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房價~~~心得!!!

ejan1969 wrote:
我想很多人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來討論去,真正搞清楚GDP的計算來由的人也不多吧,很多人也喜歡拿所得來計算房價負擔,不能說不對,但是應該侷限在一般的國民住宅(不是國宅,就是一般住宅),拿來計算精華區的高總價住宅就會失真。

很多人說他年所的150萬,也買不起北市住宅,那買的起的人年所得應該多少?
其實這樣的問句本身就無法套用在高價住宅上,所得是流量的概念,代表的是流進口袋的錢,並無法看出口袋裡到底有多少錢,所以不比口袋裡的錢而只比流進口袋的錢這樣的計算有何意義呢?


無論東京人均GDP比台北市人均GDP是1.35或是2.62,或是個人平均所得比,

還是無法解釋東京房屋均價比台北市房屋均價低的事實。

ejan1969 wrote:很多人搞不懂為何台北市豪宅真有那麼多人買嗎?
我也搞不懂(應該是因為層級差太多了吧),但是我還是會尊重市場。
台灣一直是以中小企業著稱,經過以前經濟大起飛的年代,這些中小企業主很多都是口袋飽飽,現在或許不景氣,或許事業收起來了,但並不影響他們的口袋,而正因為不景氣錢不好賺,這些以前吃苦耐勞的創業主,現在或許也想享福一下,或許這就是台北市豪宅的買盤吧。

經濟不景氣、所得倒退,但是資產成長的人還是很多很多,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看這一期的商業週刊。

台北市的房價貴不貴,我也覺得很貴,但是我買不起不代表他不合理,因為我不夠資格去評論(有錢人的想法絕對和我不同),等我資產5000萬以上時,或許我就有評論的資格了吧?...(恕刪)


日本社會結構和風俗習慣都和我們很雷同,日本也有很多口袋飽飽中小企業主,

也許他們只注重吃,所以把日本食物價格給炒高了,

我們喜歡買房地產,所以把台北市的房價給炒高了,

也許這是事實!

前幾十年台北市的房價的漲勢和漲幅,或多或少有憑據,而且比較實在。

這幾年的漲勢在放寬壽險業錢進不動產、展延建照、展延土建融資、降低利率、提高預售屋貸款成數、、、、

看到的是政府和業者合作的結果。

原料貴,代表他的成品就要貴???
這不是絕對的,DRAM廠的原料$1.5,去年賣價只有0.7美金,台灣DRAM廠賠了有近1000億台幣.
種菜的農夫,養豬的豬戶,他們都賣到賠錢啊,這又是為什麼?
供過於求時就會產生以上的事實了.

--------------------------------------------------------------------

昨天那兩塊國有地的標售價格,不就是用真金白銀來教育民眾,原料(土地)的價格就是這麼高,那成品(房屋)能便宜到那裡去?這種指標性訊息的受眾,對買賣雙方都是一致的,但幾個億的真金白銀肯定比咱們在這空口白話來的有說服力.
外資到台灣買房子的不多吧?
陸資到台灣買房子的更少吧?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是大家不懂台北的好,看不到台北的美?
如果說照趙疼熊和帶剩益的便宜,資金應會進來買房才對?

還是不想當盤子罷了~?



WonderDragon wrote:
還是無法解釋東京房屋均價比台北市房屋均價低的事實...(恕刪)

我是認為不需花心思在探討台北東京房價孰高孰低的問題了,因為所有的數據都是平均值,而平均值只有在學術研究上有意義,就像台北市上季新屋均價54萬,假設最高150萬(大安區),而最低30萬(社子),那這個均值54萬就沒什麼意義。

就算台北的平均房價比東京高,那也是既成事實,難道台北房價會受東京房價漲跌的影響嗎?倒不如花點心思來探討房價高的可能原因,因為這些原因有長期性也有短期性的,原因一旦消失,買入的理由就會不見,那房價才有下跌的理由,這樣比較有意義一點。

WonderDragon wrote:
前幾十年台北市的房價的漲勢和漲幅,或多或少有憑據,而且比較實在。
這幾年的漲勢在放寬壽險業錢進不動產、展延建照、展延土建融資、降低利率、提高預售屋貸款成數、、、、
看到的是政府和業者合作的結果。...(恕刪)

我想W大已經起了個頭了...

