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誠路二段 有些地方還是菜田~ 大葉高島屋 那還是一片稻田!
還有插秧 比賽~

後來 才出現什麼啤酒屋~
好多人 喝酒走在路上~
美國學校 那塊地~
是以前美軍 宿舍的地~
小學上下學 都會經過~
但是那些房子都是廢墟~
不過 還有網球場~
現在回想~感覺 好多回憶 在這~
有點跟現在的天母 聯想不太起來?

所以 什麼沒落 對我來說~
我是不希望天母太熱鬧~
也不喜歡捷運~
還有百貨公司~
棒球場~
這些 對我 感覺 只是讓這裡 更多人聚集!
導致 房價居高不下~
我還想 再自己家附近 買一間公寓~
這樣才能就近照顧 父母~
不過 我倒是覺得 天母 好處是很適合 老人~
因為 她有四間醫院再附近~
有台北榮總 新光醫院 陽明醫院 振興醫院~真是有夠多醫院~

饅頭爸爸
我覺得與其說"沒落",不如說10多年前左右,天母硬被轉型成一個不合身的商圈
而近幾年慢慢褪去這件不合身的外衣
但是本來合身的衣服太久沒穿了,一時不知道該穿什麼出門
我記得很小的時候,天母很簡單,也沒什麼商圈商場
就是六段七段的路旁,有些和台灣便利商店或者柑仔店不同風格的小雜貨店
一個個用籃子裝的商品,用厚紙板標上價錢陳列在店裡店門口
小時候常跑的就是藍色大樓新學友,以前還有個遊樂場,算是"年輕人"聚集的地方

很多地方都是雜草(或是農地?)
到了晚上比較熱鬧的就是忠誠路的啤酒屋了,印象最深刻的是一間叫"綠洲"的,就在現在高島屋那個點左右
天母東路的方家小館和大使館兩間江浙菜館,也是幾乎每周都會去
天母本來就是住宅區,有人會覺得是"高級",因為歪國人多
會讓不少外地人感覺有新鮮感(這幾年有時會跑外縣市,有時待個兩天,一個白種歪國人都看不到,更別說是10幾20年前)
加上天母特有的小品商店,小館子等
外地人來的多,造成人潮,嗅覺最敏銳的商人自然不會放過商機
這件不合身的大衣就慢慢做好了

近年對岸崛起,"台灣沒落"後
天母這一帶的外籍商務人士越來越少,我家樓下住了10多年的日本人小家庭也搬走了(不知搬去哪......國)
天母漸漸失去原始的主要特色之一
信義商圈和天母商圈的同質性也相近(西門町一直都是另一種客層的商圈)
我覺得天母要恢復成原本的風貌和味道,是不大可能了
台灣的近年來的情勢和發展以至未來,應該不會再創造這種機會
不過我還是認為,天母仍是台灣居住地區的首選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