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

考慮換房,台北巿民生社區算是蛋黃區嗎? 大家對於民生社區的印象如何?


InquiryQ wrote:
謝謝兩位樓上大大的...(恕刪)


我就是從小在民生社區長大
但是都送私立學校,到了高中考上北市明星志願
出國唸大學、碩士,然後在國外工作
目前在台灣上班

我認為啊,學校的確影響學生很大
但直上私立就好,幹嘛刻意買學區房
a0300080 wrote:



我就是從小在民...(恕刪)



我也類似,小時候唸私立小學國高中,長大出國留學,在國外工作,最後搬回台灣定居


但是我有在想,如果我有小孩,讓他去唸公立的學校,他長大後可能會比較有自信和快樂(因為我沒自信也不快樂


我從小唸私立,同學都有錢,小朋友間就存在物質上的比較
例如小學流行穿Jordan,Converse高筒,你沒有就很奇怪
(小學週末上何嘉仁,公立小學的同學問我的球鞋多少錢,我說兩千多啊,他說「什麼?!」一副不敢相信的樣子。現在想起來當初我如果唸公立,應該可以當孩子王吧⋯⋯)
到了國中,我更懂事了,誰家是哪個上市公司,誰爸是立委,我開始會研究
所以我小時候,淺意識裡就在比錢,雖然我是功課一直前三名哪種


我姊姊和我相反,他小學唸公立,國高中念私立女中,大學唸公立,長大後他反而比我正常許多,不像我整天覺得自己窮,只想拚錢


不過私立學校有個好處,就是沒有什麼幫派啊或是壞孩子打架什麼的,可能私立學校的家長都有一定的level,小孩子很自然就看不上哪種逞兇鬥狠的中二行為吧,所以私立學校不存在什麼「學年老大」之類的東西
因為工作地點靠近忠孝敦化站,本來先生說,想去抽復興,離公司最近,方便接送,我個人反對。顧慮孩子念了復興,屆時,同學之間,互相比較家裡財力,對孩子和父母都是壓力。我個人生活挺樸實的,也應該無法融入那樣的環境。其他私校,例如: 康橋,薇閣想必情形應該大同小異。雖然我們的經濟能力,可以支持,可是,因為從小就生活挺樸實習慣了,生活娛樂,就是閱讀,電影,大自然,旅行。很擔心傳言中,私校所謂的貴婦情節,穿著打扮下午茶,跑趴聚會。因為我們夫妻都沒有這樣的生活習慣,怕為了孩子,要逼自己打入這樣的家長交友圈,很辛苦。自己要工作,也沒有時間參與這樣的活動。這個部分,不知道念過私校的各位,可以給我一些意見嗎? 你們自己和你們的家長,是怎麼樣在這樣的圈圈裡生活?

我目前對私校最認同的地方,是私校可以把孩子的課後時間安排的很好,上課有冷氣吹,下課有活動可以參加,安心地在學校等我們下班去接他。像我們這樣忙碌的家長,不需要為了接送才藝班,安親班,接來接去,"時間成本"反而太高。可是,我的點,就在那個"相互比較財力"這點,很過不去。幼兒園的部分,我為孩子選擇了,有最大活動空間的公幼。已經唸了一年半了,我反而跟班上的家長,有很大的距離。我熱情的分享著各式活動訊息,哪有好玩的,有教育意義的活動等等,幫忙找免費的資源。已經很認真的參與,親切地融入,可是,發現話題,眼界和思考,真的差異頗大。班上家長間的互動,冷淡地讓我有點失望。可是,我家人說,班上其他家長正樣冷淡,這才叫正常,同學家長之間,有甚麼好互動的? 說是我自己奇怪? 發現班上的家長,幾乎不怎麼來往。孩子下課,我喜歡讓他留在操場,跑啊,跳啊,玩得全身舒暢流汗後,再回家。可是,班上其他家長,孩子接了就走。大家一起出去玩的機率也不高。因為其實,相處了一年多下來,我也真的也不知道要跟其他同學家長聊些甚麼。畢竟學校就是大型社會,每個家庭對事情的看法差異真的頗大。例如我還頗常搭計程車接孩子放學,隔天會引起班上媽媽的詢問,是發生甚麼事要搭計程車? 其實,我只是覺得taxi的錢,和我們提早抵達家裡,省下的時間,我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公園遊戲,一起煮飯,吃飯,開心,共讀繪本。這個錢是花在買有品質的時間,而不是在交通工具上面的等待時間。可是,這樣的點,被班上的家長說嘴,讓我有點難為情。有時,為了配合大家,去一個活動,大家要用走路,捷運,加上公車,一趟去程要花上1.5小時,我真的希望可以花錢用更節省時間的方式抵達,可是,不能不合眾,否則,接下來就有同學家長給眼色看了,整得我尷尬不已。反而,跟我們附近鄰居的孩子和家長,才是處的來的好朋友。


