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外力協助下,兩個成功事件交集下的機率應該是非常之低
只能說擁有強運的技能.
連戰高中之後先進入陸軍官校,半年後轉學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系。
連戰則於西元1959年5月取得台北市一塊農地(現為中山北路五段永勝大樓),一年後成為建地,當時連戰職業為自耕農
平心 wrote:
這串文釣到一大群忙著...(恕刪)
看看以下這位人物也是靠投資房地產起來的耶:
蔡潔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蔡潔生(1918年-2006年7月7日),台灣屏東縣枋山鄉楓港村人,客家望族出身,知名企業家,本土意識強烈,曾多次捐助台灣黨外運動。
[编辑]生平
蔡潔生日治時期生於屏東楓港,年輕時經友人介紹,到關東州大連當飛機維修技工(一說是大貨車駕駛員、維修員),因而躲過二次大戰總督府徵調臺灣人至南洋作戰的命運。
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後,蔡潔生自大連回臺,擔任大貨車駕駛員。隨即創業,開設貨運行,也兼營汽車維修廠。
1968年北上臺北市發展,蔡潔生發現駐臺美軍的巿場很大,於是聘請人教導其公司員工英文,投入了高級進口轎車維修的工作,專作美軍與外籍顧問的生意。汽車維修廠的生意頗佳,蔡逐漸累積資金,看準市場,預備投入房地產。
1979年,與莊榮德等人,合資成立正中公司,進行房地產投資。於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與新生北路一帶購置不少土地。因為臺北房價的快速上漲,蔡潔生很快就成為富豪,除了房地產投資之外,蔡潔生也投資飯店生意,曾擔任臺北樂馬飯店董事長,與臺北屏東同鄉會主席。
所以說為甚麼台灣隔了這麼多代就是無法打壓房價...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