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房價~~~心得!!!

trader5335 wrote:
爬文後只有一個結論大...(恕刪)


我覺得大多數看空的人,不是有戒心耶,主要是因為是在買不起的邊緣,不敢去背負 過重的房貸(經濟情勢不明 對未來薪資沒有期望)

買不起,進而說服自己 這房價不合哩---> 房價過高。

對於看多的人,現在還是大膽的買阿。
持有房屋的惜售。這幾天看房產拍賣網,一間三重正義北路舊屋大廈一樓店面,要賣8900萬。
瘋了嗎?三重這種普普的地段店面,賣甚麼可以把8900萬 賺回來,

過年的時候,跟以前的同學聚會。
一位大談炒房經,說其 跟他親戚兩個人,在北縣買了八間。
不務正業,就是想靠這種投機and承受風險,大發財。
過年期間遇到一個從事房屋買賣的國中同學,身為房屋仲介員已經6年多,現階段已經買了一間房子

(不必貸款),還有多餘的財力每個禮拜上酒店消費,也有台進口福斯汽車,聽他在講說現在的買賣跟菜市場一

樣,很多婆婆媽媽或是大人帶小孩來買,連他自己都覺得很不理性,好像全民運動,有些只是聽鄰居講幾句就

跑來看屋,但他很感激這些恩客,讓他口袋飽飽的,趁著還能撈的時候要拼命撈,然他也認為不可能一直都那麼

好,所謂物極必反效益一定會產生。

eric0935 wrote:
我覺得大多數看空的人...(恕刪)


邏輯性的Q&A
我也不想聊太多

只提供一個答案

你想想大陸的房市,大家都排隊買房
難道每個人都買得起嗎.....
大陸的房子,早就超過買不起的境界了
大陸的人民收入,低於台灣甚多
但每個人還都情願揹大額的貸款
買很多台灣人都覺得貴的房子,還排隊買房,Why?

就是因為"所有人"都一致認為房產一定必漲,沒有危機意識,
這秒買不到下一秒就漲價了....哪管買不買得起,反正覺得穩賺,借錢也要買來賺差價
因此大陸房市,就幾乎確定是泡沫....

台灣呢,
等我看到一些衛星城市,普羅大眾買得起的地區也都買氣盛況空前時
那才叫泡沫....


PS.
小弟不是指台灣房市不會跌,我是指不是泡沫
泡沫化的情況,是會產生較大幅度的下跌,台灣房市當然還是會回檔,
但最多只是漲多的拉回整理罷了,還不到泡沫的地步

參考....小弟論訴到此....不再回應,謝謝

原來要預測房市會不會泡沫,是只要考量大眾目前的心理層面就可以算的準??!! 還真是受教了.....

而就算是如此,大眾心理的參考數據何在? 難道是靠自己的感覺就可以了??

報告那個大大

關於真金白銀的部分我補充一下


都說是泡沫了 還哪來什麼真金白銀
那些數字 都只是數字 鈔票是用印的 價格是用炒的
是誰在跟你真金白銀啦
還打江山勒


價格 價值 傻傻分不清楚

一坪地賣出臺幣四百萬的時候 你還真當他值四百萬啊
就像印股票是要換鈔票的你懂不懂

最近新聞的法拍土地
底價兩億多拍到七億多
表面上來看意味未來房地產上有升值空間
實際上也許
七億多中只有少數資金為自有其餘為銀行借貸
另目前很多建商已建或未建土地建築資產
數十倍或數百倍於七億金額
能用小金額拉抬固有資產身價
有助於現有資產增貸及借貸甚或增加未來銷售籌碼空間

犧牲一點小利益不算什麼
更何況,資本家要的價格可能還不只如此
這是個大資本玩弄小資本,少數資本玩弄多數資本的社會

只要媒體不斷的播放,催眠,久了現在的不合理不代表未來也是不合理
等現在的不合理在未來被認可,自然新的不合理價位就繼續產生
不斷循環,直到某一平衡被破壞,整個崩解


再多的言語包裝 掩飾不了個人的私利
如果我現有幾塊地總價值一百億土地
有 一天我請老婆的弟弟的老婆的爸爸的妹妹
花個三倍價差去幫我標塊七億的地
然後告訴大家我現在一百億的地漲了三倍喔
價值三百億

然後我蓋房子賣貴一點是應該的
因為我這幾塊地值300億

又或是我把這些地賣掉
就賺了200億

這多花的5~6億又算的了什麼
再多的言語包裝 掩飾不了個人的私利
你講的好像有點道理, 但是其實是不合邏輯的.
宋楚瑜老爸住過的那塊地, 底標2億多, 標了7億, 就能類推其他地方的地也可以超標三倍嗎?

