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台北將逐漸年華老去嗎?

心命詩 wrote:
不好意思喔!我覺得那就是在搞"文革"
只為了仇恨~煽動人心~而抹滅上一個朝代的遺產


若這樣定義是搞文革
蔣介石到台灣所搞的文革更是倍數於此
君不見所有路名一律中山路中正路不然就直接套上中國城市的名字
更不用說到處拆建築塗黨徽
全面抹滅上一代文化
以這樣邏輯看來
蔣介石是更仇恨更煽動人心
真不好意思喔!
我本身是沒有任何政黨色彩的~
我只是單純的認為!
沒有必要一改朝換代~
就一昧的以仇恨的角度更改上一代遺留下來的"餘毒"??
因為那也是我們歷史的一部分!
不論好、壞~

很抱歉!讓大家認真了!
台北已經是個發展成熟的大首都,周邊的交通以擴張到桃園甚至更遠,其中浪費的時間成本已到達邊際效益的頂點,不適合再繼續發展下去,政府應該停止台北任何建設的資金投入,均衡其他地方的發展,如果台北再持續發展下去,生育率低跟房價高的毒瘤永遠無法消除,工作機會的不當集中造成的問題既得利益者無法體會,長期不利國家發展,不要跟我說台北輸其他國際大城有多少,目前的現況就是如此不當,為何生育率會低成這樣大家有認真想過嗎?
心命詩 wrote:
真不好意思喔!我本身...(恕刪)

我贊同你,歷史的歸歷史,政治的歸政治。
前面有人說蔣介石怎樣怎樣,這個我不否認。
越看到台灣以外的文獻對蔣介石的評價,就知道他也只是個軍閥。
但是當時的環境就是砲聲隆隆的戰爭時代啊

搞一堆翻舊帳的仇恨真的和文革沒兩樣。

那一堆去中國化、去蔣化、本土化真的跟文革的破四舊立四新沒什麼差別。
共產黨當年也沒拆黃花崗國民黨徽,儘管他們跟國民黨勢不兩立。

離題了。

我舉一個城市的例子吧,哈爾濱。

哈爾濱是東北最具代表性的都市,有百年以上歷史,也是俄國、日本、中國文化薈萃而成。
具有眾多優美的的東正教古蹟以及日本建築,還有東西融合的藝術.......
.........

以上是旅遊手冊上會看到的,但是他沒告訴你的還有這些

他也是受到文化大革命荼毒的地點,所以在那10年之間,日式建築全滅,號稱東方唯二的其一尼古拉大教堂被拉倒燒毀,而現在有名的聖索菲亞大教堂等內部也被破壞殆盡。
.......回頭想想,這是黃飛鴻裡面的義和團吧。

以俄式風情著名的哈爾濱,只剩下勞改用途了。

回到現代,
現在為了發展觀光,當地政府很積極的拉皮~~

沒錯,拉皮。他們想挽回俄式風情的名聲。
第一個,就想樓主希望的一樣,每個老舊的建築物都由政府出錢幫你重新粉刷,貼磚,房子頂端再幫你加個俄式圓頂或是一個雕花的水泥板遮醜
第二的,就是建商們攜手合作,開發出一堆什麼香榭巴黎啦,情定莫斯科,東方威尼斯之類的建案。

老實說,除了斯大林公園前的商店街那一排看起來就比較高檔的建築物之外,其他都很像玩具。

看起來比較新這點是肯定的,可是是否真的有比較美,那就保留了。

這張是聖索菲亞大教堂,你可以比較一下教堂本身跟周遭建築物感覺上的差異。


哈爾濱的街角一景,這還算是比較繁華的中央大街,跟果戈里大街了。
建築物都拉皮過,不可否認的確實比較整齊比較新,可是看起來就是假假的。
就好像....你到遊樂園裡面看到的一堆假建築一樣。
然後再搭上一堆不搭嘎的招牌....例如:狗肉20元起






說真的,喜歡這種風景的話,去逛逛七期就行了。
哈爾濱這個城市,看完了冰雕雪雕和大教堂的明信片,大概就沒有去的必要了....當然這些也是旅遊手冊不會告訴你的。
手冊上面照片永遠只有一個聖索菲亞。

事實上,我覺得以拉皮都更這種而言,哈爾濱已經是極限了。
畢竟他還想要打造出一個"俄式風情"的統一風格。

請問台灣的都更,各自為政,更在哪?
講白了不就是騙容積的新建案嗎?
------------------------------------------------

