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4

轉文林苑三十六戶的居住正義 PO 文


Rakki wrote:
所以你認為只要專家說...(恕刪)


爬爬文吧..

你把公辦都更想成捷運及公園這類沒啥疑問的公共利益不就成了?

我已經說過, 其實在台灣現在社會互信基礎薄弱大環境下..
搞公權力直接主導主持的都更, 公信力要建立真的很有問題..
不必建商派來捅刀子, 我也有此疑慮...

可是同樣環境下, 你難道覺得給建商來搞會更有公信力?
政府跟非營利單位的專家都不可信任了, 那身為利益當事者的建商來主導..
怎會更有公信力? 說真的, 台灣的建商形象普遍很差...
要找善良公正的人, 你是到學校去找學者教授呢, 還是跑到土匪窩去找?
我不敢說土匪窩沒有善良公正的人,但是我不認為很容易找到...
這應該是可以分析比較來的... 而不必一路抬槓... 堅持完美是好的..
但是多半沒成果... 反倒是慢慢修正到最理想才是常態...

如果公辦都更, 非營利專業單位來主導, 民意代表監督都不夠..(歐美就是如此..)
那借問台灣還找得到更具公信力的單位或團體, 更有堅督效力的單位嗎?

-----------------------------------------------------------------------------

都市更新是要在真正需要更新的地區作更新,而不是只有利益考量,只找些所謂精華區,炒房地產,
只為了短期的利益,大家想賺幾翻!犧牲自己的財產及權益,來成就好幾十億的商機!

而一般住戶及市民實在很難和建商、實施者及財團對抗。

---------------------------------------------------------------------------

台灣的都更法, 名為公益, 實為圖利私人, 以建商, 炒家及精華區住戶為主...
都更以圖利為目標, , 不是根據必要性, 而是根據"可否獲利"為成案標準..沒有公共利益..
政府公權力不應介入民間圖利行為... 多數決及強制拆除是沒有正當性的
-----------------------------------------------------------------------------

台灣都市更新, 沒有合理的權利變換機制, 由建商來主導進行, 而建商是理所當然既得利益者..
然而都更法越玩, 就製造越來越多都更受害者....永無止境
----------------------------------------------------------------------------

因為都更受害者及社會運動人士努力, 政府及相關單位已經開始重視都更不合理地方..
進行某種程度改進, 甚至消極不再執行慘無人道的多數決.. 這是一大勝利..
不過在都更法尚未真正完備前, 大家還是要努力監督政府, 與貪婪無恥的建商派
(包含建商, 炒地家, 精華區居民..)
對抗到底...

-------------------------------------------------------------------------
還在講袋地就地合法?
之前請你們回應的如果袋地四周被蓋起來的問題呢?
不要只會鬼打牆,
請回應

glassia wrote:
還在講袋地就地合法?...(恕刪)


他前面已經說的很清楚了,就是文林苑不要蓋,
鄰居不要都更就不會影響王家袋地"合法"存在

活在天龍國的天龍人講的天龍法律

bar0402 wrote:
我早說過當初這建築法規訂定時, 就該考慮更老舊袋地畸零地就地合法問題..
這是當初法律不夠週延的後遺症...


bar0402 wrote:
我早就說過了..

如果今天台灣法院一直都努力在"主動"強制袋地及畸零地收購..
這樣強調其正當性也罷/..


想合法那個部分?

名  稱 都市計畫法
修正日期 民國 99 年 05 月 19 日

第 39 條
對於都市計畫各使用區及特定專用區內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基地面積或
基地內應保留空地之比率、容積率、基地內前後側院之深度及寬度、停車
場及建築物之高度,以及有關交通、景觀或防火等事項,內政部或直轄市
政府得依據地方實際情況,於本法施行細則中作必要之規定。

第 40 條
都市計畫經發布實施後,應依建築法之規定,實施建築管理。

第 41 條
都市計畫發布實施後,其土地上原有建築物不合土地使用分區規定者,除
准修繕外,不得增建或改建。當地直轄市、縣(市)(局)政府或鄉、鎮
、縣轄市公所認有必要時,得斟酌地方情形限期令其變更使用或遷移;其
因變更使用或遷移所受之損害,應予適當之補償,補償金額由雙方協議之
;協議不成,由當地直轄市、縣(市)(局)政府函請內政部予以核定。