事實上台北市大安區內, 根本不會再有大面積的國有地或者私有地可以標售, 也就是說大安區內很少能有大財團手中有價值20多億的土地,可以炒作成60億, 更不會有100億的土地可以炒作成300億.

那塊地之所以那麼貴, 正是物以稀為貴的關係,因為它有那個價值. 難道因為這塊地標了7億, 在淡水值二億的地就可以變成七億嗎?

台北市的地可以建設的大塊素地幾乎可以說是絕跡了, 這也是為何都更可以順勢興起的原因. 土地要不是已經上漲到一定的水平, 把好好的房子打掉重新蓋怎麼會划算呢? 個人認為兩年內大安區均價100萬/坪,新屋200萬/坪其實是很合理的. 當然這只是個人認為, 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

但是可以合理懷疑的是, 該位買家其實已經把相鄰的地都買下來或整合好了, 只差這一塊角地就可以整合完成. 所以
願意以超乎行情的價格來標下這塊地, 同時提升其他鄰地的價值, 並同時也增加了容積率及建蔽率, 但是在商言商,
他這樣做也是合理的呀! 你只能說他聰明,又能奈何,畢竟殺頭的事有人做,賠錢的事沒人做的.


chou1223 wrote:
個人認為兩年內大安區均價100萬/坪,新屋200萬/坪其實是很合理的.


其實表價漲到1000萬/坪相信在這各時間點都不會有人覺得奇怪,但是冷靜想想,這樣的價錢有多少人買的起?(即使在大安區喔~)兩年後再回來看看你寫的文章,又會是如何的感覺呢?

P.S.RTC(金融重建基金)準備出動啦~政府準備舉債啦~全民準備加稅啦~
21.543 wrote:
好問題!!!我有2種...(恕刪)

自住有差嗎?
不知道有沒有人統計 做這樣回答的人所從事的都是些什麼樣的職業?
我想房仲業居多

今天大家對於房價會哀哀叫
最主要討論的原因在於 房價有什麼條件可以這麼高?
每一個從四面八方到台北來打拚的人
可不可有多一點的房價選擇
不是每一個人都不願意去居住在合理房價的地區
不是每一個人都拚命想擠進大安區 信義區

政府的政策有沒問題?
打壓房價會造成經濟衰退嗎?
而今建築業大力推案有真的帶動起民間經濟嗎?
那些在工地的都是來自東部或南部的臨時工!
說穿了肥的是誰?房仲?建商?
而建商的錢又哪來?不就是以案養案 去銀行借錢出來玩~
這情況跟大陸一模一樣
結果導致絕大多數的供薪階級對於找一各家 望之卻步但是又不得不買~

然後已經買了房子的人 或是投資客 或是房仲 開始以幸災樂禍的心情來看待這些人

"趕緊努力啊~","住到偏僻一點的地方","房價貴~自住有差嗎"諸如此類的言論紛紛出籠

我一直在想如果他們角色易位 這些話還會不會冒出來

台灣房價這麼高 絕非財政部長講的正常的市場機制 

這哪裡是正常的市場機制 囤地的建商 花個幾億去買一塊一百多坪的土地
讓這麼高的拍賣成交價來拉抬他們在周邊早已囤好的數千坪的地的市場價值
這算哪們子的市場機制

當然如果有人說 我發文是因為我買不起房子 酸葡萄

很幸運地 我在大安區的房子在前年出脫 賣個好價錢
然後我在大陸蘇州和崑山置產
投報律 我很滿意。
報酬的小零頭 也讓我在去年在新莊又能置產。

所以人心不古 天道自有公斷
奉勸那些炒作房價的人 真的要.....





  • 2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