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

年輕人買不起台北市的房子


singerfeng wrote:
樓主大大說的好 年輕...(恕刪)


看到你的陳述 , 好感動


=====================================

看到電視上一大堆人說買不起

這也許是資本主義的社會自然現象

我們要學會努力才有收穫

努力了幾十年,就是希望買棟像樣的房子

只不過台北市真的炒的太兇

讓薪水增加幅度,遠低於房子的購買力

只能租 , 只能找遠的住 , 會是回家找個一樣薪水工作 , 但其房價是台北的十分之壹

好奇 , 紐約 , 東京 的房價這麼高

他們也會要政府打房嗎
singerfeng wrote:
樓主大大說的好 年輕...(恕刪)

kent2001tw wrote:
正反兩面永遠沒得解.......

但是個人還是認為, 唯有不斷投資自己, 不斷進修, 用正面的態度來面對所有的不確定性(好像量子力學),

才是上策.

貨幣供給量過多才是造成房(物)價上漲的原因, 是很多青蛙不願承認的温水事實, 而這超額的貨幣供給量

, 不獨在台灣, 也在全世界, 也不是金融風暴美國的量化寬鬆所致, 而是世界和平太久了, 而蘇聯解

體後, 原本的流放犯人的西伯利亞發現了石油, 於是原來的軍火大國加入了油元國家, 也搞經濟, 不再大

搞軍火, 其後鄧小平92年南巡後將中國帶向帶有社會主義色彩的資本主義, 全力發展經濟, 一下子全世界

多出了十多億想賺錢的人, 於是, 每隔數年, 錢流竄到不同的地方, 就會用不同的形式造成不確定的金融

危機,從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 2000年的網路泡沫, 一直到2008年的金融海嘯等,各國央行在未來的挑戰

也將一次比一次嚴峻.

台灣的政府, 好像恐龍, 反應慢得出奇, 現在的台灣, 早已不再適合製造業, 應要全力發展金融, 觀光,

打造台灣成為美食大國, 而這些, 都不是製造業說搬廠就搬廠; 而且, 現在的年輕人, 大部份人寧可端盤

子也不願上生產線吧.....

當然, 研發與行銷還是民間的強項, 就繼續放任民間去努力, 但是鬆綁金融法規與環境, 將公共建設及市

容整頓好, 讓每年來台觀光的人數可以短期內倍增, 想想看, 要多少的旅舘, 服務人員, 多少導遊, 多少

的大學科系會加強食品,金融,觀光,餐飲, 旅舘管理,設計(旅舘要裝潢), 行銷的人才, 而這樣的人才, 才

有辦法在市場大量的需求中,獲得高薪的可能(當然, 端盤子的要多看看客服如何處理客戶問題, 不然一輩

子端盤子).

唯有改造政府的經濟思維, 台灣的經濟才有活路, 人民所得才會提高(就算搞個國際大車廠來台裝配車子,

還不是多招些裝配線的工人而已, 台灣已裝配很多年了, 產業能提升嗎?)

除了努力之外, 思維有沒有跟著變? 別讓年輕的寶貴時間花在抱怨房價高及等待房價跌上面, 當政府還

沒有大作為時, 也不能等著環境改變, 要隨時讓自己可以適應這社會的變化, 適應全球化所帶來的變革,

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也唯有台灣的每個人都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那台灣在全球的競爭中, 也就可以立於

不敗之地了.






大大說得好啊

我很喜歡跟人分享正面的訊息
也很喜歡聽別人說一下正面的話
凡事都有正反兩面
抱怨那一面
另外一面就是正面
端看個人怎麼想

世界不會為了我們而改變
所以我們自己要懂得改變
才不會被淘汰掉
年輕人,社會是競爭的,官僚是腐敗的,既得利益階層只會保護自己的利益不會平白無故分給你的.
還記得當初念的三民主義嗎?
孫中山如果也只是坐在家裏打嘴砲,不四處組織同志奔走革命,就不會有後來的中華民國了.
就算是lover最後還是會over就算要fuck起初也要有fu就算是believe中間還是有個lie

shean9019 wrote:
世界不會為了我們而改變
所以我們自己要懂得改變(恕刪)


以前,我也常把這句話掛在口上,旦是隨著年紀越來越大,了解的事情越來越多後

我開始發現,這句話是政府拿來唬人民的,是老闆拿來騙員工的,是在上位者拿來哄在下位者的


世界不會為了我們而改變嗎 ?

不,世界正是被我們改變著....

但是既得利益者,害怕這種改變,所以說出"世界不會為了我們而改變,所以我們自己要懂得改變"這句話

正因為他們不希望現有的利益結構被我們改變,所以才要我們改變自己去迎合他們的利益結構


講個最簡單的也最膚淺的例子


一個上班時努力工作不摸魚,但準時上下班的員工向他主管抱怨,抱怨大家都拼命的晚走

弄得他自己也不太敢早走,本來一天9小時的工時,都變成11個小時

主管語重心長的和他講"世界不會為了我們而改變,所以我們自己要懂得改變"....

試想,如果每個人都聽從這句話了,那硬生生的,每天多上二小時班沒有加班費

但如果每個人都試著去改變這個不合理的情況,那每天是不是可以拿回本來就屬於自己的這二個小時.......

很多人心理覺得"世界不會為了我們而改變,所以我們自己要懂得改變"這句話代表的是自我勉勵,和積極

旦是,有沒有想過,其實這只是一個讓自己不敢面對自己膽卻的理由 ? 改變這個世界是需要勇氣的...