我覺得台中是一個很有趣的城市。

一方面7期蓋出最紙醉金迷的建築-卻像鬼城一樣,一方面火車站前那個已經衰敗的商圈,髒亂、交通不便、流鶯私娼、外勞聚集--竟然可以復活一個宮原眼科.....人家申請都更了嗎?人家申請容積獎勵了嗎?
都更是藉口,炒地是真。

真的要讓一個都市美麗,重點應該是公共建設吧。
現在的台北,炒房拼命炒,蝸居建築拼命蓋,一戶可以隔了再隔租給5.6戶,連生活品質都沒有了,還都市美咧。


心命詩 wrote:
我自己發那篇文的出發...(恕刪)


原來銅像是美好的回憶

難怪台灣城市景觀進步的速度這麼慢

連小學生都可判斷的是非

卻有成人以個人的美好回憶來掩飾

(移居北韓考慮嗎?)
讓錢工作,讓愛自由
上兩樓necomata說的極是!


真正有氣質的人不怕年華老去(如東京、巴黎等),
仗著年輕不見得會發展得很好,你拿青樓女子做比喻,
那我用句很難聽的話來形容一些開發中國家胡亂建設的樣子。

"北港香爐人人插!"

有人說深圳變化很大,但綜觀大陸城市,
除了上海、北京、天津、還有少數二線城市(比較有歷史和重要性的)之外,
你看到的只是看到很膩的高樓大廈,整齊但是排列非常單調死板,
一副共產國家的樣子(俄羅斯的城市建築也很是,規劃太死板了)。

類似此風格的城市,還有和共產完全相反的資本主義美國,竟有異曲同工之妙!
大樓也是又高又大的,道路寬敞,但建築的間距過大,空蕩蕩的,
街景也沒什麼(少數城市例外),長的就是一副....鼓勵人去開大車的樣子。

google一下爛尾樓和內蒙古房價暴跌吧!
美國除了幾個重要都市,也是又大又空,挺沒人的時候怪詭異的。


這種現代主義初期的大廈,別說五十年,放個二三十年就顯得老態龍鍾。
而那種老和古城風韻的老不一樣,
歷史名城的老能感受到生命的流逝、過往的記憶、情感......

龐然大物水泥大樓之老,不一樣,感受不到什麼生命,
雨水的痕跡和面磚的變質,只會讓人覺得:
沒救了、工業製品,壞了就丟,沒捨好留戀的,
可是該死的水泥大樓又那麼難拆除,當初蓋了花很多錢,拆了也要錢,
住在大樓裡的人住了不快樂,要他走他又沒地方去......

水泥大樓建築,除非是個傑作,本質上和環境及人的生活是格格不入的!

(歐日好歹美學素養有培養起來,大多數建築還是不會太醜。
 我們東方近百年只能借西方的,又沒學得很徹底,大樓自然不會好看到哪裡去。
 不過還好,大陸已經變成西方建築new ideal的實驗場了...)


工業式的都更和都市擴張就是,看不爽就剷平,蓋更高更大的樓,
樓又老得很快,只好拆遷再蓋。
拆的錢很多,蓋的錢更多,似乎也只能圖利於建商財團而已。


各位難道沒發現,這種建築老了,就算還沒到大蕭條,
也有一種陰氣、壓迫感、大蕭條、甚至戰爭後十室九空.....

不說還不知道這裡面有沒有住人哩!

舉個雙北地區的例子就好,隨便晃一下.....不,我想北部人你們早就看到想吐了!

中南部呢?
也沒好到哪裡去,人口老化和年輕人外移之後的鄉鎮小市,那些不知道有沒有人住的樓房....

自己繞一繞就知道了。




這種大刀闊斧都更,再開發的思維在二十一世紀已經很明顯的過時了,
為什麼還有不少人對這抱著期待?


不是說都更不好,沒都更的話,那怕是歷史名城也會死去。
有些保守派,該說因噎廢食還是不知變通,
搞不清楚為什麼會對殘破醜陋的舊房子會有情感。
(不能斷定別人一定沒有情感,但硬要死守在破房子的,本人似乎也不是真的喜歡現在自己住的地方)
(可說也奇怪,違章建築和破舊的大樓下攤販、菜市場,意外的很符合人性的需求,
 扣除老舊破敗、雜亂骯髒之外,其實也頗具人情味的,這種生活方式很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那些破大廈,某方面來說也不輸給胡亂都更的新大樓喔!)

但是,現在台灣的都更似乎還是舊的那套,大廈也差不多長那個樣子....
(我認為東京六本木之丘的例子很不錯,歐州的都更也很值得借鑑。
 東京比台北壅擠,可是他們就不向台灣一樣亂,他們最老舊的屋子也"老得很優雅",
 是建立在尊敬傳統,而且與開發進步病重的一種態度。

 美國那套真的別再學了.....我們還沒有美國的條件呢!會更慘....) 




