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quiryQ wrote:
謝謝兩位樓上大大的...(恕刪)
我就是從小在民生社區長大
但是都送私立學校,到了高中考上北市明星志願
出國唸大學、碩士,然後在國外工作
目前在台灣上班
我認為啊,學校的確影響學生很大
但直上私立就好,幹嘛刻意買學區房
a0300080 wrote:
我就是從小在民...(恕刪)
InquiryQ wrote:
因為工作地點靠近忠孝...(恕刪)
InquiryQ wrote:
因為工作地點靠近忠...(恕刪)
InquiryQ wrote:
我為孩子選擇了,有最大活動空間的公幼。已經唸了一年半了,我反而跟班上的家長,有很大的距離。我熱情的分享著各式活動訊息,哪有好玩的,有教育意義的活動等等,幫忙找免費的資源。已經很認真的參與,親切地融入,可是,發現話題,眼界和思考,真的差異頗大。班上家長間的互動,冷淡地讓我有點失望。可是,我家人說,班上其他家長正樣冷淡,這才叫正常,同學家長之間,有甚麼好互動的?
說是我自己奇怪? 發現班上的家長,幾乎不怎麼來往。孩子下課,我喜歡讓他留在操場,跑啊,跳啊,玩得全身舒暢流汗後,再回家。可是,班上其他家長,孩子接了就走。大家一起出去玩的機率也不高。因為其實,相處了一年多下來,我也真的也不知道要跟其他同學家長聊些甚麼。畢竟學校就是大型社會,每個家庭對事情的看法差異真的頗大。
a0300080 wrote:
再過50年90%以上的區塊都將變成貧民窟
中產階級都跟國外一樣住在"新興"郊區(新北市重劃區,新北市老區也會變成貧民窟)
大家都跑到台北市downtown上班 (信義計畫區、敦化北路、內科、南港科學園區)
剛畢業的年輕人,則跟friends(六人行)之類的美劇,花錢合租在台北市80年老公寓
可你會發現,這版年輕的白領,有能力的住新版,沒能力的也住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