名  稱 建築法
修正日期 民國 100 年 01 月 05 日

第 44 條
直轄市、縣 (市) (局) 政府應視當地實際情形,規定建築基地最小面積
之寬度及深度;建築基地面積畸零狹小不合規定者,非與鄰接土地協議調
整地形或合併使用,達到規定最小面積之寬度及深度,不得建築。

第 44 條
直轄市、縣 (市) (局) 政府應視當地實際情形,規定建築基地最小面積
之寬度及深度;建築基地面積畸零狹小不合規定者,非與鄰接土地協議調
整地形或合併使用,達到規定最小面積之寬度及深度,不得建築。

第 45 條
前條基地所有權人與鄰接土地所有權人於不能達成協議時,得申請調處,
直轄市、縣 (市) (局) 政府應於收到申請之日起一個月內予以調處;調
處不成時,基地所有權人或鄰接土地所有權人得就規定最小面積之寬度及
深度範圍內之土地按徵收補償金額預繳承買價款申請該管地方政府徵收後
辦理出售。徵收之補償,土地以市價為準,建築物以重建價格為準,所有
權人如有爭議,由標準地價評議委員會評定之。
徵收土地之出售,不受土地法第二十五條程序限制。辦理出售時應予公告
三十日,並通知申請人,經公告期滿無其他利害關係人聲明異議者,即出
售予申請人,發給權利移轉證明書;如有異議,公開標售之。但原申請人
有優先承購權。標售所得超過徵收補償者,其超過部分發給被徵收之原土
地所有權人。
第一項範圍內之土地,屬於公有者,准照該宗土地或相鄰土地當期土地公
告現值讓售鄰接土地所有權人。

第 46 條
直轄市、縣 (市) 主管建築機關應依照前二條規定,並視當地實際情形,
訂定畸零地使用規則,報經內政部核定後發布實施。


bar0402 wrote:
我只講到可不可以這樣做的問題..
我不是法律系, 又非立法者, 沒必要去咬著每條法律去找自己麻煩..


果然,不是法律系, 又非立法者, 沒必要去咬著每條法律去找自己麻煩的人,説的"高見",總是"創意無限"。

rleeplay wrote:
想合法那個部分?名 ...(恕刪)


還在玩違法遊戲啊? 一點建設性也沒有!!!!




-----------------------------------------------------------------------------

都市更新是要在真正需要更新的地區作更新,而不是只有利益考量,只找些所謂精華區,炒房地產,
只為了短期的利益,大家想賺幾翻!犧牲自己的財產及權益,來成就好幾十億的商機!

而一般住戶及市民實在很難和建商、實施者及財團對抗。

---------------------------------------------------------------------------

台灣的都更法, 名為公益, 實為圖利私人, 以建商, 炒家及精華區住戶為主...
都更以圖利為目標, , 不是根據必要性, 而是根據"可否獲利"為成案標準..沒有公共利益..
政府公權力不應介入民間圖利行為... 多數決及強制拆除是沒有正當性的
-----------------------------------------------------------------------------

台灣都市更新, 沒有合理的權利變換機制, 由建商來主導進行, 而建商是理所當然既得利益者..
然而都更法越玩, 就製造越來越多都更受害者....永無止境
----------------------------------------------------------------------------

因為都更受害者及社會運動人士努力, 政府及相關單位已經開始重視都更不合理地方..
進行某種程度改進, 甚至消極不再執行慘無人道的多數決.. 這是一大勝利..
不過在都更法尚未真正完備前, 大家還是要努力監督政府, 與貪婪無恥的建商派
(包含建商, 炒地家, 精華區居民..)
對抗到底...

-------------------------------------------------------------------------

rleeplay wrote:
想合法那個部分?名 ...(恕刪)


這些法規有溯及既往嗎?

varg wrote:
他前面已經說的很清楚...(恕刪)


不錯不錯.. 果然有點大腦..