我用樓主的青樓女子來比喻台北好了:

這不只是一種惡性循環,一個只知道趁年輕時多賣身的城市
(對不起,這話得罪到不得已真的要賣身的人),
台北啊台北,妳還有多少青春可以浪擲?

我不希望這是妳的未來:

資源短缺,資金也在外流,工作機會和景氣也在消逝,貧富差距擴大,
快速增長的財團癌細胞從妳的子宮頸、乳房、烏煙瘴氣肺、爆破的肝開始蔓延,
吞噬貧脊無力的正常細胞(貧富差距)。

接著,循環系統潰堤,
用著尿袋(水患的廢水只能用抽水機)、導管(環境乘載不了了)也無濟於事。


有一天,癌會散布到全身的每一個細胞,
貪得無厭的癌細胞,吸乾了本自同根生的健康血肉的養分。
最後,癌找不到其他細胞滋長茁壯,只得走向滅亡一途。

臨終前,她會懊悔為什麼要讓那麼多壞男人
(看起來賺很多錢、很風光的國家發展方向,如蚊子館、愛排場、表面道學)上床,
而忘了有個好男人(看起來死板,其實充滿活力,有繼承傳統精神)曾經對她好過。


台北的環境要變好,都更和其方法態度非常重要。

到底要怎麼讓都市更有生命力,不只改善有形的,
連同無形的生活方式和氣氛都能連帶改變呢?



台北這個青樓女子:

略有姿色,淡妝濃抹尚可,
熟齡之年,稍遜風騷,也不致,目不識丁只得賣聲色。



她要如何變成"藝妓"?

我就用這個問題,作為樓主您問題的解答。








回應necomata大大,大陸剩下幾個遺跡和傳統氣氛並重的都市,很少,
但還殘存下來的有幾個。

北京,好歹是個首都,總會留下點東西的,不管物質還是精神上。
上海morden在文革洗去不少,但一樣還沒被抹滅調。

青島對德國的老城區有座完整的保留,很意外的沒有被文革全殲,
雖然當局力推紅瓦綠樹的統一風格,不過紅瓦綠樹頗為真材實料,
整體建築風格真的有受到德國氛圍影響。

當然,剩下的也很少了,但情況不會像哈爾濱那麼悲觀的。

蘇杭雖然受到沿海開發的金錢所衝擊,但當地藝術也正在發展,古蹟也保存的還可以,
只要不過份商業化,要起死回生也是很有機會的。

有一點很明顯,學風興盛之處,用文化的力量抵擋世俗巨變的潮流是比較有希望的。


其他的我真的不熟,不熟的城市真的別亂講比較好了。


至少目前來說,我相信台北的內涵還是勝過大陸的了,絕對...

二十年後呢? 天知道!



MK2isgood wrote:
原來銅像是美好的回憶...(恕刪)


任何古早時代留下來的文化資產都有價值
林肯銅像還常是外國觀光客合拍的地方
難道也要質疑美國人的價值觀嗎 ?

有時在本地人眼中不屑的東西 , 反而是強力吸引外國觀光客來參觀消費的景點
就像中正紀念堂一樣

今天還有誰會在意台南一些荷蘭建築物或淡水紅毛城的殖民主義背景
不就是一個充滿歷史文化的景點罷了
那個年代早已遠去 , 討論它的是非已經沒有價值了 , 有價值的只有歷史文化見證跟觀光發展效益
請問美國有幾個林肯銅像?
有像台灣蔣介石銅像那樣學校、車站、圓環、公園到處都是嗎?

我認為中正紀念堂不妥的地方在於它仍在歌頌、紀念極受爭議的蔣氏,
不過這可以由增加解說來解決,可惜一直沒這樣做,
台南的安平古堡、赤崁樓、淡水紅毛城的存在沒受重大爭議主要是它們沒有任何紀念和歌頌殖民者的儀式,
如果現在總統府每天上下班前必須來個天皇萬歲的儀式,
我相信絕大部分人絕對無法接受這日治時期的建物來當總統府。


po一張
圖片來自網路,同一個地方拍的
重點不是年華老去,建築蓋的好保養的好,越舊越陳越香
之後蓋了一堆劣質品,舊了就更難看了

飛梭之影 wrote:
任何古早時代留下來的...(恕刪)


一個銅像跟一堆銅像的意義是不一樣的

一個銅像是紀念

一堆銅像是強姦

如果連這麼簡單的道理都不能理解

我看還是去住北韓好了



讓錢工作,讓愛自由
  • 2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