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發個文 個人各有看法 有這麼嚴重嗎
蔣萬安 敢上台面的 強拆北市宅的都是危樓
都更強拆和南鐵計畫區段徵收可是不同等級
或跟阿扁的公有地違建強拆是不同等級
法理 民意 位階不同
無法相提並論
延吉街有確認強拆嗎
就跟朧腦案 大直基泰建設崩塌 實情不單純
不能只看表面 卻不知道是在帶風向
大坪林捷運站一個店面 要拉進來都更付了2億 能強拆還要付這條嗎
也曾花了1萬多塊錢, 參加都更規劃師課程 上了一半 後來還是回科技業
因為 實務上要強拆釘子戶幾乎是百分之99.9 都是不可能的任務
能強拆算你祖上積德
真正要拿掉都更緊箍咒
先釋憲 人民居住財產權 再說吧
本人絕對支持都更 我來分析
一般公寓 沒有車位
到外面租個車位 5000起跳
不要說付不出管理費
都更後有車位 把省下租車位的錢 cover管理費
原來沒車的也可租出去
這還不夠香嗎 絕對利多於弊
什麼新強拆條例 但實務上憲法卡在上面
住戶百百款 奇形異類都有
遇到有不同意戶提出訴訟
只要夠大咖 背景夠 都會有被法院駁回的風險
法律也是看人在執行的 該轉彎時就會轉
沒辦法,為了保障私有產權的權利,
就必須要cover每個地主的意見,
不過根據過去的經驗,地主所有的意見,
審議會也是最多囑咐實施者"繼續"、"多溝通",
其實幫不了什麼實質的,最多就是列在計畫書前面,
做成綜理表供審議會委員參酌,
老實說,有時候審議會委員天外飛來的一句話或是一個質疑,
反而會干擾案件的進行,
當然啦,能去釐清是比較好的,
只是辛苦的地主們要見到新屋落成的時間就又要往後延了...
台灣目前做得比較有規模的大範圍都更(或重劃)案例,
可以參考桃園航空城的案例,
它們是由政府在新的區域重新新建住宅,
供徵收的地主戶選屋,
桃園航空城安置宅計畫
https://areo.wutaihouse.com.tw/
我蠻好奇怎麼不這樣處理台北市老舊的街廓,做大範圍的重建?
當然啦,產權私有的情況下一定非常難...
看了中國大陸上海20年前的都市計畫的作法,
要大規模這樣拆除重建的前提是,
居民經濟條件都不好,
然後新屋土地的價值>>>>>目前持有的房屋土地價值
(因為中國在做這些整區重建前,會先在新的區域將相關的公共設施建設好,ex:公園、地鐵、交通設施,
另外新的區域方方正正,街廓又大又整齊,跟老街廓矮矮窄窄,巷弄蜿蜒曲折,缺乏都市計畫與規劃...)
居民在新屋生活條件遠勝於舊屋的前提下,當然會選新的...
(之前民國80年前後有過一波的大規模眷村改建就是這類的做法)
未來的都更真的是非常的難,我經歷過兩個案子從啟動到真的要換回成屋,差不多要15年的光陰,
更別說很多是走到一半就夭折的呢...
該說我們幸運嗎?
其實當時兩個物件都驗出海砂屋時,是真的有非常嘔的想法,
而且走這些都更程序過程是非常折磨人的(每次開會都是吵吵鬧鬧的),
常常真的有不如歸去的感覺(乾脆賣一賣走人算了)
所以樓主的感受我是非常能理解的...
不過事後看起來,因為這個海砂屋的列管,
還有當時容獎被市府要求盡速送件,否則海砂容獎將逐年下降5%(最近市府取消這條了),
事後真的覺得我們會成功是因為這個"逐年下降5%"的逞罰(這5%折算每個地主大約損失1/3坪約40萬元價值),
逼著大家快速投票選商、快速選屋,
然後在決定建商、選完屋後的3個月後就送件(而且是事業計畫與權利變換計畫併送)
當然啦,我們運氣也很好,遇到好建商...
現在把這條逐年降低獎勵值5%規定拿掉後,
我相信,要成案,應該會更難...
以上淺見提供參考。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