前波的房價漲勢是通膨造成的,因為台灣經濟大起飛,人民所得大幅提昇,造成通貨膨脹,自然反應在房價上面,而這波的房價上漲是資金面造成的,確實是比較不實在,就像我前面提到的,一旦買入的原因消失,房價就會有下跌的理由了。

談到資金面,很多人都忽略了"綠巨人"的影響力,綠巨人是誰?郵局是也!
郵局是個非常奇特的組織,可以寄信也可以存錢,但是不能投資也不能借錢給你,那郵局收到的錢要往哪裡去呢?答案就是公債,綠巨人一直是公債最大的買主,因此也創造了一項世界第一,公債殖利率全世界倒數第一。

在以前經濟起飛的年代,郵局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因為吸納了民間的資金作為政府建設之用,但是時至今日,郵局卻是破壞資金體系的元兇(每次看到郵政壽險的廣告,心裡就不免OOXX,是怎樣啊?嫌錢還不夠多嗎)。

公債一直是法人大戶資金的最終避風港,因為金額巨大,要多少有多少,不會拒收(要不然你試著拿10億去銀行存存看,看他收不收),所以公債殖利率幾乎就是基本殖利率,也就是投資報酬率比公債殖利率低的商品就可以報廢了,因為直接買公債就好了。

台灣最新30年期公債殖利率2.33%,而美國是4.5%,一筆資金放給政府,30年後才能拿回來,每年才2.33%的利息給你,實在是低的可怕,銀行或壽險公司買這樣的公債幾乎是虧本經營(銀行的資金成本約在1.5%~2%,加上給存戶的利息就超過2.33%了),原本可以吸納游資的公債反而變成銀行的負擔,不得已只好多衝刺放款,最近公營行庫的房貸利率還是繼續屢創新低,就是一種兩害相權取其輕下的結果。

當很多人在精算每個月的房貸支出佔收入比多少多少時,同時有另一批人在煩惱錢沒地方放的問題

W大前面提到放寬壽險業前進不動產,這實在是不得已的,不這樣壽險業只好再買公債了,那更是弊多餘利,更早之前也提高海外投資的比重,種種措施都是為了減輕資金留在台灣的壓力,以免造成壽險業虧損,或使得公債殖利率倒數遙遙領先其它國家。

台灣不是錢太多,而是投資商品太少,原因之一是政府對金融業要不就是放任,要不就是的管制太多,就拿連動債來說,他就是一個投資商品,因為複雜跟高風險,在國外一向會設定購買對象的財力門檻,來到台灣,之前是完全不設限,現在則是一概不准賣。

之前政府採取種種措施吸引資金回流,卻沒有做好配套措施,錢是回來了,但是卻沒有好的投資機會,這些錢會前進不動產也就不足為奇。
ejan1969 wrote:
我是認為不需花心思在探討台北東京房價孰高孰低的問題了,因為所有的數據都是平均值,而平均值只有在學術研究上有意義,就像台北市上季新屋均價54萬,假設最高150萬(大安區),而最低30萬(社子),那這個均值54萬就沒什麼意義。

就算台北的平均房價比東京高,那也是既成事實,難道台北房價會受東京房價漲跌的影響嗎?倒不如花點心思來探討房價高的可能原因,因為這些原因有長期性也有短期性的,原因一旦消失,買入的理由就會不見,那房價才有下跌的理由,這樣比較有意義一點。...(恕刪)


前面的Case Study是用等同環境的實例來證明東京房價均價已經高於台北市均價,

不否認東京也還有很多超高價超高檔的建案比台北市貴很多,

但是使用實例應該不是只有在學術研究上才有意義。

我在建立正確觀念就是還有人認為台北市房價是合理的或是還是相對低的

沒有這些初步的信念和資訊,大家如何去思考下一步呢?

很多資訊大家不太了解,實坪、虛坪、銷售坪、公設比、登記量測標準、樑柱外露、施工工法、、、、,

大家沒有正確資訊的話,還真的以為台北市房價便宜!


