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房價~~~心得!!!

Davidvampire wrote:
確實有共識,那就是台北市的房價貴,但用咱們口袋的深淺,去揣度他人口袋的深淺,很可能會淪為坐井觀天之譏,
另外這裡指的他人,不單是指自然人,在台北市這個資本的競逐場,多得是有引導市塲價格力量的法人....(恕刪)


有共識"台北市的房價貴"就好了,也駁斥『貴不貴是相對的,那位田姓專家的論點也非無的放矢』這句話!

Davidvampire wrote:
國泰人壽23日以29.9億元買下錢櫃台北SOGO館的大樓,換算每建坪價格為130.27 萬元,創下商業大樓新高價,換算土地價格每坪則破千萬元,刷新全台土地交易單價新高紀錄。據瞭解,最大受惠者為主要屋主、前錢櫃董事長劉英,劉英是在十年前主導買地建樓。

國泰收購忠孝東路錢櫃ktv的土地單價,如果不是台北市有成交記錄以來,最高的一筆,望請指教印象所不及之處?...(恕刪)


國泰收購忠孝東路錢櫃ktv的土地單價每坪都已經破千萬元,
那麼新光三越站前店那土地每坪要破幾千萬元?
全日本東京都中央區地王也才四千萬元,忠孝東路錢櫃ktv都要破千萬元!
台北市土地比較便宜?
大家一起來看看日本第26位的土地價格....。

http://www.tochi-d.com/chika_detail/2009/155017.html

詳細情報
全国順位26位,東京都順位26位中央区順位11位,坪単価3966.9万円(1400萬新台幣)
住所東京都中央区銀座3-7-1最寄駅/距離銀座 150m
建蔽率/容積率80 / 700

東京銀座離銀座車站150m,商業土地容積率700%,土地坪単価1400萬新台幣!
台北市忠孝東路錢櫃ktv(容積率560%)這塊地在台北市可能排名50名以後,可是已經都要破千萬元了,
是否太貴了一點
.......

Davidvampire wrote:
公告日期:98年12月24日
開標日期:99年01月07日
不動產標示:臺北市大安區懷生段四小段179地號
面積:238 平方公尺
使用分區:第三種住宅區
原列標底價:89,630,800
得標金額:201,788,888

每坪約279萬...

公告日期:98年11月05日
開標日期:98年11月19日
不動產標示:臺北市中正區永昌段六小段125、126-1地號
面積:196
使用分區:第三種住宅區
原列標底價:34,848,800
得標金額:41,680,000

每坪約70萬(恕刪)


查資料很簡單,會不會分析資料和有沒有刻意誤導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知道不知道那個永昌段六小段在那裡?
要拿永昌段六小段和東京中央區比,你確定嗎?

不過要謝謝你的資料,你自己可以看看這住三(容積率225%)每坪就約279萬。
這還是政府招標的土地,私人土地價格就更高了,
那商業土地呢?
東京中央區大部分是商業區,容積率都是700~800%,均價也才650萬/坪。


http://www.tochi-d.com/tokyo/chika_rank_2009.html/

地域名変動前年比 平均坪単価 全国順位
01中央区 -1858.3万円1位
02千代田区 -1791.8万円2位
03港区 -1059.7万円3位
04渋谷区 -1023.4万円4位
05新宿区 -857.2万円5位
06台東区 -399.2万円8位
07豊島区 -362.7万円9位
08目黒区 -337.5万円11位
09文京区 -332万円 12位
10品川区 -314.5万円13位
11武蔵野市 -253.4万円16位
12中野区 -230.5万円17位

東京前12區的土地平均坪単価,和台北市12區的土地比看看,
東京的容積率普遍大於台北市,而且獎勵容積也大於台北市。

土地是原料,房屋才是真正的產品,有人使用一斤600的原料,有人使用一斤300的原料,
最後成品都是賣你50一個,那個比較值得?


Davidvampire wrote:
台北市80%自有住宅家庭,所展現出來的民意,最後數人頭的結果,估計會大出很多人的意料之外.
網路民怨的第一名,並不代表這些小眾在離開虛擬回到現實後,能真的得到社會大眾多數的支持.


