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通 wrote:
台北股市今早開盤重挫...(恕刪)
其實以彭總裁月初針對parking國內的外資發出的警語,不難了解他內心對熱錢過於氾濫的擔憂。
根據總體經濟學理論而言,所有的市場經濟取決於供需之間的起伏,我覺得各位大大在探討這樣的問題之前,希望能先釐清全球房市這波起伏真正的原因:這波熱錢是前所未見的可怕,由四五年前中東國家的"油金",到這一兩年來因為各國央行不斷降低利率所引導出走的資金,以及因應這波金融危機各國政府大印特印的鈔票。坦白說....這股錢之大,難以想像。也因此,這股熱錢就猶如大海中嗜血的鯊魚一般,只要稍有利可圖的商品及會狠狠咬上一口。反過頭來看,需求面是否增加?坦白說,這也是由總經看,以台灣總經三大重要指標:GDP、失業率、消費者信心指數來說,目前看不出有任何復甦的跡象。因此,需求面是否增加,這有很明確的答案可循!既然如此,那在供需已明顯失調的情況之下,為何房價仍居高不下?理由很簡單,最大的原因在於所謂的"預期心理"。所有價格的波動,除了真正供需平衡的瞬間會有短暫的真實價格外,不論預期未來的價格是漲是跌都會造成需求面的不當扭曲而產生非理性的價格波動。這道理等同一般人投資股市與期貨一般,只不過投資客是資金較豐沛的散戶罷了。
但是房屋並不完全等同股票等變現容易的商品,加上中國人傳統有土斯有財的觀念,所以當市場價格被投資客炒作的同時,一般人的購屋成本也應此提高,道理很簡單,建商這戶可以賣投資客100萬,隔壁戶我們一般人開90萬他就絕對不會賣,因為他也是抱持著以後會有更漂亮價格可以賣這樣的"預期心態"。所以,一般人民眾的不滿也隨著供需市場不斷被扭曲而政府卻無力或不願維護公平的市場機制而升高。就我個人而言我是贊成政府需要維持一個合理的市場交易機制的。畢竟,投資客是少數,但所造成的價格破壞卻須由全民來承擔,加上若一旦面臨斷頭潮,銀行所造成的損失一樣是由政府與全民來收拾,這是違背公眾利益的!

上週有個機會和高中同學聚餐,它目前是台中某知名建商的高階主管,期間兩人為了房價問題有點小爭持,當然是各自站在本位立場而辯論,但最後小弟只提出一個問題而讓他鴉口無言。小弟問他,每每觀察上市上櫃營建公司財報,營利率及毛利率幾乎都能維持在30%以上,這代表建商扣除掉所有營業成本後,大老板還淨賺三成,這合理嗎?別跟我說建商會有預期賣不掉的風險,這部也是建商該自行吸收的風險嗎?三成的毛利之於所謂餘屋的風險,何者是合理的?還有,其實建商背後的大老闆真正獲利的最大來源並不在於賣屋所得,真正獲利來源是在炒作自身股票後的價差。坦白說,大老闆股票爽爽的賣,土地及營建成本絕大部分都是向銀行貸款而來,賣不掉我口袋飽飽的烙跑,真正的風險和損失轉嫁給銀行和政府。君不見這兩三年營建股如雨後春筍般的搶上市櫃,為的是什麼?

小弟能夠了解"white bear"大大的想法,畢竟百分之九十的大眾都是受薪階級。以我自身而言,和內人目前的家庭年收入接近3.0M,但小弟仍寧願租屋於台中市而每天花費來回兩小時的時間搭交通車至新竹上下班(因內人於台中私立大學任教)。我倆看房子的時間已超過三年,但始終找不到心儀且"合理"的房價,所以認為租屋仍不失為一變通之道。我的觀念很單純,房子是耗損財而非保值品,撇開台北市十個換屋族也許有超過八個人的房子根本無存在保值價格,因此,買屋對我來說是個需要顧及一輩子"基本"需求的行為。不是不買或買不起,只因沒有自己適合的房子,但,在小弟心中......建商或是一般所謂"投資專家"的買屋三大理論對我而言已由:Location、Location、Location 改成Price、Price、Price。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