4月開戶至今,裡面10公克黃金都沒動過,也沒打算賣掉,要留著做紀念。

監察院公布部會首長最新財產申報資料,其中央行總裁彭淮南名下財產,有1筆自住的房屋,另外存款從上次申報的663萬元,增加為731萬元,股票、債券、基金依舊掛零,不過,多了一項「黃金存摺」,總價額1萬2420元。


看到了
謝謝指正
那不曉得我印象中的是哪個閣員
不過看到彭總裁的資產
真的有點意外
也有點慶幸

yunyunhome wrote:



近期公佈的勞動成本指數,他居然創下歷史新低,勞動生產力指數居然創下驚人的歷史新高....

唉....對有錢的大老闆來說,現在真是太爽快的年代了,勞動成本超低卻有驚人的高產出

對打工族來說,可就是悲慘的年代了...

多年前就感覺到台灣勞工總是被雇主壓榨,總是年年訂出驚人的目標­,要你拼老命達成,然後因為是真的根本達不到目標,以致於"績效­"很差,雖然替公司賺了更多錢,但因為績效很差,獎金幾乎都領不到~那替­老闆多賺的錢,都跑到哪去了?

所以....唉....未來的工作環境與貧富差距恐怕只會持續惡­化,所以別再生養小孩了,不但自己很辛苦,小孩長大後缺乏父母打­下的基礎,不只是辛苦,更是痛苦,因此生養小孩簡直是作孽呀...

又加上,現在中年失業已經是個常態,而且那時候小孩通常都還在唸書(高中),若到那時候,經濟基礎還不夠穩固,唉....真的會很慘.....

換個情境來看,如果沒小孩,由於平時花費不大,很容易累積一筆錢,就算中年失業,就當他提前退休,或是利用已累積的財富自行創業~就算沒有中年失業,至少有經濟基礎作後盾,也不用天天擔心中年失業該怎麼辦?(小孩還小,要怎麼生活下去)

不是我不喜歡小孩,就不想生小孩,這麼簡單地帶過~只能說我沒有喜歡小孩到不考慮"後果"....

很有趣的一個現象是,當我跟年紀只比我大個10歲的講,因覺得養不起小孩而不想生,每個人都很認同~但跟同年齡或比我小,或是比我大個20歲以上的人講,每個人都很不能認同~

為什麼?道理很簡單,因為比我大10歲的人,若有小孩,現在差不多上國中、高中,正處於花錢的高峰,而他自己也正處於中年失業的危機當中,雙重壓力夾擊下,自然會覺得小孩是個很大的負擔,而且國高中的小孩通常都很不可愛,很讓人煩惱與痛苦....所以,跟他講不生小孩,他自然很認同

跟同年齡或比我小的講,由於他的小孩都還小,正處於很可愛、很貼心的時期,還常常會說:拔拔我好愛你....他們只看到有小孩的好,卻沒看到國高中時期即將帶來的痛苦,他們當然會很不能認同~

跟比我大個20歲以上的人講,由於他們生養小孩的時期,或是說她們小孩在國高中的時期,台灣經濟正處於高速成長,勞動成本很高的年代(對老闆不利,但對受雇者很有利),自然不覺得養小孩有什麼壓力,所以她們會用自己的經驗來反駁我的看法,而不會考慮我們之間所處的大環境差異

產出多、待遇低 台灣勞工俗擱大碗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
2011.01.31 03:52 pm


主計處最新調查指出,國人去年工作產出創新高、企業的人力成本卻創近28年新低,顯示民眾薪水遭嚴重低估。

國人去年工作產出狀況可觀察「勞動生產力指數」,是將總產量除以總工時,用來表示國人每小時的工作產量。去年1到11月的勞動生產力指數為124.1,不僅遠高於前年的106.62,更創下歷年新高。這象徵去年國人每小時的產量創下歷史新高。

至於企業的人力成本則可以「單位產出勞動成本指數」代表,是將總薪資除以總產量,表示每生產一單位商品所須支付的勞動成本。去年前11月的單位產出勞動成本指數為80.47,改寫自民國73年以來新低。

也就是說,企業去年的人力成本創28年以來新低。

政大勞工所教授成之約表示,綜合兩項指標的意義是,國內勞工「物美價廉」,產出多、待遇低,薪水有「刻意被壓低」之嫌。

成之約分析,雖然生產力上升的原因很多,例如機器自動化大量取代人力,進而提高生產效率。但勞工絕對也有貢獻,不管是付出體力或智慧,但企業因為生產力提高後所增加的利潤,卻沒有分配給勞工。

他強調,綜合這兩項指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民眾會認為經濟是「無感復甦」。因為薪水多年來刻意被壓低,台灣勞工並沒有享受到經濟成長或企業獲利的果實。

若是觀察國人實際薪資情況,去年1到11月,上班族每月平均薪資為4萬4433元,雖然比前年同期增加近2000元,但仍比金融海嘯之前低了216元。

如果扣除物價因素,事實上,去年前11月的實質平均薪資為4萬2141元,倒退回到民國87年(12年前)的水準。

主計處第四局副局長劉天賜說,有關加薪一事,「應該可以期待今年」,因為企業去年獲利明顯增加,但尚未反映到員工身上,多半會遞延到今年才加薪。







大大講的很對= =

年輕一輩的錢會越來越難賺













該點通的人已點通

點不通的人 還是點不通

砍文囉



所有東西都有一個趨勢 不跟著趨勢走 只會在哭喊 只是跟不上腳步
如果是自由時報跟民視三立我可是一點都不意外
之前勞委會公布說平均所得達到四萬四千XXX
也跑去訪問便利商店員工...
試問 平均所得是整體就業人口的平均 不是每個人都高於平均好嗎
媒體搬弄是非到這種程度...
班上平均七十分就每個人都是七十分以上嗎?

如果連便利商店這種被取代性高的工作都能達到平均所得...經濟應該是十分不景氣吧...

薪水低通常是來自於以下幾點..
1.自己不學無術...只能做低技術低專業工作 你怪誰?
2.沒有自己所擅長的領域...高薪工作會想用你?
3.沒在職場創造自己獨特的不被取代性...公司幹麻幫你調薪?
4.整天嫌主管兇 老闆摳...從來不會嫌自己沒把事情做好?
整天怪政府 難道換別人執政 你就會具有上述這些能力嗎?
可悲 我才大三 我從大一開始光是PT的工作鐘點費就有一百三十(非大夜班) 還享工作獎金 年終尾牙員工旅遊
當你具有不可被取代性的時候 再來討論你的薪水是否低於水平!
  • 2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