我不反對你說的,所以我說我在以最經濟實惠的方法宣揚正確的觀念,
我不認為這只是你口中的口水之爭,我也相信已經產生些許作用了。

積沙可成塔,野火也會燎原!
其實房價問題最大還是這個政府縱容建商以灌水的虛坪大賺黑心錢

如果政府可以修法未來房地產買賣以室內實坪計價
那依照台北市中心現行的房價,扣掉虛坪後,一坪幾乎都在100~300萬台幣
事實上這個價錢絕不會低於東京倫敦
也許我的資訊來源有限,但據我所知日本,英國,美國,中國都是以室內實際坪數在計價的
如果我沒記錯,香港也是室內實際坪數計算

當這些房地產炒家在灌輸大家台北房地產價格遠低於香港時,是否可以告訴大眾您賣的房子以實際坪數計算時一坪多
少錢?
未來的世界絕對是全球化的時代,也就是大家的資本會更加流通
現在我們很難購買日本的房子,但未來不一定,未來的房地產很可能是全世界去比價
會來買台北市房子的資金,除了炒,想賺一筆以外,頭腦清楚都知道不划算
但是,"炒"總有結束的一天

我現在不是買不起台北市的房子,而是我不想花比東京市中心還貴的房價,買一個環境,建材,地段樣樣不如人的房子,讓這些錢被黑心炒家賺走

我不知道台灣這種荒謬的賣房子方法還能持續多久
但如果台灣持續這種荒謬沒有道理的房價,大不了就永遠不在台北市買房子,退休就去美國養老

North bay area single new house現在也不過60萬美元上下,有天有地有view
如果現在房價這麼高
大家都還覺得會漲
投資客或建商幹麻賣呢??
繼續持有,過個幾年房價賺得不是遠比利息多??
房價直直漲
那法拍屋那邊來的
還款有問題隨手在二手市場上賣掉就好啦
何必走到後面那一段

任何商品買賣 價錢太高就形成泡沫
泡沫有大有小 但是不變的通則就是一定會破
時間的問題
史上最有名的就是荷蘭鬱金香
最貴一顆球莖漲到等於阿姆斯特丹鬧區一棟房子
也出現很多專家 解說什麼樣的條件球莖會繼續漲(和現在的分析師很像)
最後 崩盤了
現在 一顆大概一歐元(普通品種) 台灣可能會便宜一點
只是現在討論的是很貴的房子
一個吹氣吹了好幾年的泡沫
只可惜 台北的空屋越來越多
不管是店面 住家 商辦到處都在租
有能力一起來吹泡泡的越來越少了
房價要漲
大概只有賣房子的和收錢打廣告的才會覺得漲
(要趙X雄承認房價跌??就算公司宣佈沒現金了都不會承認房價跌了)
至於我們這種市井小民
照自己的意思過日子吧
錢不花不會咬自己
當大通澎後的大蕭條發生 誰有現金誰說話
到時可以慢慢挑好貨



mozi wrote:
若以主計處的數據來推算,台北市的每戶所得大概只有51000美金左右,
除非台北市每個家庭大多都是單身貴族,不然台經院的數字(台北市的人均GDP為48,400美元),實在不知道是怎麼統計來的

台經院是一個私人的研究機構,他的研究數字跟詳細計算方式其實說明的一點都不清楚(相對於主計處有詳細的稅負資料,主計處可信度應該高很多),如果把它的說法當真,那台北市人就真的個個是富翁了!! (雖然我是台北市人,但是身邊週遭的例子, 根本不是這樣)



家計單位是一個經濟單位,可表示一個單一個人,或一群志願同居住在一起的個人.故家計單位內可以僅有一人,或一人以上之個人的經濟單位,用以區別企業單位.廣義言之,個人所得即指家計單位之所得.

所以GDP從所得面觀之,家計單位的所得其實只占它的一部份,還不到50%,而另一個主要部份就是企業所得.
所以主計處跟台經院都是正確的,只是兩個單位說的其實是一個概念的兩件事,但仔細想想,在台北房市征戰四
方的,又何只家計單位中的個人而已,最最強悍在引導市場價格的,不都是那些法人嗎?


mozi wrote:
容積率一樣的土地才有比較的意義,就像台北住三的土地會比住二貴一樣
能蓋比較多建坪的土地,當然會比較貴,日本土地的容積率大多比台灣高,
樓上的仁兄再討論這些東西時,完全忽略容積率的問題,只單純按照絕對金額比較,有失公允!!



完全正確,確實有失公允,雖然用容積單價去核算,最後的結果依舊.

國泰錢櫃這塊是商三--土地單價1059萬,容積560%.
東京的地王同樣是商業地--土地單價4481萬,容積800%.
東京的人均GDP是65,453美元,而台北市則是48,400美元.
稍加計算,即便不用土地單價,而改以容積單價與兩地的人均GDP相較,台北市地王的價格,依然難望東京地王的項背.

或許等那一天,台北市的土地單價到了一坪3300萬以上,容積單價一坪到了414萬時,再來討論,台北市是否發生泡沫,也為時未晚,相較一個長期通縮,經濟幾近零成長,人口老化及少子化的進程,早在二十年前就開始的日本,台灣的經濟體質當來的更有朝氣,最起碼近十年咱們的經濟體還是繼續保持擴張的.