房價和蛋塔熱潮很像,政府如果從頭至尾不介入,沒有需求熱潮就消退了。

很可惜政府一連串的振興房地產方案,高房價的結果已經產生了。
WonderDragon wrote:
大家沒有正確資訊的話,還真的以為台北市房價便宜!...(恕刪)

我在這個討論區閒晃這麼久,還真的很少見到主張台北市房價便宜的,不過像W大這般詳細分析各種數據給大家,實在令小弟佩服。

WonderDragon wrote:
很可惜政府一連串的振興房地產方案,高房價的結果已經產生了(恕刪)

這正是追求經濟成長下的必然產物,中國為了要保8保9,台灣為了要保"正",付出的代價就是如此。

這期的商業週刊正好講到GDP成長的迷思,看完之後不禁覺得要改變政府這種施政方向,人民觀念就要先改變,人民要政府拼經濟,政府就拼給你看,GDP成長6%,YA!大成功,問題是這6%你分到幾%?搞不好1%都沒有還負的。





一個非常有比較性質的實例,都是新成屋、捷運共構、40層以上超高大樓。

東京都豊島区東池袋四丁目 PK 新埔捷運新巨蛋

Case Study 10:

東京都豊島区東池袋四丁目
http://www.goldcrest.co.jp/html/owltower/index.html





主建物:14.73坪 (48.6 m2)
陽臺:2.85坪(9.4 m2)
售價:1,510萬元(4300万円)

新埔捷運新巨蛋 (591房屋出售 sale-detail-78409.html)

主建物:15.4
陽臺:2.87
售價:1,250萬元

講到東京房價,很多台灣人有誤解.
事實上東京都23區的區部,都是平原有621.81km²之大,
光區部可供建築的面積就是台北的5倍大了.

台北市約271km²,扣掉內湖南港士林北投文山的山區.
可供建築的面積只有東京都區部的1/5.

所以光先天條件來比, 台北市的房價就必然會比東京高.


再來比收入,日本人的首富是賣衣服的.日本人其實不是很有錢.郭董都比日本賣衣服的要有錢.
台北有錢人的密度不會比東京低.
日本的財富歸屬比較特殊,都屬於民間機構基金較多,日本的個人其實沒啥錢.
台北市人均GDP是48400美元,僅次於亞洲.
雖然輸東京,但是差距沒想像中大.

台北市建地面積是東京都區部1/5,兩者收入差距又小.那台北市跟東京都區部的房價相當是合理的.


最後談稅負,日本的稅賦比台灣重的多,
在台灣,對自用住宅課的稅之輕微,地價稅加房屋稅,大概只有日本的1/10,美國的1/20.

日本的資產稅,每年大約是房屋交易價格的1%.美國更狠,德州每年要繳到房價的2~2.5%.

所以日本美國房價當然便宜,稅課的重房價當然便宜.日本是國稅交完交縣市稅,扒兩次皮.

再者日本現在是人口零成長,或負成長.日本經濟也是一樣.那房價當然也是一樣.
而日本又很排外,根本不接受外來移民.

台灣現在是政府對陸資來台非常保守,一直擋著限制不讓陸資買房與進入台灣.
不然台北有著世界一流的居住環境,加上中國大陸的經濟潛力,房價是非常看好的.

從1.先天可建築面積2.人民收入差距小3.台灣持有房產稅負低4.中國大陸經濟潛力佳.
這四方面來看,台北市房價跟東京都區部同等級是正常的.

簡單說就是
台北市房子不貴咩
台北市"有錢人"還是買的起阿
你買不起就不算有錢人

夫妻倆年薪破180
不吃不喝要還幾年?

你們誤會東京了
東京地比較大
台北一點都不貴

繼續洗腦下去吧
看是單純相信外在資訊的人多
還是相信自身感受的人多~



權俊祥 wrote:
再來比收入,日本人的首富是賣衣服的.日本人其實不是很有錢.郭董都比日本賣衣服的要有錢...(恕刪)


根據富士比:
Rank Name Citizenship Age Net Worth ($bil) Residence
76 Tadashi Yanai & family Japan 60 6.0 Japan
183 Tsai Wan-Tsai & family Taiwan 79 3.3 Taiwan
334 Terry Gou Taiwan 58 2.0 Taiwan
PS. 為了找郭董真是累死我了....

BTW
看一看突然發現Taiwan richest 40
#11 Chao Teng-Hsiung
Net Worth $1.4 billion
Age 65
Source Property
Marital Status Married, 3 children

趙董..好樣的~
  • 2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