沒有非拆非蓋不可的"公共利益"理由, 當然要優先保障王家的財產權..
若要以私利立場去處理,那就照合建案手法, 全部同意才進行..

-----------------------------------------------------------------------------

都市更新是要在真正需要更新的地區作更新,而不是只有利益考量,只找些所謂精華區,炒房地產,
只為了短期的利益,大家想賺幾翻!犧牲自己的財產及權益,來成就好幾十億的商機!

而一般住戶及市民實在很難和建商、實施者及財團對抗。

---------------------------------------------------------------------------

台灣的都更法, 名為公益, 實為圖利私人, 以建商, 炒家及精華區住戶為主...
都更以圖利為目標, , 不是根據必要性, 而是根據"可否獲利"為成案標準..沒有公共利益..
政府公權力不應介入民間圖利行為... 多數決及強制拆除是沒有正當性的
-----------------------------------------------------------------------------

台灣都市更新, 沒有合理的權利變換機制, 由建商來主導進行, 而建商是理所當然既得利益者..
然而都更法越玩, 就製造越來越多都更受害者....永無止境
----------------------------------------------------------------------------

因為都更受害者及社會運動人士努力, 政府及相關單位已經開始重視都更不合理地方..
進行某種程度改進, 甚至消極不再執行慘無人道的多數決.. 這是一大勝利..
不過在都更法尚未真正完備前, 大家還是要努力監督政府, 與貪婪無恥的建商派
(包含建商, 炒地家, 精華區居民..)
對抗到底...

-------------------------------------------------------------------------

bar0402 wrote:
不錯不錯.. 果然有點大腦..

沒有非拆非蓋不可的"公共利益"理由, 當然要優先保障王家的財產權..
若要以私利立場去處理,那就照合建案手法, 全部同意才進行..
...(恕刪)


讓王家的畸零地失去建築的機會,叫保障王家的財產權。



Erichuangtw1980 wrote:
讓王家的畸零地失去建...(恕刪)


王家現有的土地, 有沒有建築在上面?
當然有...

那不能建築的原因, 並不是真不能建, 而是後來法規的問題..
所以我才說當初訂定法規, 必須考慮讓王家這類舊宅就地合法的可能..
法律的訂定及執行本身就該考慮情跟理.. 不是只要認為動機是對的, 就一律蠻幹到底..

你想想你若是王家先人, 一百年前進住這兩塊土地前, 會知道什麼叫畸零地?
什麼叫建築線? 王家在都更法之前, 也不可能考慮到土地後來會被多數決掉!
不是嗎? 都更法到現在也不過13年左右...

-----------------------------------------------------------------------------

都市更新是要在真正需要更新的地區作更新,而不是只有利益考量,只找些所謂精華區,炒房地產,
只為了短期的利益,大家想賺幾翻!犧牲自己的財產及權益,來成就好幾十億的商機!

而一般住戶及市民實在很難和建商、實施者及財團對抗。

---------------------------------------------------------------------------

台灣的都更法, 名為公益, 實為圖利私人, 以建商, 炒家及精華區住戶為主...
都更以圖利為目標, , 不是根據必要性, 而是根據"可否獲利"為成案標準..沒有公共利益..
政府公權力不應介入民間圖利行為... 多數決及強制拆除是沒有正當性的
-----------------------------------------------------------------------------

台灣都市更新, 沒有合理的權利變換機制, 由建商來主導進行, 而建商是理所當然既得利益者..
然而都更法越玩, 就製造越來越多都更受害者....永無止境
----------------------------------------------------------------------------

因為都更受害者及社會運動人士努力, 政府及相關單位已經開始重視都更不合理地方..
進行某種程度改進, 甚至消極不再執行慘無人道的多數決.. 這是一大勝利..
不過在都更法尚未真正完備前, 大家還是要努力監督政府, 與貪婪無恥的建商派
(包含建商, 炒地家, 精華區居民..)
對抗到底...

-------------------------------------------------------------------------
  • 13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