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台灣房產泡沫化為何還沒破裂? 只因.......

就房屋稅 給他課下去啊 10%、 20%

就會符合這邊一堆老人吵得 趕走低端

只有真正付得起的 才能待在台北

付不起的就滾

實在是不知道 這些喊肅清低端的老人

又不想多繳一點稅 享受多一點空間的想法是什麼

怕自己被肅清出去?
明明是兩件事,偏偏要扯在一起講。買房是買房,炒房是炒房,有沒有炒作,真看不出來嗎?對於炒作,有政策不周的,就做制度改革。食衣住行,有些東西就是要防範、減少炒作。不然何必要抓菜蟲、平抑大宗物價,提供公共水電服務?
結論跟重點是什麼?看不出來
如果是抱怨文的話,也只能說殘念罷了。
知道台灣自有住宅率是多少嗎?
2018年好像是84.5%。到了2020年好像破了85%
也就是說:台灣每一百個家庭。至少有八十五個是有自有住宅的。
而年輕人難買房主要的原因是。價格被抬高,同時政府配合將貸款金額與還款年限提高。
這樣子你就似乎買得起房了。以最高八百萬為貸款金額上限。
還款30年一個月均分約要3萬塊左右。我們算兩萬五就好。
你用一個死薪水三萬塊的年輕人⋯⋯從25歲開始還。要還30年就是還到55歲。
薪水3萬一年36萬 0年才賺1080萬。扣掉貸款30年要還九百多。你覺得看起來可行嗎?
不好意思。大多數人會認為可行。因為房屋是商品。隨時脫手可能還能賺個幾百萬呢。
也正是如此,所以,投機客出現了。有錢的炒大的。沒錢的炒小的。只能說是共業。
在房市泡沬化之前。漲價是必然的。
雖然上面那個是出來亂的,但是其實你這篇裡面提到的

【修訂過後的住宅自有率】一樣是大問題,

1. 戶內經常居住成員所擁有=一個房子裡雖然住著一百個人

但是這間房子是這100人中的其中一人擁有,所以住宅自有率=100%

2. 我家一戶5人,擁有5間房子,只住一間,其餘四間全數出租,

正常計算下的住宅自有率應該是一間自有,四間非自有,

住宅自有率為20%,但是事實上是我家五人每人一戶共五戶,

一戶一間房,住宅自有率還是100%。

為什麼政府不肯面對現實? 為什麼不統計真實數據? 一定要統計這種模糊數據?

直接統計每人持有房屋數量,公布未持有房產人口數依照年齡分布不就好?

我告訴你: 政府不敢

rivegauche1979 wrote:
不用功才會鬧笑話
自用住宅比率才不是用你講的方法去亂算的

http://www.393citizen.com/estate/tax/columndt.php?id=102
炒作哄抬是房價上漲的原因之一,但僅只是其中之一。
資產價格漲跌多數時候是取決於貨幣的供給量,貨幣供給的洪水造成的資產價格上漲,不是散戶小炒家可以輕易控制的。
筋骨神醫 wrote:
你用一個死薪水三萬塊的年輕人⋯⋯從25歲開始還。要還30年就是還到55歲。


年輕人自己不爭氣,死薪水三萬過了30年還是死薪水三萬?大概就是因為整天只會在鍵盤後怨天尤人,從來沒想過要提升自己的價值或是靠投資翻身才會這樣

成功的人找方法,失敗的人找藉口,你是哪一種人呢?
機會,就像老二一樣,緊握就會變大
george306 wrote:
也許可悲的台灣人已經被溫水煮青蛙而完全無法去判斷思考 - 一間房子以一個家庭來說, 付多少年的房貸時間是合理的? 目前台灣有 20 - 30 年的房貸, 聽說還有銀行想推出 40 年的

歐美先進國家呢? 告訴你答案, 是 10 年


偷偷跟樓主講一件事,40 年房貸早已經開賣了。
星展、永豐、合庫、高雄都有賣,利率大概 1.4% ~ 1.45% 間。

對於沒房貸的大房東而言,這是絕佳的套利工具,能不能出租都無所謂了。
貸款成數越多賺越多,大房東不想辦法衝高房價怎麼行。
zyhe2338 wrote:
偷偷跟樓主講一件事,40...(恕刪)

貸款成數越高 每月平攤本金利息越低 越有利於大戶 一次掃兩三間也行

放三年漲個200脫手 3間600 賺爽爽!!!
您是難得01上有良心而且說出事實的人,我年過40年薪百萬以上,加老婆的收入應該破200,養兩個小孩,還好當年下手早,不然以我現在的薪水不太可能在北部買房子,同樣的社區,同樣的地段,上漲了3倍,或許有人說我賺了,賺甚麼?地價稅房屋稅?我不用住了嗎?周遭的鄰居多是老人,而他們的兒女不過小我10歲,真的買不起,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現在的房價真的很變態。
沒用的啦~
魯套肯定會說
美國經歷這麼嚴重的次貸風暴
十幾年後現在還不是好好的?
  • 2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