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買不起房的是賺太少 還是現在房太貴

chan15 wrote:
先不管均薪五萬是貧富差距的超高族群與一般老百姓「平均」出來,我就當每個人真的都五萬
用最低均價的高雄 738 萬去算你一個人「不吃不喝不花」要 12 年才買的起...(恕刪)


這個價錢在高雄通常也有30坪以上! 這是賣給小家庭的房型
現在很多小家庭都是夫妻雙薪
所以你不能單用"一個人"的薪水去支付房價做計算 好嗎!!.....
房子太貴
大環境不好
年輕一輩賺錢不容易
900萬在新北市就能買三房

準備200萬頭期款就有

啥?連200都沒有?

打開臉書看看

出國打卡、高級餐廳的美食照

i8一路換到i11

200萬都花在這兒了
以結果來看就是雙北的房價相對不正常,然後各種花式炒房把房價炒的頂高

就房價所得比來看
已開發國家的房價所得比合理為1.8~5.5倍,開發中國家合理為3~6倍
但是台北市2018年房價所得比15.32倍,新北市12.6倍,遠超過世界銀行提出的合理範圍
順道一提2002年台北市房價所得比6.01倍,新北市6.15倍 (所以這16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如果是以合理的房價所得比範圍來看(新加坡約5倍)
用台北市所得申報年收入最高的大安區每戶平均173.4萬來計算,大安區合理平均房價為173.4萬*5倍=867萬
更不遑論平均收入會被超級有錢人拉高,實際更有參考價值的中位數會再更低一些
(上述的推論都是理想僅供參考)

會造成這種現象就大概幾個原因,華人思想固有的有土斯有財,所以不斷會有接盤俠進入市場用一輩子的努力幫別人賺錢再想辦法抓下一個人幫自己賺錢,然後再加上台灣的特殊市場機制,地主民代的政商勾結,超低的房屋持有成本,相對不友善的租屋環境,造就台灣房價所得比的經濟奇蹟(?!)

另外實在是很不懂有一部分人的心態異常扭曲,覺得自己是這樣過來的,即便條件更嚴苛,你辦不到就是你不努力,卻不思考要如何改進,忽略時空環境與國際情勢的差異。另外去批判那些所謂享受吃喝玩樂的年輕人完全沒邏輯阿,那只是資訊進步容易曝光的存活者偏差,難道缺乏現代娛樂的北韓人民就會因為省吃儉用變得很有錢?
jhdiodon6 wrote:
以結果來看就是雙北的...(恕刪)



如果有人是這樣嚴苛過來的,拿了大部分生命換取房子,但你卻不用,那請問"公平"兩字在哪裡???
這樣想錯在哪裡呢?

這不是當兵,和當兵的思維不盡相同,拿北韓比更是不一樣,北韓大部分的人都沒有機會,但台灣的房屋自有率其實超過1/2,所以對大部分的人來說是沒有這問題的,也很難有人會想改變。

當兵大家都是苦沒意義,所以還願意支持後進,但資本主義要保證競爭的公平性,否則前人也出國打卡多好,另外,房價所得比沒有所謂的標準,就像美國的人工貴,他們也不會認為台灣的人工才算便宜。我們的水、電、稅負都比歐美負擔小,這些都是人的基本權利,但也卻都有不同的價錢,更不用說,房子租也可以,居住權和購買權應該是不同的東西。
jhdiodon6 wrote:
以結果來看就是雙北的...(恕刪)


房價是5.5 倍的年收不知到那一國家能買到首都?
中國境內 ,北上廣深就不提了,連蘇州都超過!
蘇州大概要四十萬一坪 !
大阪,京都也超過,別說東京.
緬甸的仰光也要3,40萬一坪.
台北市有沒有三四十萬一坪的 ! 有呀 ! 還很多但都是公寓.
有人刻苦耐勞省吃簡用的趕快買,有人說這三四十年的老公寓能住嗎?
還有人幻想著一坪一二十萬讓人輕鬆買的!!!
基隆海洋大學後山電梯大樓,暖暖,大武崙一坪不用15萬任人選啦!有人要嗎 ?
年輕時我買不起台北市,但我住外圍一點,接受下雨潮濕的環境,開四十分車程上班(其實只要20公里不到),一家三代,六七口也活的很開心.
不買iPhone ,買5000元的以下的平價手機也很好用.
喝手搖飲五十以上都不選,25 ~35元的也很好喝,反正是解渴的含糖飲料,去福隆一定要買便當啦,吃海鮮很貴.
最後也是能買間台北邊緣的公寓啦!
看過一句話,不怕苦就苦半輩子,怕苦就苦一輩子.
也常跟我小孩這樣說.
愛快瘋 wrote:
如果有人是這樣嚴苛過...(恕刪)


這就是問題所在,如果最先有人開始用房地產炒作的方式讓買房的人用生命換取不合理價值的房子,所以後面的人也要跟著遊戲規則付出更多的生命去換房子? 總覺得這聽起來怪怪的,如果炒房這件事本身不符合公平正義,那問題應該是出在蓄意炒作的人吧?(目前事實就是,然後建構出龐大的集團結構,很難改變) 如果這個現象會變成社會問題,那就該提出方法解決,而不是解決提出質疑的人吧,呵呵。當然啦如果有人覺得房價本應該就要愈滾愈高,中古屋放久還會反增如陳年威士忌,那就無法討論了。