Grunder2006 wrote:
以前,我也常把這句話掛在口上,旦是隨著年紀越來越大,了解的事情越來越多後

我開始發現,這句話是政府拿來唬人民的,是老闆拿來騙員工的,是在上位者拿來哄在下位者的


世界不會為了我們而改變嗎 ?

不,世界正是被我們改變著....

但是既得利益者,害怕這種改變,所以說出"世界不會為了我們而改變,所以我們自己要懂得改變"這句話

正因為他們不希望現有的利益結構被我們改變,所以才要我們改變自己去迎合他們的利益結構


講個最簡單的也最膚淺的例子


一個上班時努力工作不摸魚,但準時上下班的員工向他主管抱怨,抱怨大家都拼命的晚走

弄得他自己也不太敢早走,本來一天9小時的工時,都變成11個小時

主管語重心長的和他講"世界不會為了我們而改變,所以我們自己要懂得改變"....

試想,如果每個人都聽從這句話了,那硬生生的,每天多上二小時班沒有加班費

但如果每個人都試著去改變這個不合理的情況,那每天是不是可以拿回本來就屬於自己的這二個小時.......

很多人心理覺得"世界不會為了我們而改變,所以我們自己要懂得改變"這句話代表的是自我勉勵,和積極

旦是,有沒有想過,其實這只是一個讓自己不敢面對自己膽卻的理由 ? 改變這個世界是需要勇氣的...



上半段
小的原則上是同意這樣的看法
但既得利益者變的比我們快
我自己是認為不要以為自己可以改變她們
因為她們的對策比我們想像中來的快狠準
就好比股市一樣
會賺的真的就一直賺下去
不管多或空
會賠的人
就算讓你看對方向也賺不了多少
因為我們變的速度太慢

您舉的例子
我個人是這樣想的
你以為你要到了兩個小時
事實上真的是賺到嗎

上班努力工作卻是最早下班
而摸魚的會晚兩個小時下班嗎
機率好像不高
我自己會在上班時把所有的事做好
時間到就走
萬一做不完會做完再走
萬一都做不完
對不起
我會找更高薪更適合我自己的工作
不屈就
如果委屈了還無法離開
那就是自己的問題了
薪水十萬非常的多
就看你有沒有能力勝任
人家要不要用你

kent2001tw wrote:

台灣的政府, 好像恐龍, 反應慢得出奇, 現在的台灣, 早已不再適合製造業, 應要全力發展金融, 觀光,

打造台灣成為美食大國, 而這些, 都不是製造業說搬廠就搬廠; 而且, 現在的年輕人, 大部份人寧可端盤

子也不願上生產線吧.....


完全錯誤...台灣絕對不能放棄製造業

但是服務業市場小,且被法規跟少數財團壟斷...根本不是台灣未來要走的路

現在竟然有人相信台灣不適合製造業


willk wrote:
完全錯誤...台灣絕對不能放棄製造業

但是服務業市場小,且被法規跟少數財團壟斷...根本不是台灣未來要走的路

現在竟然有人相信台灣不適合製造業


小弟也認為
製造業佔GDP的比重要逐年下降
尤其是勞力密集的產業
如果能自動化的話
留在台灣才有利基
服務業要逐年提升
尤其是觀光產業

這是很無奈的
世界貿易競爭下的結果
大家都會選擇對自己相對有力的產業
大力發展
放棄叫沒競爭力的

政府要想辦法幫她們轉型
補助它們囉


shean9019 wrote:
小弟也認為
製造業佔GDP的比重要逐年下降
尤其是勞力密集的產業
如果能自動化的話
留在台灣才有利基
服務業要逐年提升
尤其是觀光產業


其實台灣早就沒有太多勞力密集產業可以存活了

台灣問題不在於要不要發展製造業

而是如何振興台灣製造業

如果你知道台灣七十年代那時製造業興盛下的服務業榮景

那你就不會這樣想了

製造業是台灣的根..服務業是果阿..沒有根,果子長不大
shean9019 wrote:
大大上市公司的經理也...(恕刪)


說的中肯

現在的重點是 有些年輕人老是抱怨房子很貴

其實這是很相對的

我不相信三十年前 剛出社會的人 工作十年可以買得起當時最貴的天母和仁愛路上的房子

那時候沒錢的人 還不是住在南港 北投 內湖或新北市

沒捷運的時候 從南港搭公車去台北也是要一個多小時

後來捷運蓋起來 住這邊的人也享受到了便利...



上次看到討論串 有人說三峽好不好

一堆版友跳出來說 "交通不方便 我才不要每天花兩小時來回通勤"

那你要怎麼去買可以十分鐘到公司的房子?

也沒人有辦法 只能抱怨政府 建商 投資客


未來這些地方捷運蓋起來 相對又變貴了
那些整天唱衰的人 又會開始抱怨這些地方怎麼那麼貴...
難道要這些人薪水買得起的才算是合理價格嗎?




15年前大學生起薪還不錯,有些都有32K,好的產業起薪40K,研究所畢業的直接當低階主管的也很多

後來起薪30K 28K一路往下,現在連24 22K也有

別的不說光說金融業,現在招募的新人,起新都比十年前低,職等也低,錄取的人也跟以前招募的人的學歷差不多不乏一流國立大學的

只是現在錄取職等低升遷加薪也比十年前慢很多,


這就是年輕人面臨的社會,起點比以前低,上爬的速率更是低

現在這三年很多企業都不加薪,更加惡化這種差距,很多老鳥如我這種,因為以前遇到的時機的尾巴,薪水有累計上去一點,現在回頭看剛入行的年輕人,幹了三年還是那份死薪水,就算加薪也是2% 3%的慢慢爬

買房子? 別開玩笑了!

  • 2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