這個北市房價的所得比,覺得一切的辛苦,那個數字的累積,對真正生活品質的提升 (住的品質),真的很沒有意義,這點超挫折的。工作也從兩年前,看了一間長輩朋友的房子,他30年前買300萬,仁愛路巷內的電梯華廈,要賣3600萬。屋裡非常老舊,也沒車位。因為已經很多年沒看屋,當天她帶我去他的房子後,我人站在那屋內,整個發呆。沒想到,錢的價值,如此薄弱,覺得超沒力的。自從那天看屋後,不再像以前一樣拼命了,因為覺得一切的努力,好沒意義。我又不買名牌,不用奢侈品的人,連車子都十幾年的中古車,只是喜歡住好一點。但,這點,卻完全在北市,難難難.....
要論精華,40多年前是城中區一枝獨秀,那時候一坪都是別區的好幾倍
後來東移後大安區興起,屋齡30年左右的一代豪宅幾乎都在仁愛路上
少部分敦南、信義路也有知名建案

民生社區就是環境不錯,但要跟真正精華比
我覺得是有段距離
InquiryQ wrote:
因為工作地點靠近忠孝...(恕刪)


工作在忠孝敦化站?
那建議你乾脆全家住新板吧
花一樣的錢,享受不一樣的生活品質(光公設就很好用了,你小孩小,游泳池很好用)
除了遇到有門牌情節的人以外,新板CP值真的很高
現在這種景氣,3600萬離開台北真的很好用
(柯批說南港會漲,你也可以看看,那裡很多新建案不錯)
你知道新板到忠孝復興站才幾分鐘嗎?
捷運藍線的威力你要親自體驗才行喔
我之前說覺得新板比我老婆大直方便,就是因為捷運藍線(大直房子走路到劍南站七分鐘吧,價格是我板橋的兩倍,但是他的捷運要換車,我覺得麻煩。我是買不起的酸酸,呵呵)
不過如果你要開車上班那就不一定了

前幾天聽我媽說板橋有錢人的小孩都送一家叫做育德的學校(名字不知道有沒有記錯,聽說現在很難進)

你是兒子嗎?兒子我會先讓他唸公立的,從小了解自已在社會中的真實定位,建立完整的價值觀(男人最怕懶散和好高騖遠)
女兒的話會一路讓她念私立的,讓她習慣有錢人的生活,以免長大隨便找個窮小子就嫁了(女兒要富養)
InquiryQ wrote:
因為工作地點靠近忠...(恕刪)


送韋格(不會拼)之類的可能很高級
但如果送延平之類的就很一般,只是一堆老百姓的學校
不過就算是延平之類的(我去的),我從小就覺得自己家裡很窮,到現在我也覺得不富有
但可能我不是那種考試前三名的那種人,所以很熟悉輸的感覺
在班上處於窮人階級也沒啥大不了

暑假同學去美國玩,我每天睡到中午起床跟朋友在台北市玩
我也沒特別感覺

喔對了,我父母忙於工作,從沒參加過家長會

最後,台北市老公寓都馬自我感覺良好
再過50年90%以上的區塊都將變成貧民窟
中產階級都跟國外一樣住在"新興"郊區(新北市重劃區才算新興郊區,新北市老區也會變成貧民窟)
大家都跑到台北市downtown上班 (信義計畫區、敦化北路、內科、南港科學園區)
剛畢業的年輕人,則跟friends(六人行)之類的美劇,花錢合租在台北市80年老公寓
要結婚時,如果家裡沒錢,就跑去楊梅之類的地方買房通勤台北

我在國外工作時,超多同事住在市中心通勤1.5小時遠的地方
台北市現在這種白領階級住在貧民窟老公寓沒電梯沒停車位的現象
不過是台灣這剛進入已開發國家30年的亂象而已,一堆占據台灣高社經地位老人,沒有美感腦代又頑固,離不開貧民窟,而導致貧民窟好像很高級的錯覺而已

可你會發現,這版年輕的白領,有能力的住新版,沒能力的也住林口
怎麼樣也不會住在樓下鹹酥雞,生活機能100分,沒停車位,沒電梯,每天追垃圾車的台北市"蛋黃區"

因為活在台灣進入已開發時代,送出國念書,重視生活品質的新一代白領,都已經30~40歲變成這一批中階主管、下一批高階主管,開始在大台北新興重劃區買房置產時

老公寓除了老人自己轉手來轉手去,我很好奇,會有從沒吃過苦的中年白領在有能力買房的情況下,花天價在台北市買老公寓??
(在板主這種老人眼裡,我這中年人是小屁孩就是了)

