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內湖五期根本是被低估的區域,交通超方便,大眾運輸也完善,生活機能爆表

內湖上下班時間
開車很塞地
尤其週五下雨的話
出這個園區就要搞很久了

開車是很享受沒錯
但停車費成本和通勤時間成本也不少

內湖公司如靠近捷運還是比較幸福的
快多了

Mr.0986 wrote:
內湖上下班時間開車...(恕刪)



嗯 ... 沒別的意思!

這兩則都是今天剛好看到的.
理性討論,勿戰


五期豪宅降價求售




內科壅塞 突顯都市規劃毫無遠見
https://tw.house.yahoo.com/news/%E5%85%A7%E7%A7%91%E5%A3%85%E5%A1%9E-%E7%AA%81%E9%A1%AF%E9%83%BD%E5%B8%82%E8%A6%8F%E5%8A%83%E6%AF%AB%E7%84%A1%E9%81%A0%E8%A6%8B-024700958.html?soc_src=unv-sh&soc_trk=li

作者住展房屋網提供 | 住展房屋網 – 8小時前

【住展房屋網/台北報導】擁有逾10萬就業人口的內湖科學園區,產業發展雖活絡,但上、下班『一段路走一輩子』的壅塞交通,卻是困擾園區所有人的夢魘,對此台北市針對內科交通進行調查,短期計畫建議企業可調整上、下班時間避開車潮,中、長期則打算重新規劃公車路線與輕軌等大眾交通因應。

柯文哲提到,內湖堵車嚴重,主因在於本末倒置的發展,讓公共運輸落後於社區規劃,等到人都塞滿以後,才發現交通系統不堪負荷;台北內湖科技園區發展協會祕書長吳雲瑞亦表示,根本問題源自園區最初規劃時,未考量將來會發展成科技園區,以致道路設計過窄,進而衍生塞車問題。

由此可見,真正造成嚴重阻塞的源頭,來自區域規劃不具遠見的短視近利,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這不僅是內科單一的問題,也是台灣都市發展最大的弊病。

台灣在面對區域開發時,並未融入『總量管制』與『適度留白』的思維,以內科為例,當初是以7萬人的尺度作整體規劃,但如今活動人口幾乎翻倍,交通系統當然不敷使用。

面對發展突破原有架構時,官方往往只強調是因開發繁榮所致,為自己臉上添光,但既然已有開發架構,後續管控就應該以維持既定模型為主,而非放任其發展無限膨脹,否則一旦總量負載踰越基礎規劃,不僅交通亂象叢生,生活品質也會同步滑落。

看看許多老舊市區與發展較早的重劃區日漸雜亂的市容,再再說明這種未導入總量管控的開發模式弊害無窮,但官方卻只知補救而不檢討最初控管的源頭預防,使問題愈發嚴重。

再者,區域開發秉持『塞滿主義』,未適度留置彈性空間以備後續發展使用,亦是造成區域環境每下愈況的原因之一。從我國的城市發展史來看,區段開發超過負荷是可以預見的,假使總量管控無法落實,城市的適度留白就相當重要,目的是在不破壞區域整體質展的前提下,為將來公共建設與民間開發保留土地。然而早期區域開發案多半無此規畫,以致整體空間欠缺彈性。

住展房屋網企研室強調,倘若未來開發規劃未確實融入上述兩概念,仍舊信奉過往極大化的發展思維,將來城市空間的敗壞將繼續困擾社會大眾。
manson_tv wrote:
嗯 ... 沒別的...(恕刪)

這新聞滿笨的

本來就是開價打八折
看五期實價登錄
根本沒跌沒漲
行情就是7x萬,只是大家都開價近百萬

第二篇您是雞頭鴨講了
內湖五期離內湖滿遠的
他離松山比較近,南京東路跟基隆路塞不塞比較影響五期

內科塞不塞,影響大直比較多
不行啦,我一個朋友這陣子才用比時價登錄貴的價格買了五期,怎麼可以跌,得趕快提醒他號召五期的屋主加價賣才行了!
manson_tv wrote:
嗯 ... 沒別的...(恕刪)
三十多年前,我伯父買在環亞百貨(微風南京)後面巷子的大樓,被住在延平北路的親戚笑,附近沒傳統市場,生活很不方便。現在不知誰在笑。支持你,當你繳完20年本息後,你會突然發現,你家的房價比天龍國七十年的老大樓還高,你的五期鄰居上。
wchang86 wrote:
三十多年前,我伯父...(恕刪)


真的,最近根本不習慣去台北市老城區

都在內湖五期+信義計畫區晃,最多到民生社區
(採買都在Cosco、大潤發、家樂福,菜市場已經半年沒去過了)

我打死都不信,一個優美交通又方便的環境,20年後房價會比不上老城區
< />潭美國小好像開始動工了。

Nerduke wrote:
我打死都不信,一個優美交通又方便的環境,20年後房價會比不上老城區...(恕刪)


沒法子, 高中前三志願都在市區, 補習也方便, 就算專車接送, 住市區還是比較省時.

hca17 wrote:
結果....這邊生活機能跟交通根本超棒,意外的驚喜


內湖五期根本是鳥不生蛋的荒涼地方
生活機能差到極點
交通爛到極點
說實在話這邊房價沒有一坪20萬以下根本不值得買
交通/生活機能也沒差到沒辦法生活吧????除非想要一下樓就想要有菜市場,攤販,但問題能接受環境嗎? 確實是有改善的空間,要時間就是了
萬丈高樓平地起。。。怎麼可能一夜之間全都建設好啦~
當然是會越來越好,如果不想忍受建設期,那就選擇其他區域囉,這就看個人選擇
就像20年前的台北,跟現今的台北環境來比,好太多了吧~


P.S本人沒有買這。。但是個內湖人,也不時經過這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