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想退休的人 wrote:
一個中年上班族的心聲
我是一個即將38歲的上班族 在我24歲退伍的時候 面臨了第一份工作的抉擇
由於我當時的女友 也就是現在的老婆
已經早我一年進入職場 也通過銀行的試用期 所以月薪當時已接近3萬8(辦事員) 還不含行員48萬的優惠存款
就當時一個平凡的上班族而言 已經是非常優渥的待遇
傳統上社會賦予男性必須養家活口的價值觀
如果我那時選擇了當一個平凡的上班族 即使是銀行行員(我本人就讀企管系)
我可能在職場上前10年的薪資都會不如我當時的女友
在我大男人的價值觀裡 真的不能夠接受
於是我選擇了金融業裡業務性資的工作 即使我並不太喜歡自己當業務的嘴臉
或許是上天的眷顧吧 第一年就領了幾乎百萬的年薪 似乎人生就該是如此的順遂
在亞洲金融風暴中 我虧掉了人生第一個百萬
但和女友的感情卻出乎意料的穩定 真是賭場失意 情場得意
女生對買屋所帶來的安定感 或許多數男性友人都有所領教 於我心有戚戚焉吧
這時女友竟然想跟我一起購屋(中和景平路皇普大道東--裝潢屋420萬) 以見證情比金堅
好面子的我 即使身上只有10萬元不到 但因為我太傻太天真 竟然相信建商的廣告
以為只要10萬元就可以買一個幸福的小窩 此外再加上無可救藥的自以為人定勝天
於是乎我欣然允諾
這時建商的無息貸款及銀行貸款的雙重壓力 就開始了我一天3份工作的悲慘歲月
這期間從早工作到晚 7~11 只多不會少
感謝那時候給我工作薪水的公司 說真的 即使當時是在某知名飲料公司
但以大學畢業生當業務人員 每晚在各家店頭鋪貨的 我真的還是他們家的第一個
我當時的主管還認定我做不滿一個月 但我還是苦撐的做完半年還完建商無息貸款後才離職
這時我出社會後最累的一段日子
之後當然做業務還是有很多"很江西簡稱"的事情 但為了賺錢 我還是忍氣吞聲的咬牙苦撐
也感謝所有客戶的支持 到現場都還沒有流失半個客戶 被信任的感覺也是一種快樂
這中間我還完成了研究所的學業(一般生) 也考取了兩張還算高階的證照
終於在公司組織改造的時候 轉型成為中階行政人員 暫時得以擺脫業務人員每月必須業績考核的壓力
靠著之前業績的餘蔭 每個月還得以坐享高薪 現在每個月唸茲在玆的就是維持自己被公司利用的價值
很感謝我的家人 雖然沒給我任何金錢上的幫助 但還是讓我完成大學學業 直到研究所才需要申辦助學貸款
即使在我努力的過程中 家人有人中風 但所幸不是一些更不幸的人所罹患的罕見疾病
不至於讓我傾家蕩產 一無所有 想想自己真是幸運
得以靠著自己金融方面的專業 在亞洲金融風暴過後 再也沒有重大的財務虧損
也憑藉自己跟老婆的努力 在台北市買下了兩間房子
一是中古(收租等都更的資產) 一是五年不到新屋(家人同住打拼的動力) 都約40坪 市值共近4000萬
或許有網友以為我是炫耀 希望在你們眼中我沒這麼愚蠢
如果在台北市不到4000萬身家又想炫耀的人 我覺得是井底之蛙
尤其是我服務的客戶個個身家過千萬 卻也看不到驕氣
我想說的是 在資本社會中 資本所得在所得中大於勞力所得的比例愈形擴大 是趨勢 是很難扭轉的
所以未來貧窮 我個人覺得是會繼承的 從主計處家戶所得也可一窺究竟 這也是M型社會主要的原因之一吧
但我常常看到公司一些比較資淺的行政人員 尤其是男生 問他們怎麼甘於接受3萬不到的薪水
這在台北 如果要養家活口 真的是非常困難吧 問是否有意願轉作業務人員 大家卻是噤聲不語
你不適度的犧牲時間 甚或尊嚴 去換取更高的勞力所得 並藉由正確的投資 以錢賺錢 去累積自己的資本
那我真的只能期待你是含著金湯匙出身 那你就無須抱怨 因為你是M型社會的右端
不要再相信政府 在我個人的認知 政府只要管好教育 讓每個人的機會盡量均等
使得社會階層得以因自身的努力而能上下流動 就馬皇萬歲了
但這最起碼的社會公平也因推甄這類可能流於不公的考試制度而逐漸消失
不要再花費時間埋怨房價的高低了 趕快坐起言行吧
別讓我們的孩子繼承我們的貧窮
除了建商、投資客之外,台北市的住民裡面,類似老兄這樣的經驗者其實不少,只是這些人較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