我寧願買在林口房子價格將來趕不上通膨,也不要委屈自己住在民生社區老公寓
(我認為新版一定趕的上通膨,只是真的很貴orz,我靠我自己買不起。如果您有能力,真的不妨考慮新板特區。新板特區漲幅也是超過民生社區的)
出國唸書,可以增廣見聞,我所謂留學菁英.是指德英美名校.不是一些阿薩不魯的學校,如果從事商務業務,英文是很重要,但如果是研發工程師或內勤,那麼英文就不是特別重要了,當然英文好有加分。
剛好找到兩篇很有意思的文章

http://mapstalk.blogspot.tw/2007/06/2000.html#more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4211

InquiryQ wrote:
我為孩子選擇了,有最大活動空間的公幼。已經唸了一年半了,我反而跟班上的家長,有很大的距離。我熱情的分享著各式活動訊息,哪有好玩的,有教育意義的活動等等,幫忙找免費的資源。已經很認真的參與,親切地融入,可是,發現話題,眼界和思考,真的差異頗大。班上家長間的互動,冷淡地讓我有點失望。可是,我家人說,班上其他家長正樣冷淡,這才叫正常,同學家長之間,有甚麼好互動的?

說是我自己奇怪? 發現班上的家長,幾乎不怎麼來往。孩子下課,我喜歡讓他留在操場,跑啊,跳啊,玩得全身舒暢流汗後,再回家。可是,班上其他家長,孩子接了就走。大家一起出去玩的機率也不高。因為其實,相處了一年多下來,我也真的也不知道要跟其他同學家長聊些甚麼。畢竟學校就是大型社會,每個家庭對事情的看法差異真的頗大。


這種況在北市公幼學校的狀況還滿少見的,正常來說公幼都是中產階級在念的,開放及友善程度普遍來說還不錯
還真滿奇怪的...

只能說養小孩 還有選擇的話 來台北市北邊就對了

一樣公幼,我自己實際經驗兩個公幼共六年,班上家長/老師是熟到不行
先不要說公幼,共學時期的家長們到現在都定時出遊

回到公幼,因是區域,全部都是住學校周邊(極少1-2個是掛祖父母戶籍來念的,家住新北每天通勤,放學祖父母接),還有的小孩其父母輩在小時候就是鄰居了,路上走路隨時會遇到
去運動公園,天天也遇到,假日公園就是各種運動活動會湊再一起 (大安公園的兒童遊戲區的人潮及腹地太小了)
定時同學會在公園野餐,定時一起參加各類一次性活動如百貨公司舉辦的/各種區域職業體驗

長期性的課程,因是區域性,大家要上課一定都是找附近
一起學足球/一起上音樂/一起上體感/一起學畫畫(一堆美術教室)/一起學游泳(台北體院專屬游泳池及私人教練)/一起學直排輪/一起學街舞(舞蹈教室)/一起上學英文/晚上騎腳踏車/假日爬山

所以您說北市公幼有這種家長不熟的差異,那還真有可能是區域性質不同
另還有一個可能,您可能還沒打入群體,多少一定有家長小群組熟悉的,若完全沒有家長有相互聯繫的.... 那也真是太奇耙了

北市來說,最大的優點就是養小孩,尤其是2歲開始,當然看養小孩的方式,專職父母送私立的這種就甭說了.

共學(專職父母不會有時間,所以不會經歷,所以也不知道),不用說,北市超多... 外縣市要湊團,有機會,但幾乎都很難,實例大部分都是跑北市... 另一個狀況就是家長調不同,所以有些會跑北市找調比較合的.

再來各種學前教育的才藝教室或工作室非常多及密集(當然專職父母不會有時間,所以不會經歷,所以也不知道,大概就是祖父母輩幫忙帶)

偶只能說,有一方有時間的父母,要養小孩,真的可以來北市某些區域或大部分區域.... 幼教資源太多了,適合帶小孩
(職業父母就沒差了,基本跟小孩成長沒什麼關聯了)

a0300080 wrote:
再過50年90%以上的區塊都將變成貧民窟
中產階級都跟國外一樣住在"新興"郊區(新北市重劃區,新北市老區也會變成貧民窟)
大家都跑到台北市downtown上班 (信義計畫區、敦化北路、內科、南港科學園區)
剛畢業的年輕人,則跟friends(六人行)之類的美劇,花錢合租在台北市80年老公寓

可你會發現,這版年輕的白領,有能力的住新版,沒能力的也住林口


50年太久了,養小孩只要十幾年黃金時期就夠了,空巢期根本沒差也留不住
最好不要雙薪,至少父母要有一方陪小孩從零歲開始到上國小

陪小孩的階段是最重要,當然我是指對當父母重要,意即對我很重要,陪他們成長的過程
小孩可愛幾乎只在小學三年級前,之後就是憤青階段了
所以這段期間有機會是真的可以把時間省下來及多利用教育資源多陪小孩


  • 2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