事實上有一部分國家就是因為認清這個現象會拖垮國家經濟且造成社會問題所以才制定許多抑制炒房的法規。

我覺得你所謂大部分人不想改變不是因為沒有問題,而是一起加入了這個滾雪球的遊戲規則或是放棄了,放棄了就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沒發聲管道、沒話語權也沒足夠的社會地位,就像你說的支持後進,我非常認同,所以才覺得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制度上的問題,就是錯誤的遊戲規則玩久了大家都覺得很正常,制度問題又會牽扯到政治,變的龐大又複雜難度超高...另外租屋市場也很混亂,沒保障又容易坐地起價,造就一些腦波弱一點,受不了的人也一起加入堆雪球行列。

另外房價所得比1.8~5.5倍是世界銀行(聯合國系統國際金融機構)提出的已開發國家合理的房價所得比
當然這是理想啦,符合這標準的我看台北市府提供的資料也僅有新加坡(4.8)、都柏林(4.8)、東京(4.8)、紐約略高(5.7)


https://epaper.land.gov.taipei/Book/Files/UnZips/636640692578569904/10/

flystar1972 wrote:
房價是5.5 倍的年...(恕刪)


這位大大,我上面引用的北市府資料,東京、新加坡、都柏林就在這範圍內,當然我不確定北市府資料是否正確,因為他們引用的原始資料連結已失效,請當作參考。另外你提到的中國人剛好是世界上最愛炒樓的人,小弟不才在北京住過一會,炒房功力實在了的! 且東南亞的開發中國家在高速建設發展期會有大量資金挹注,中國炒房團正常發揮中。

大大看來是一位刻苦耐勞的性情中人,但你不覺得如果你年輕時社會環境是這樣,幾十年過了環境還是一樣甚至更糟,那不覺得你拚搏的這些年社會完全沒進步嗎? 進步的只有隨時間科技本來就會進步的物質層面,我是這樣思考的啦,所以我擔心就算不怕苦也只能苦一輩子,共勉之。
jhdiodon6 wrote:
這就是問題所在,如果...(恕刪)


J大 ~
小弟搜尋一下東京與新加坡房價所得比,,有兩個資訊給J大看一下..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79690
https://kerwinhh.pixnet.net/blog/post/115081547

我只能說對北市府的資料有疑問?
現實是不可能那麼低的,,台北市府都更房在信義區一坪要賣80萬,捷運局在大同區 超站S 捷運共構宅要賣80萬一坪,三重台北橋站七年房賣45~55萬,,菜寮站要賣55萬上下..
如果政府認為應該降低房價比,,那他應該便宜賣.

不只台灣,,矽谷那麼大,,房價也是高.
薪水高的地方加上都市生活,,房價高是合理的,,跟股票一樣,,大家都看好就會漲..
還有現代人要享受便捷舒適,,都想往市區擠當然會有供需問題,,推高房價..

能不能退而求其次,,再累積能量朝目標前進 ??
既然台北貴,,住外圍多花一點時間在車程上讓我可以存多一點錢,,一直期望政府幫不見得能有..靠自己去改變快一點..例如去新竹上班,,買新竹房子,,立刻房價所得比降一半..
不可能所有人都能念建中,,台清交..也不可能要政府廣設台清交讓每個人都能唸..
我也是年輕人,有些長輩吃苦當吃補的老觀念,聽聽就好

雙北現在房價收入比已經高達10多倍

當時他們買的時候,連10倍都不到,根本不同年代

我爸當年月收入6萬,他看房時,房價300多萬,而我現在月收入4萬~6萬,同樣地點同一間,現在已經快要1000萬

所以說收入有跟上房價嗎? 沒有!

反正買不起,家裡有房的等著繼承,沒房的省著點先租套房

人口負成長已經開始,累積銀彈,做好理財規劃,慢慢存,慢慢複利,等個幾年,年輕人變中年人,到時候買房或許才是時機

而台灣又處板塊交界帶,地震頻繁、加上中共這顆未爆彈

現在房價泡沫吹那麼大,到時候什麼壓力來了,泡泡破起來,大家一起玩大逃殺,看是錢比較好帶走還是房子比較好帶走
a556017544 wrote:
我也是年輕人,有些長...(恕刪)

如A大說的,先存錢滾複利,未來再買.
現在雖是萬物都漲但還是有區域差別.
今天來到台北大安森林公園附近,家人去辦事,我想說車子也髒了,找個洗車場洗車,來到高架橋下的陽光洗車場,有分洗車跟打蠟區,看了打蠟價格1900 ,內心也是痛了一下,在基隆800就有的服務,這兒有1900,我想是薪水跟地租造成這樣的價差.
父輩那一代是勞力工作者,月薪5,6萬就頂天了,他們看的遠所以希望我們多唸書求取好工作,不用如他那麼辛苦.薪水上限就靠能力,年薪也不止十二個月.
這一代上班族,能力強的當醫師,三五十萬月薪.
其次高科技工程師及,律師,會計,能力年資有了,年薪兩三百萬.這些人很多都工做在雙北新竹.
國營,公家,銀行,老師也都百萬以上,沒分配在雙北的,單人就能享受房價所得比5,如果家戶所得就更低了.
上一代人北漂求工作與機會,親族間有人從事汽修,建築工或其他,汽修的是技術底深一些,被取代性也低些,所以自己開店,包大車維修,開車行的月盈餘二十萬,有錢就買土地買房,生活也不錯.
從事建築工的走向勞力付出者,相對就辛苦些.
古有明訓,男怕入錯行!
前人的經驗與體認,對錯就看人怎麼想了.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