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台北市民 老了? 還是懶了? 電梯大樓小漲 公寓下跌4% .....


不長眼 wrote:
舊大樓不用重建???
8坪公寓持份跟2坪大樓持份???


我文裡已經講得很清楚了,我跟我朋友的例子可以說明,

權狀面積才是真正談判的籌碼,使用面積是加分的籌碼,持分影響真的不大,

我是不知道你有沒有跟建商談的經驗,但我跟我朋友的例子是這樣,

當然我們的地點可能也有差別,雖同在中正區,但地段不同就是了。
E見鍾情,獨E無二,The Best or Nothing, Only Mercedes-Benz!
CA91007 wrote:
重點不在真正的使用年...(恕刪)


我相信如果同樣地區的電梯華廈跟公寓談都更談出來的坪數公寓絕對比電梯多,
所以不能拿不同區域物件來比吧!

以中正區靠近中正紀念堂的華夏比中正區靠近中正橋的公寓比那絕對不同!






不長眼 wrote:
舊大樓不用重建???...(恕刪)


舊大樓重建就完全不要想了!

尤其大社區的電梯舊大樓重建談100年也建不了!!

賣掉換屋比較快!
肯特斯 wrote:
我相信如果同樣地區的電梯華廈跟公寓談都更談出來的坪數公寓絕對比電梯多,
所以不能拿不同區域物件來比吧!


你講的案例我沒經驗,我不能確定,

這樣說吧,我跟我朋友的例子都是以權狀跟使用面積為基礎來談,

我朋友的電梯華廈持分比例明顯比我的四樓公寓小,但談判基礎都是以權狀為主,持分並無太大用處,

因此分回坪數都是以權狀坪數為基礎來談,並沒以持分來談,

當然建商不是笨蛋,有人會硬是要用持分來談,

它們就會有兩套公式給你參考,一個是用權狀來計算,一個是用持分來計算,

但算出來的結果其實是差不多的,甚至持分還少一點,

有人因為有使用面積的優勢(頂加,地下室,公地私圍等),用權狀來算對她相對有利,

講到都更,現在公寓有建商願意談,多是政府的都更獎勵容積率做多,建商有賺頭才會願意幹,

除了原住戶可分外,還有多建可賣有賺頭建商才願意搞,建商不是笨蛋,

將來大樓遇到像公寓這都更問題的時候,我相信政府也會用同樣的方法來解決老屋問題,

不過說這麼多有實在都太遠,以台灣目前生育率世界最低,人口負成長來看,

幾十年後,需求有沒有這麼大?房價還能這麼高都是問題,

到時最先慘跌的又是怎樣的房子,怎樣的地段,都是問題。

我是認為活在當下,選擇正確的地段,適合自己的房子比甚麼都重要。

E見鍾情,獨E無二,The Best or Nothing, Only Mercedes-Benz!

CA91007 wrote:
你講的案例我沒經驗,...(恕刪)


很有參考價值,謝謝。

肯特斯 wrote:
我相信如果同樣地區的...(恕刪)


覺得公寓比較好的人, 幾乎都是以投資的眼光來看.

的確或許公寓長久下來會比較保值/增值, 但是賠掉的是生活品質和健康.

TC
CA91007 wrote:
你講的案例我沒經驗,...(恕刪)

贊同C大說的活在當下。電梯大樓和公寓差在容積和建蔽率不同。重點在每坪土地貢獻度。
肯特斯 wrote:



我相信如果同樣地區的電梯華廈跟公寓談都更談出來的坪數公寓絕對比電梯多,
所以不能拿不同區域物件來比吧!

以中正區靠近中正紀念堂的華夏比中正區靠近中正橋的公寓比那絕對不同!









舊大樓重建就完全不要想了!

尤其大社區的電梯舊大樓重建談100年也建不了!!

賣掉換屋比較快!...(恕刪)


舊公寓都更成功很快嗎???大部分也是談了10年以上都還在整合...

