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

還有多少人在等都更?

cornerspeed999 wrote:
請問要如何看出......(恕刪)


台北市的話可以上地理資訊一點通查
新北市的話就上新北市城鄉發展局網站看
各縣市的都市計畫書圖查詢應該都有這功能
登入網站後輸入你家所在的地段號
不知道的話輸入門牌號碼也可以查到
找到屬於哪一種使用分區後
再查土地使用分區規定就可以知道妳家土地的建蔽率、容積率等基本資料
感謝您的指導

3Q 3Q 3Q 3Q 3Q 3Q 3Q 3Q
sky90560 wrote:
台北市的話可以上地理...(恕刪)
sky90560 wrote:
然後建議你可以去搞清楚一下容積率的知識,不是說原本5層樓蓋成15層,分配面積就該變成3倍
然後建商狂賺你們10層樓的錢。不搞懂容積率的基本知識,說真的合約再怎麼會打算,也是很容易
吃虧。


+1 小弟前面就有說過了,想要贏敵人,要先把敵人所想的搞清楚再說
Drango wrote:
怎麼可能只分這麼多,五樓公寓,改建後,只少也變十層樓以上,多出來的樓層難道不用分嗎?怎麼可能只分回改建坪數!



你先去搞清楚什麼是容積率再來說好嗎?

幾十年前,沒有容積率,
能蓋越高就越賺。
(能蓋幾層樓,決定在於面臨馬路或是巷子的大小)

但現在一坪土地能蓋多少房子,關鍵在於容積率,
蓋越高賺越多,已經是幾十年前的觀念了,
麻煩Update一下好嗎?


Drango wrote:
以你這種算法,那都更肯定蓋不成,現在的房子蓋好至少都30%公設起跳,有的甚至到40%
如果建商還34.57坪扣掉公設,室內剩24坪,舊屋換新屋,居住面積縮水,請問有誰會同意這種條件!


公設會到40%是因為公設內包含一個車位。

居住面積縮水又如何?
只要能拿到的新房子能比舊房子價值高,
為什麼不要?
賣掉新房子,把錢拿去買舊房子,還會剩個幾百千來萬的,為什麼不要?

偽球迷 wrote:
自辦都更不會比建商來...(恕刪)


我想應該要看建商都更分回的房屋金額及加上各項補貼金額(房租).
和自辦都更分回房屋金額減掉貸款金額及其它花費(房租)
不管是那種都更.都會面臨到要繳管理費.
就看那個金額比較大. 正常來說自辦都更最後總金額.一定比建商都更來的多.
這些金額就應該是建商賺的部份.自辦都更只有建築師和營造商賺而已.
這是我的想法.若有錯請指教.

THE666 wrote:
單純假設大家都有土地...(恕刪)

依照這個算法
每一地坪建商可可蓋11坪
成本用每坪20萬計算為220萬
可拿到4.4坪
以建商公聽會提出的價格每坪80萬賣出
收入為352萬
換算下來建商每坪土地可賺132萬
都更基地面積約為1016坪
總收入就達到13億4112萬
哩哩叩叩的雜支給他扣個三億
實賺10億應該沒什麼問題
THE666 wrote:
公設會到40%是因為...(恕刪)

依照我之前聽公聽會時那些都更基金會的人的說法
接下來的建築法規只會更嚴
公設很可能會超過40%
而且就算分到價值高的新房子
舊的房子價錢也低不到哪裡去啊
再加上那些搬家裝潢的費用
到最後搞不好根本是白忙一場
何必呢?

THE666 wrote:
你先去搞清楚什麼是容...(恕刪)


不用那麼激動,我當然知道甚麼是容積率,一般五層公寓,住三,自辦更新,一定會比建商都更來談分的還要多,不然建商要賺甚麼!

只是自辦更新很困難,沒有人願意躺這個混水,所以就給願意花時間耗的建商來談,就把自己的條件盡量談好一點,少輸為贏囉!

THE666 wrote:
公設會到40%是因為...(恕刪)


舊屋換新屋,居住面積變小,已經很不爽,還要賣掉新屋換舊屋,這是甚麼邏輯!

我舊屋權狀28坪,加違建40坪,改建後,室內剩22坪,新房賣掉你覺得買的到40坪的使用空間嗎?地點又跟目前居住的不能差太多!

看看我家南港,舊公寓一間要兩千萬,旁邊新蓋好的四季紅或是NY21,隨便一間都要3,4千萬,室內還沒有我家大,那我要買跟我家一樣大的房子,不就還要貼錢才能換到跟原本差不多的居住空間!
  • 6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