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nliow wrote:
我講一個例子...強...(恕刪)
內行人,除了作業績或領計件獎金性質等做越多領越多的工作外,
老實講其他辦公室職務,實力再強對薪水是沒多大幫助的,
這是個人待過幾間千大上市公司的感觸,還不如努力攀上皇親國戚等裙帶關係管用。
企業幾十年高成長獲利,都進大老闆和董事口袋,員工薪水是二十年如一日還很多倒退的或失業的。
這是整體勞資結構問題,長期政府放任企業壓榨勞工卻又大力租稅優惠給企業主的惡果。
新聞中是怪年輕人買不起帝寶嗎? 還是仁愛路的毫宅嗎? 只是要個一般的房子啊,現在市區一個老國國宅都可以開到一坪五六十萬,這是毫宅嗎? 這些人摸著別人的良心講講看吧(自己的良心應該摸不到了)。
前幾天翻些舊東西時不小心看到的:2003 年的購屋經驗
「目前台北市的新成屋 , 除了少數的地點外 , 普遍處於每坪 21~48 萬 之間」
當時新成屋是 21 ~ 48 萬,那中古大樓呢? 30 年老公寓呢? 現在 30 年老公寓都都比這貴了!
是怎樣? 通貨膨脹嗎? 要不要去查這十年來的物價指數變化?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