其實前面有人點出重點,一開始住進4-5層舊公寓的原始住戶,工作還房貸超過20年好不容易輕鬆了,建商來談都更說要原地拆除蓋新房子給你住,問題是叫已經快要退休的原始住戶拿出出幾百萬買 or 新房使用坪數縮水,這種都更是不可能成功的...
不長眼 wrote:
8坪公寓持份跟2坪大樓持份???

相同建坪之下公寓土地持分比較大沒錯,但與大樓差距沒這麼大。

個人在台北市公寓與大樓都持有過,四樓公寓土地持分約建坪的1/3,大樓土地持分約建坪的1/4~1/6 (不同大樓容積不同),以此計算,4樓公寓土地若是8坪,建坪約24坪,相同建坪之下大樓約有4坪土地持分(以1/6計算),若遇到容積比較低的大樓就有可能持有6坪。

所以是有差距,但差距沒那麼大,若是5樓公寓差距將更小。

以前公寓時代建築法令比較寬鬆,所留的空地比較小,現在的大樓雖然蓋高了,但在建蔽率與容積率限制之下,所留空地比公寓還要多。



缺口真 wrote:
雖然版上一面倒的在批...(恕刪)


小弟比的是市區的老公寓 vs 郊區新大樓
小弟能力從來都不敢奢望市區大樓
所以您跟小弟講的東西並不是站在同一個地版

我是覺得有人常常在喊房價高房價高
一直拿市區大樓每坪多少在那邊罵
(我當然也痛恨房價一直漲)
其實就是不願區就現實環境
天龍人心態
眼中就只有台北市蛋黃精華區能住人
一講到蛋白區蛋殼區就嗤之以鼻
小弟第一棟房子甚至買在同事聽到都覺得不可思議的遙遠的宜蘭
還台北宜蘭通車了5年
只為了先求有
為了小孩的教育 現在已經換到大台北的蛋殼區
短期內很滿足這樣的生活環境了
買進以來社區成交行情有漲那就當是附加的
我就這麼一間自住 也沒有其他的

因為沒錢只好改變思考 (誰說只有市區可以住人?)
因為沒錢只好用距離換生活品質 (每天少睡一些, 可以換更舒適更寬廣的活動空間)
如果像我這樣的人越來越多
那搞不好未來市區會跌 郊區會漲
輸贏還不一定
Boni_Nina wrote:
小弟比的是市區的老公寓 vs 郊區新大樓
小弟能力從來都不敢奢望市區大樓
所以您跟小弟講的東西並不是站在同一個地版
我是覺得有人常常在喊房價高房價高
一直拿市區大樓每坪多少在那邊罵
(我當然也痛恨房價一直漲)
其實就是不願區就現實環境
天龍人心態
眼中就只有台北市蛋黃精華區能住人
一講到蛋白區蛋殼區就嗤之以鼻
小弟第一棟房子甚至買在同事聽到都覺得不可思議的遙遠的宜蘭
還台北宜蘭通車了5年
只為了先求有
為了小孩的教育 現在已經換到大台北的蛋殼區
短期內很滿足這樣的生活環境了
買進以來社區成交行情有漲那就當是附加的
我就這麼一間自住 也沒有其他的
因為沒錢只好改變思考 (誰說只有市區可以住人?)
因為沒錢只好用距離換生活品質 (每天少睡一些, 可以換更舒適更寬廣的活動空間)
如果像我這樣的人越來越多
那搞不好未來市區會跌 郊區會漲
輸贏還不一定


希望別開口閉口天龍人...

你願意用通勤時間換好環境,
我決定犠牲電梯與管理,讓老婆能走路上班、離親人近可以就近互相照應、享受市區生活便利。
每個人所認定的生活品質不會在同一個點,真要十全十美除非是有錢人,
因此選擇市區舊公寓或郊區新大樓是個人取捨問題,無關對錯。

說實在,從你過往的發言在我看來你心理認為選擇市區舊公寓的人都是錯誤的,
甚至是用瞧不起或仇視的心態...只是有必要這樣嗎? 都只是取捨的問題罷了!!

郊區若有題材當然有機會漲,但市區要跌還真是不容易,但我想就別太執著於輸贏了。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