為什麼拿地王做比較?這跟S&P的奢華指數有著異曲同功之妙,泡沫必然破裂在最繁榮最樂觀的時候,而地王不斷的刷新天價記錄,確實有著市場風向球的指標性.

最後香港的部份,借仁兄的帖,一併回應,香港是建坪單價1200萬台幣,台北市則是土地單價一坪1000萬,怎麼跟香港比?

比人均GDP?比人口密度?比宜居指數?比城市競爭力?比社會治安?還是比健康醫療水平?還是比那裡是美食天堂?

說香港是資本家的天堂,工薪階級的地獄,一點也不為過,咱們台北市還真沒法跟人家比!

台灣經濟研究院的研究報告已經解釋,主要是因台北市戶籍人口數較少,
因此才會有這麼高的數字,但台北市產值,乃匯集台北縣市、基隆市、桃園縣等就業人口,
因此若將大台北地區列入,人均GDP達25,000美元。

所以東京比大台北變65,453美元比25,000美元,所以實際上大概是差2.62倍才是。

東京房價和地價有比台北貴2.62倍嗎?

香港陸地面積約1100平方公里,香港人口700萬,香港國民所得2.7萬美金,
香港就只有香港而已,香港還是國際金融中心,
大台北約2300平方公里,大台北人口630萬,台灣國民所得1.3萬美金,
台北市附近還有基宜桃,台北市勒?

香港的住宅與商業的容積率上限分別為7和14,台北市?

香港炒作度至少四倍於台北,

香港房屋均價有四倍於台北?
cnwang wrote:
其實房價問題最大還是這個政府縱容建商以灌水的虛坪大賺黑心錢

如果政府可以修法未來房地產買賣以室內實坪計價
那依照台北市中心現行的房價,扣掉虛坪後,一坪幾乎都在100~300萬台幣
事實上這個價錢絕不會低於東京倫敦
也許我的資訊來源有限,但據我所知日本,英國,美國,中國都是以室內實際坪數在計價的
如果我沒記錯,香港也是室內實際坪數計算

當這些房地產炒家在灌輸大家台北房地產價格遠低於香港時,
是否可以告訴大眾您賣的房子以實際坪數計算時一坪多少錢?...(恕刪)


虛坪只是騙術之一

還有登記面積實際大小量測標準,

人家實際面積的量測是以實際大小或是以壁芯(柱子牆壁的中心)為標準,

台灣是以柱子牆壁的外圍為量測標準,

同樣登記36坪的話,台灣實際上還是會比較小,大概再少個10%~20%左右!

這就好像他買原料成本是以一公斤(1000g)計價,

製造過程是以台斤(600g)來使用,

可是賣給你是以大陸斤(500g)來算錢,

同樣都是"一斤"重!

消基會的例子:謄本登記的是34.6坪,設計師丈量後的室內空間是22坪,
不含公設、陽台和雨遮,連牆壁樑柱也沒算進去,就差了12.6坪。
看了這一篇真的受益良多, 得到很多平常不會去想的資訊. 謝謝啦~
大家好 我叫jason
我朋友是蓋大巨蛋的那一家公司的工程小包, 但我不知道他有沒有吹牛就是了.
他說該公司蓋的房屋只要賣超過35%就可以打平, 超過的就是.....
我是做水電工程的小工. 我的工作要台北縣市到處跑.
台北縣真的是蠻多大樓蓋好一段時間都沒人住的.
yuhgwo wrote:
他說該公司蓋的房屋只要賣超過35%就可以打平, 超過的就是...(恕刪)

遠雄的財務槓桿在50%上下(之前看過財報印象中的數字),毛利40%左右,以一個總銷100億的案子來算,成本約在60億(土地+建物),自備款約在30億,所以賣超過35%(35億)就可以打平是一個還算正確的數字。
yuhgwo wrote:
我朋友是蓋大巨蛋的那一家公司的工程小包, 但我不知道他有沒有吹牛就是了.
他說該公司蓋的房屋只要賣超過35%就可以打平, 超過的就是.....
我是做水電工程的小工. 我的工作要台北縣市到處跑.
台北縣真的是蠻多大樓蓋好一段時間都沒人住的....(恕刪)


如果是建商自的自建的話有可能,

以台北市住三土地而言,

台北市新成屋虛坪均價算75萬好了,

賣1/3想打平的話成本每坪就要控制在25以下,

一虛坪建築成本算10萬(對外號稱12~15萬),

一虛坪土地成本就只能15萬元,

15萬元*2.25(住三容積率)*1.6(銷售坪)=54萬/坪。

只要賣超過1/3就想要打平的話,

前提是土地成本要小於54萬/坪。


如果土地幾年前買的是有可能,這幾年幾乎不可能辦到。
  • 2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